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导学提纲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考纲解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基础知识清单】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间接原因:鸦片战争加重人民的负担(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经过:(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世时期;时间将领战况作用和意义北伐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北伐军曾攻打到天津郊区,终因孤军深入供给困难而失败牵制了大量清军,给清朝造成严重威胁西征1863年5月赖汉英 石达开夺取安徽、湖北一些重镇;在湖南与湘交战失利;在江西湘军大败巩固天京大本营,扩大了太平天国的地盘东征1856年4月秦日纲先后摧毁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解除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包围,太平天国达到全盛后期保卫战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李----清军胜三河镇大捷1858年陈、李----湘军胜破江南大营1860年陈、李----湘军胜东征苏南1860年李—清军、湘军、洋枪队、英法侵略军败安庆保卫战1860---1861陈----湘军败(3)转折和挫败: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失陷。
史料补充】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二、重要文献:(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建立“四有二无”理想社会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 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实践中是无法实行的)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发展工矿、交通、邮政、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③文教:奖励科技发明,兴办学馆④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三、评价1、作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2、局限性: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总结一、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不同点产生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后,走向全盛时期1859年天京变乱后,走向衰落时期社会经济主张企图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迫于当时的形势没有实行历史地位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直接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只能是空想是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时代特点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标志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领袖能够接受新事物相同点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方案,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总结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及其成因和失败原因1.新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成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所以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如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无法保持内部团结;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史料补充】太平天国运动持续十数年,给清王朝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其影响下中国许多东西都已不复旧日模样,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中国走向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间接的因此,在探讨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时,不能人为地拔高其历史高度,认为其足以担负起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重任,事实上,由于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其统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时往往却是致命的譬如,太平天国日益腐朽的统治及农民领袖思想上的狭隘,不仅使其无力带领中国走向近代化,而且最终也葬送了其革命前程,对此,不应过分苛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留给历史的余响却是长久的。
史料解读】史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①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然是②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③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令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探究:结合材料,从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三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①革命性: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②落后性:纲领只能反映农民阶级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③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史料二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探究:史料以怎样的史学立场认识哪一历史事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答案 史观:近代化史观、唯物史观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理由: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是太平天国运动担负的双重任务②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资本主义方案,具有近代化因素。
③太平天国的斗争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期的军事斗争严重破坏了此地区的社会生产力④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废除商品经济,这些政策都是历史的倒退深化探究】主题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材料一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这个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材料三 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材料四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索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毛泽东材料五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1860年中国纪事》(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二,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分析马克思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可从中学习马克思怎样的治学态度变化:从赞扬到否定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马克思对其了解很少,从反对封建主义的角度赞扬中国革命;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走向失败,马克思对其进行深刻分析,客观地总结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态度2)材料二、三都否定了太平天国,各自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二认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的材料三认为太平天国是片面的排满斗争3)与前三则材料不同,材料四是如何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近代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是站在什么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并简析其理由评价: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动历史进步,相反,还迟滞了历史进程。
理由: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会发动群众,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建立小农经济,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发生天京变乱,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些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进步意义,如果成功了,将会使历史倒退,更落后于世界潮流深化探究】主题探究二:平均主义思想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请回答:(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1)根源: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4分)(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
2分)关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2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2分)【迁移运用】1.(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