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测试题答案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生物科学系《植物学》期中考试试卷答案〔A卷〕年级____专业______ 班级__ 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注:1、120分钟内完成;闭卷;总分101分 2、此试卷适用专业:06生物技术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水分和无机盐、侵填体、有机物、胼胝体 2、叶绿体、有物体、白色体 3、固定、汲取、合成、贮藏、繁殖等4、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合轴分枝 5、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成熟区〕 6、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7、机械、薄壁、汲取、爱护、分泌组织〔分泌构造〕 8、哑铃、近似菱9、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10、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 .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A.2、C. 3、B. 4、C. 5、D. 6、C. 7、D. 8、A. 9、D. 10、C.三、判定改错题 (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每题1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四、名词说明〔每题3分,共15分〕1、定根与不定根:凡有必须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局部,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细胞生长与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构造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此时此刻内部生理改变和形态外貌改变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特地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3、单纹孔与具缘纹孔:当细胞初生壁形成时,初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局部,这些局部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常见的类型,即单纹孔与具缘纹孔单纹孔最初是由初生壁的凹隙局部形成的,称为原纹孔它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初生壁两侧相对的原纹孔之间由胞间层和很薄的由初生壁形成的纹孔膜隔开在原纹孔的根底上,次生壁在形成过程中仍留下纹孔腔,这样的纹孔很简洁,称做单纹孔单纹孔简洁,纹孔口和底同大,纹孔腔为上下等径,圆筒形植物中还有一种纹孔,在细胞壁增厚的过程中,纹孔边缘拱起,形成具缘纹孔,4、原生质与原生质体: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局部组成。
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展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5、表皮与周皮:表皮也称表皮层,是幼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外表层细胞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通常为一层具有生活力的细胞组成,包含几种不同的细胞类型,表皮细胞、气孔的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表皮毛或腺毛等周皮是在表皮遭遇破坏失去爱护机能后代替表皮起爱护作用的组织,由次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活动产生的,属于次生爱护组织包括了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五、问答题〔共45分〕1、列表比拟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构造的异同 答题要点: 构造 根 茎 表皮 为汲取表皮,有根毛 表皮为爱护组织 皮层 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皮层中有多种组织,有淀粉鞘 维管柱最外层为中柱维管柱无中柱鞘;初生木质部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和初生韧皮部是内外排列;初韧皮部是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内始维管柱 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式; 为外始式 中心一般无髓 中心一般有髓2、什么是细胞的后含物?简述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和特点〔共5分〕答题要点: 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仅为生长分化供应养分物质和能量,同时还能产生代谢中间产物,贮藏物质和废物等。
这些称为后含物后含物库主要是贮藏物质,具中以淀粉、蛋白质和脂类为主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最普遍的贮藏物质,通常呈颗粒状,称淀粉粒在淀粉粒中常可见到脐,它是积累淀粉的起点,并有围绕脐的同心层次称为轮纹淀粉粒可分为单粒,复粒和半复粒三种类型淀粉遇碘呈蓝到紫色蛋白质常贮存于种子中,这种蛋白质处于非活性的比拟稳定的状态,且常以无定形或结晶状存在于细胞蛋白质常以糊粉粒的形式存在,呈圆形或椭圆形,外有一层膜蓖麻、油桐胚乳细胞内的糊粉粒比拟大,在无定形蛋白质中包含有蛋白质的拟晶体和非蛋白质的球状体淀粉遇碘呈黄色脂肪是最经济的贮藏物质,液体称为油,呈固体的称为脂肪遇苏丹一HI呈橙红色晶体常为草酸钙沉积在液泡内晶体常被认为是排泄的废物,集中到某个细胞内有针晶、单晶和晶簇 3、简述维管束的概念、组成、类型及特点〔共5分〕答题要点:由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共同组成的束状构造叫维管束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所组成其中初生木质部包括管状分子〔导管分子或管胞〕,薄壁组织细胞和纤维初生韧皮部包括筛分子〔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被子植物特有〕,薄壁组织细胞和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