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来之笔_浅析福田繁雄的海报设计_金晓丹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54MB
约3页
文档ID:4760169
神来之笔_浅析福田繁雄的海报设计_金晓丹_第1页
1/3

64神来之笔——浅析福田繁雄的海报设计文 / 金晓丹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 海报并没有像人们预计的那样退出广告宣传的舞台, 反而依然盛行, 这得益于海报这种表现形式的灵活性、 廉价性, 以及海报设计者的积极推动 设计师福田繁雄被誉为 “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 他总是弃旧图新, 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他的作品经常以 “系列” 的形式出现, 每一系列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画面的能力和构思作品的独具匠心 福田繁雄所创造的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往往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图 1图 2图 3黑格尔在 《美学》 中曾这样表述 : “法国人有一名言 : ‘风格就是人本身’ 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形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 而福田繁雄正是以奇幻的表现形式、 同质异构的独特手法使他被誉为设计界多才多艺的 “顽童”福田繁雄 1932 年生于日本东京,1951 年 ( 19 岁)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 在高中时他曾梦想成为一名漫画家, 但由于当时艺术学校里没有漫画专业, 最终他只有将其幽默和艺术天赋投入到设计领域, 他的设计作品也因此具有浓厚的诙谐幽默意味。

1956 年 24 岁的福田繁雄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 毕业后他开始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观念, 并逐渐发展而形成多种创作方向和表现手法, 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设计新秀 作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 ( 福田繁雄与岗特 · 兰堡 (德)、 西摩 · 切瓦斯特 (美) 并称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 对 20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找到他的作品 福田作品凸显魅力的法宝, 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 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 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 使其作品大放光彩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日本、 美国及欧洲等地广为展出, 荣获多种褒奖, 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 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 第 21 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 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形象品牌65迷幻的魅力——幻视空间福田自己曾所说过 : “我的作品, 无论是平面的、 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海报设计是把复杂的构思转化为视觉上可见的事实, 将不可能的造形构成呈现在画面实体上 福田繁雄的招贴作品,不仅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调侃, 而且是紧贴着主题引发我们思考的一种图形形式。

就图形的形式而论, 他的作品往往是用秩序化简约的结构包含着复杂内容的整体如图 1 、 2 所示, 这种正反形交错造型, 产生矛盾空间的技法, 成为他惯用的手法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 ·马蒂斯 (Holger Matthies) 曾经说 : “一幅好的招贴, 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 视错觉可以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传递信息最快的形式 田中一光在 《设计的觉醒》 中这样说过 : “社会越是信息化, 就越追求更新鲜更独立的形象 福田繁雄正是运用图与底的关系、 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的高手 他的设计作品都是围绕着视觉感知思考的 可以这样认为, 他的作品产生过程就是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的过程 他把看似荒谬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物或情景构置在同一空间中,重新组合达到视觉上的重新认知, 使合理的与不合理的要素共同创造出梦幻般的视觉新世界, 视觉形象因此展开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两极的互动——正负形正负形, 有时也被称为图底关系、 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 正负形的对比即是通过正形与负形的互补互衬关系, 使各形体在视觉传达上既表现出形中有形, 又简练明了、 各自独立 正负形的对比实质上表现为形体通过明暗关系即黑白极色所造成的对比, 使正形负形在明度上获得反差, 相互衬托, 从而使其形象效果更为明晰、 更具吸引力。

福田对图底关系原理的运用不同于荷兰著名的版画大师莫里茨 · 柯内里斯 ·埃舍尔 (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 1898-1972 ) 对该原理的解读 埃舍尔是在诠释数学理念的基础上对自然形态进行图底反转的契合, 给观者营造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福田则是故意不明确交待图和底的关系, 让图与底产生反转互融的现象, 进而产生双重意象 如图 4 , 他在简单图底转换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图 5 为福田繁雄 1975 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 他在这个作品中就开始利用 “图”、 “底” 间的相互转换来探究错视原理 : 画面白色部分向下延伸, 勾划出女人穿高跟鞋的修长细腿形象 ; 下部为黑色向上延伸, 形成男性腿部形象 这种黑白对比、 互生互存、 虚实互补的形象简洁而有趣, 理念上符合男女的互存关系,视觉上黑白对比增强了观者的心理感受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 也成为福田海报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在图 6 、 7 中, 图形的简单化赋予了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在其作品中这种互生互存的图底关系, 不仅可将主题与背景相互交融成为一个共同体, 也会使整体画面具有包容性与双重意义 (如图 6 、 7 ), 在简洁的构图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让人在趣味中获得新的感悟。

