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多间隙重症感染的护理摘 要:探讨颌面部多间隙重症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颌面多间隙严重感染34例,给予切开引流、局部换药、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治疗结果:治愈率高,疗程短,并发症少结论: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士与医生之间默契配合,互相协调,治疗效率可显著提高 关键词:颌面部多间隙重症感染;切开引流;护理 口腔颌面部位于消化道与呼吸道的起端,利于细菌寄居、滋生和繁殖颜面及颌骨周围存在较多的筋膜间隙且相互连通【1】病情发展迅速,如治疗、护理不及时,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纵隔炎、败血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应予以高度重视2002年1月~2009年12月34例颌面多间隙严重感染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4例颌面多间隙严重感染患者,男21例(61.8%)、女13例(38.2),年龄18~74岁,平均38.8岁其中单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咽旁间隙和舌下间隙感染为主要体征11例,双侧多间隙感染23例,伴有纵隔及肺脓肿5例病程6~30 d,牙源性感染22例,损伤性感染5例,腺源性感染4例,医源性感染3例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患者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多伴有发热、寒战。
体温39℃以上,有时由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体温并不高,甚至在38℃以下有的合并败血症症状,呼吸短浅,脉搏细速面部弥漫性肿胀,凹陷性水肿明显,伴有口臭,严重时可压迫呼吸道致呼吸困难 1.2治疗方法:27例重症患者入院时行急诊手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放置硅胶管引流,4例孕妇于入院2 d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手术切开引流,3例老年体弱患者在全身状况稳定后于3~5 d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根据诊断、感染来源、临床表现、脓液性状和脓液涂片革兰染色等,初步估计致病菌后选择抗菌药物,采用二联或三联用药,再依据血、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作为治疗中药物调整的主要依据加强局部换药和全身的护理,给予支持疗法 2 结果 34例口腔颌面部重症感染的患者无1例死亡,5例合并纵隔及肺脓肿病例经治疗痊愈,4例孕妇经过系统治疗,未对胎儿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只有1例伴有边缘性骨髓炎,2例老年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好转而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治疗,19例行气管切开,无合并肺炎住院5~33 d,平均10.5 d 3 护理 3.1生命体征的观察:口腔颌面部重症感染的患者发展迅速,早期就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迁延不愈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昏迷。
炎性反应未控制前,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每4小时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尿量对于肿胀明显的患者,暂时未予切开引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喉头水肿、舌体抬高、咽侧壁和咽后壁肿胀,以早期发现呼吸道梗阻当体温超过39 ℃及时给予温水擦浴或辅以冰袋降温,并嘱多饮水对于老年体弱患者,应与床头心电及血氧监护,床边配备负压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 3.2脓肿切开引流的护理:由于患者重度感染和进食困难,机体抵抗力下降,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加强无菌观念,术后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口清洁干燥,引流袋低于创口平面10 cm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并及时记录术后加强局部换药与创口护理,以减少脓腔细菌数量,控制和阻断感染蔓延本组病例均采用硅胶管留置引流,每天用输液管探入硅胶管腔内冲洗,保证了冲洗的效果,减少更换引流的疼痛 3.3口腔护理:口腔颌面部感染经常波及翼颌间隙和咬肌间隙,引起张口受限,另外由于疼痛而不敢张口,口腔卫生差每天用0.3%的双氧水棉球和生理盐水棉球反复清洗口腔,清除牙间隙内的食物残渣,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亦可以用含漱液长期应用抗生素后,易出现菌群紊乱,如果发现口腔内有白色乳酪状斑点,应该用碳酸氢钠擦拭口腔黏膜,或应用抗真菌药物【2】。
3.4心理护理:患者通常因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护理人员用热情的态度及和蔼亲切的语言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良好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邀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以缓解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 3.5加强营养和康复训练:加强饮食护理,保证充足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进食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必要时检测电解质,以了解电解质平衡情况对于恢复的患者,适当的机体活动,有助于增加食欲和恢复体力,加速康复开口练习,可以避免咬肌萎缩和瘢痕畸形,回复正常进食 4 讨论颌面部蜂窝织炎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重症感染,如果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使感染得到控制,预后是可观的【3】护理应随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使患者获得心理、生理、躯体的舒适,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 邱蔚六,张震康,张志愿.口腔颌面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3.【2】 史炜琪,李立宏.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8,23(2):33.【3】 刘瑜.颌面部蜂窝织炎的观察及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