文档详情

财政学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22KB
约27页
文档ID:57706531
财政学第四章购买性支出_第1页
1/27

1,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本章主要内容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主要项目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主要项目的分析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性分析 四、财政投资性支出主要项目的分析,2,回顾提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指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即社会消费性支出;后者指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投资拨款,即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 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而后者是生产性支出共同点是,同属于购买性支出,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纯公共需要,具有外部性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障,必须首先满足, 社会消费性支出主要项目 行政管理费 国防费 文教科卫支出等,3,二、社会消费性支出主要项目 (一)行政管理费,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和外交支出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其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当是下降的。

我国行政管理费现状、原因与建议(参阅教材)增长过快;机构与人员庞大;精简机构与人员、加强监督与管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6次行政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4,第三次: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第四次:1998年,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第六次:2008年,实行大部制,调整和合并部分部委,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7个 什么是大部制?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5,大部制的特点:1.三权分立:加入“决策、执行、监督”分立的意图,对“三权”进行厘清、分立归属,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职能相近、业务雷同部门合并或拆减 2.部门大量合并:将根据政府职能业务的雷同性、共性和重合性合并一些部门,但权力相互监督的部门应该不会融合到一个部门里 3.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存在三个怪圈:人员的 “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权力的 “上收—下放—再上收—再下放”; 机构的“合并—分开—再合并—再分开” 部分国家的内阁机构设置数量:澳大利亚19个;英国19个;美国15个;法国15个;德国14个;瑞士8个6,2008年行政机构大部制改革调整或新增示意图,7,(二)国防费,我国国防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依据《国防法》,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无论从国防费绝对总额还是相对比重,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低水平我国国防费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既包括现役部队,又包括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以及退役军人供养、军人子女教育等。

思考: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国防经济学,8,(三)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的属性:划归于非生产性支出,但其也含有生产性支出的成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本) 1、教育支出按照教育层次可以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外部性大于中等教育的外部性;高等教育的外部性最小,其受益基本内在化据此,初等教育应该由政府提供;中等教育应当混合提供;高等教育市场提供 我国教育经费来源及规模已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办学、捐款与集资、收取学费和杂费等多元化资金来源但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重仍低于4%的目标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我国教育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入过低,高等教育投入较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国教育改革初等教育阶段应该免费;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应该收费教育支出总量要扩大、支出结构要优化 思考: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治安的关系;教育与人口增长的关系10,2、科学研究费支出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占60%以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我国的科技激励政策 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投入;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税收激励: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税前抵扣力度,如提高抵扣比例、加速折旧等 政府采购:鼓励优先采购本国自主创新产品 数据比较请参阅教材,11,3、卫生支出 依据世界银行的观点,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 减少贫困是最直接的理由 大多数医疗服务具有外部性 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的存在 政府应当提供的卫生服务范围: 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计划免疫、卫生环境、艾滋病防治等 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计生母婴服务、传染性疾病控制等,12,我国卫生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 政府投入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将近25%,但其卫生费用却只占世界卫生费用的2%左右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191个成员国中,中国卫生系统综合效益排在144位,卫生支出的公平性排在188位 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城乡医疗保障机制分化 医疗服务水平层次不齐,“马太效应”严重 医疗费用过高,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突出13,我国医疗改革思路: 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基本模式 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的“三重”保障制度 规范医疗机构定价和药品价格监督 完善医疗行政管理体制,14,,15,部分国家的医保制度,美国:自费医疗保险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医疗制度,无论是财源确保方式还是医疗供给方法都是以私营为主。

个人医疗保险,除个人单独购买的保险外,主要是雇主自发地给雇员及其扶养者提供的群体性健康保险 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险国民可以参加医疗保险计划保险计划包括各项医疗服务、诊金、住院和手术等费用,但不包括药费如果医生认为你需要住院,甚至手术,不论手术大小,以及一切的化验,全部由医疗保险计划负责在住院期间,病人的伙食、药费等都不用自己支付 英国:全民免费医疗服务是指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政府举办和管理医疗机构,居民免费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服务体系是双向转诊体系;医疗经费80%以上来自政府的税收,其余来自私人医疗保险 德国:社会保险提供平等待遇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分离,雇主和雇员向作为第三方的医疗保险机构缴费,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公立、私立都可以)签约以提供服务,不能参保者才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 日本:公费负担国民全体保险日本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的医疗保险和基于国家财政的公费负担这两个途径,对国民实施医疗保险16,三、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购买性支出之二,投资与经济增长: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 政府投资的特点(与私人投资的比较),17,财政投资的影响因素、调控方式与主要标准 因素: 经济体制的不同。

市场经济国家,非政府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计划经济或政府主导型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调控方式:直接调控(政府自身投资方向选择)和间接调控(政策引导) 主要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劳动力最大化;就业创造标准P136,18,(一)基础设施投资 属性:社会先行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是其他资本的共同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比如供电设置、供水设置、交通系统等 与一般投资的关系:,19,基础设施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20,(二)对“三农”的投资,对“三农”投资的重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存条件;工业化的基础;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2、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 对“三农”投入的特点 1、政府应当提供具有外部性的农村公共品和服务 2、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积累 3、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1,“三农”投入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2、深化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优化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确保“三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6、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试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农”,22,(三)财政投融资制度,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是一个财政与金融有机融合的独特的经济范畴,故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1、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2、不仅填补了财政无偿投资和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也填补了准公共品投资的空白 3、可以形成对商业银行和企业投资的诱导机制23,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是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4、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政策性银行)负责统筹管理与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三大”政策性银行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及其他文件,我国于1994年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1994年3月17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11月8日)、中国进出口银行(1994年7月1日)三家政策性银行24,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政府完全控股,直属国务院 主要业务: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建设,支持区域发展政策,承担国际金融组织转贷款业务等 资金来源:政府投入资本金、人民币债券和外汇债务 两项特殊业务:政府或企业的咨询顾问和大型企业的债券承销,25,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主要业务: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和监督。

资金来源:财政核拨资金,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以及农业政策性企业的存款 3、中国进出口银行 主要业务: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和信用担保 资金来源:政府拨款,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26,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2、资金来源的市场性和政府性相结合(市场性体现在发行金融债券;政府性体现在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 我国政策性银行进一步完善取向 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 2、融资渠道多元化 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提高投融资效率 4、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