升华的想象——异质同构福田繁雄有着天真无邪的眼神、 孩童般的好奇心、 与生俱来的源源不断的热情 在他那里, 一个题材会引发多个创意他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 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海报作品中的先驱, 在其众多的海报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异质同构原理的巧妙运用 如他的 《 F 》 海报系列, 主题画面为福田繁雄名字的首字母 “ F ”, 所有内容都是对该字母的变化 在该系列作品中, “ F ” 为基本型, 作者运用矛盾空间、图底反转错视原理和手法及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等, 为其作品打上福田的 “印章”异质同构是指选择一个常规、 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 保持其骨骼不变, 再根据创意构思, 置换新的元素, 组成新的形式 这种表现手法, 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 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 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图 4 图 5 图 6 图 7形象品牌66本形态, 在保持基本形原有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因为是相同基本结构的不同内容形式的变化, 所以这些作品注定以 “系列” 的形式出现在福田繁雄设计的系列作品中, 他不仅对图形形态进行简单更换, 而且还对置换元素进行反复推敲, 始终保持着作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以达到其设计意图, 其著名的作品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海报系列(1985-2001) 就是代表。

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系列作品中, 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 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 如果远距离观察这些作品, 海报中的人物形象基本相同, 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头发时, 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 除了海报整体布局的变化, 音符、 鸟、 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 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系列海报的内涵, 同时充满趣味性, 体现出设计者无穷的想象力福田繁雄的艺术契机与文化背景日本战后的四十年是其海报设计发展的黄金时代 1951 年成立的日本宣传美术协会 ( JAAC ) 集结了一批思想前卫的设计者, 他们主办的公开募集展会持续了十八年, 这种展会在带给获奖者荣誉之外, 无形中使日本海报设计有了极大发展 面对没有广告主命题的参赛海报, 评价的主要因素就变成了 “自我表现性”、“富有时代感的新概念” 与 “表现的原创性” 也就是说, 个性、 流行、 前卫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 比起海报的功能性特征, 艺术独创性更受到重视 换句话说,在那一时期如何能创作出自由奔放的海报被当成了最大课题, 而正是这种背景使日本的海报设计得到了长足发展, 成名于此时期的福田繁雄可谓赶上了创作的好时代。

福田繁雄非常推崇中国经典小说《西游记》 中变化万千的孙悟空 他曾说幼年时期从 《西游记》 中获得 “勇气百倍,游气万倍” 的生命启发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 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 富于幻想、 令人着迷, 同时又极其简洁, 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 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他将自己的设计看作是 “愉快的视觉游戏”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 福田繁雄被西方设计界誉为 “平面设计教父” 可以说福田繁雄犹如设计界的顶级魔术师, 点石为金、 妙想恒生福田繁雄在他 72 岁的生涯中共创造了1300 件作品, 他曾说过自己 “不求第一,只求唯一”, 他用自己的设计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参考文献 :[1][ 日 ] 福田繁雄著 . 李红贵译 . 设计创想 · 图形意味 [M]. 成都 :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5[2][ 日 ] 田中一光著 . 朱锷编 . 朱锷等译 . 设计的觉醒 [M].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 叶玲红 . 论日本招贴设计中的图形修辞 [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7(04)[4] 赫云 . 论福田繁雄的设计理念 [J]. 大连大学学报, 2008(01)作者简介 : 金晓丹,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师实习编辑 : 邓一梅形象品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