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0.50KB
约19页
文档ID:557556899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_第1页
1/19

《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人教社八年级(上)物理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睛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单元专题一是透镜,专题二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专题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四眼睛和眼镜,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透镜成像知识,让学生了解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2、 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举例,并会归纳出新的特殊点 4、 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对应课标1. 了解透镜的种类及三条特殊光线,对光的作用;  2.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基本工作原理;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主题层面问题: 1. 通过实验,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透镜是能透光的,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3.你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吗?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4. 你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吗?专题划分专题一: 透镜                     1  课时专题二: 生活中的透镜             1  课时专题三: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课时专题四: 眼睛和眼睛               1  课时专题一透镜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两种透镜的形状,成像特点,对光的作用;会区分两种透镜。

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的观察、分析揭示透镜成像的特点,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状共性进行探究得定义;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假设,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为突出知识点,在课件制作上利用了艺术字进行处理,形象直观的表现透镜的特点为巩固知识,设计了区分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的活动,最后通过常见的冰、水制作透镜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光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专题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及其种类.  2.通过实验,了解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通过实验,认识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4.通过实验,知道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初识猜想、假设、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类、比较等思维方法.6.体现学习的乐趣,增进对物理的情感.专题一问题设计1.通过实验,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 透镜是能透光的,同学们设想一下,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凸透镜、凹透镜、小平行玻璃板、光源、白纸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专题一、透镜1.引导学生观察鱼缸中的金鱼,引发学习兴趣与欲望,将学生从生活引向物理。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了揭示这其中的奥秘,我们用下面的几个小实验来进行探究2.学生演示,归纳分析:2.1通过演示实验丰富学生的信息实验1:透过装水的透明玻璃杯看近处的字:从侧面看字是放大的;把书放在水杯下,从杯口向下看,字是缩小的实验2:利用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看近处的字:老花眼镜看字是放大的;近视眼镜看字是缩小的实验3:在透明塑料纸上滴一滴粘纸的胶水,透过这滴胶水看近处的字是放大的;当在这滴胶水上覆盖一层透明塑料纸后再在这滴胶水的中央,用手指轻按一下,透过这滴胶水看字是缩小的实验4:用老师提供的圆形镜片看近处的字(两类透镜各两个);一类成放大的,一类成缩小的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的相应栏目中)2.2 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知道透镜按成像情况分成两类2.3小结交流:根据刚才的实验记录中的实验现象,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分类老师课前将实验的现象拍成照片,制成课件,适当的时候放出来,请学生对着课件再次进行分类,增加师生的双边活动2.3 探究两类透镜的外部特征,定义透镜的名称以镜片为代表,探究一下,成放大像的镜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成缩小像的镜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过程中老师分发被从中间切割成半圆的镜片)2.4 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师:透镜是能透光的,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老师顺着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介绍光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从而增加了环保教育2.5 学生整理知识知道了透镜的特点有哪些2.6 以辨别、设计透镜等活动方式,深化和“活化”课堂内容学生辨别:哪一副是老花眼镜,哪一副是近视眼镜?说出方法?(借学生的凸透镜能使火柴点燃进一步拓展话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讨论还能用哪些材料制作透镜?)3.布置课后作业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有关透镜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根据要求,了解有关透镜的知识,会画三条特殊光线评价要点1.透镜的种类及三条特殊光线的评价方法: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效果明显3)合作探究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2. 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评价方法: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效果明显3)合作探究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指标:1)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和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2)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3)活动中是否准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投影展示,是否能流利表述本组发现的现象和规律,结论是否正确;  4)学生对数据分析、总结、归纳的认识,是否积极发言; 专题二     生活中的透镜课时1课时专题二概述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起到的作用。

简单的观察和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由于真实的照相机不能拆开,所以课本中增设了动手自制模拟照相机的环节锁住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专题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专题二问题设计1.喜欢照相和看电影?2.你知道照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像与物比较有何特点?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3.你知道投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像与物比较有何特点?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4.你知道放大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像与物比较有何特点?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学习活动设计引言: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  (一)照相机  师:出示真实照相机,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并讲解  活动一: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制作模拟照相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讲解制作方法,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1.和2.比较直观,对于3.可以让学生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二)投影仪  活动二:简单介绍其构造,示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问题回答,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让学生了解反光镜的作用。

  (三)放大镜  活动三: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师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水滴放大镜、水瓶放大镜、冰透镜,并让学生做成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和2让学生课后完成,并书面记录结果  (五)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树,教师再板书归纳  2.课后实践与思考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用分离原理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评价要点评价指标: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现象明显;3.活动中准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投影展示,能流利表述本组发现的现象和规律,结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