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江三峡》教案5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9KB
约6页
文档ID:465601294
《长江三峡》教案5_第1页
1/6

《长江三峡》教案5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二〕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三〕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局部?分析: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局部〔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第三局部〔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第四局部〔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二〕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分析: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三〕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分析:〔1〕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伎俩,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2〕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本文引用了许多古人诗句、神话传说及民歌民谣,不仅丰盛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发明出神奇美妙的意境。

作者从三峡雄奇瑰丽的景色中得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是其哲理〔四〕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1〕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波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险〞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写景有序按作者游踪顺序写〔3〕?长江三峡》除了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外,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更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文章更着意在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4〕?长江三峡》中写巫峡,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了阳光、云雾、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传说,不但增添了巫峡迂回波折、画廊神奇美妙的色彩,并且引起了人们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一般游记、写景状物散文都有以上四个特点,阅读时应全面把握,也可就其中一两方面作深入理解〔五〕如何运用比拟阅读的办法,提高鉴赏的能力?如将?雨中登泰山》与?长江三峡》在景物描写上作一个比拟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不同的是?雨中登泰山》以登山进程为序,空间感强,而?长江三峡》是日记体游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航船进程为序,时间、空间感都很强。

比拟阅读通常是把大的方面相同,又有某些方面相异的文章放在一起加以比拟,如将选材、立意、布局、写法、语言等诸方面加以比拟,讨论异同比拟阅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板书文题及作者;导入新课问:关于长江三峡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讨论,自由举手答复教师简略介绍〕教师启发讲解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2.读预习提示第2段三峡是瞿塘陕、巫峡、西陵峡的合称三峡山陡、流急、滩险3.?辞海》注解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回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盛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4.教师参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请学生朗读〕要求: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三〕文章字词讲解及训练1.课本上有注解的字词处理〔1〕启碇,“碇〞可与“淀〞作比拟,做注音、组词训练〔2〕滟滪,课本只有注音,还可作如下补充:滟滪堆原在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塘峡口的江心,是横亘江中的一座大礁石,长约40米,宽约15米夏季水涨大部没入江中,冬春水枯露出水面高达20余米岩上刻有“对我来〞三字据说船对石行,那么随水旁流,可以避石;假设避石而行,那么被漩涡卷入,触石而船碎1958年冬已被炸掉——摘自?中国名胜词典》〔3〕绛紫,“绛〞,ji4ng〔4〕云蒸霞蔚,可以从词的结构上分析,它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的双音词构成的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还可再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对“蔚〞字的理解如“蔚为大观〞〔5〕峨冠博带,可再从词的结构讲解,以加强对这个词的理解〔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应对“壑〞字的音、形、义作必要的讲解:“壑〞,he山沟杜甫?咏怀古迹》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2.补充注解〔1〕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2〕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3〕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顶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4〕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5〕眺望:往远处看眺〞,ti4o〔6〕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四〕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1.根据课文后思考和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划出文章的四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段第二局部:第2段第三局部:第3~5段第四局部:第6~9段2.讲解本文的分段原那么〔当学生划分有错误时,可以根据下面几点进行启发〕〔1〕本文记叙了作者乘“江津号〞轮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每过一峡都可独立成段分段落时要注意过渡的段落和语句示例第3段的首句,“抬头望处,已是巫山〞再如第6段:“十点……穿过了巫峡……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2〕关于第5段的归属第5段的首句,“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则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波折的画廊〞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往往是划分段落的地方。

可文章接下去写的是巫峡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局部〔3〕课文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提示我们分四局部这样看来,除了作者对三个峡的描写之外,还应该在开头或结尾分出一局部文章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然要归到过西陵峡局部〔五〕分析文章第一局部1.启发思考的几个问题:〔1〕文章第一局部写了什么?〔2〕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这一段文章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么叙述出来的?2.分析讲解要点〔1〕第一局部〔即第1段〕总写1960年11月18日这一天在长江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2〕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办法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那么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3〕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作者在?长江三日》11月17日这样写道:“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高低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胸中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似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格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忽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我想,一个作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斥深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作者在谈到?长江三日》的创作过程时就这样写道:“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我在船上细心察看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察看,产生了一些感触我把看到的与想到的及感情所渗透的都记了下来,就产生了?长江三日》〞〔六〕分析文章第二局部1.要求学生指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2.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学习描写景物和组织安顿材料的办法。

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顿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根底上,可以总结提出下列几点:〔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那么是“色彩缤纷〞、“一顶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察看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分明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3〕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办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后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根底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瞿塘峡像一道闸门〞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局部的内容参考答案: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七〕分析第三局部1.朗读课文〔3、4、5段〕要求思考的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局部内容〔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2.在学生答复上述问题的根底上,分析总结下面几个要点〔1〕这一局部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2〕这一局部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