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复习 观测杆影的发现 1 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正午最大 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在同一天里由于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 原因 地球自转 原因 地理位置变化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 简称直射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而且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开始向两端递减 3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随季节而变化 北半球是夏季高 冬季低 原因 地球倾斜着公转 公转时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变化 赤道 0 23 5 N 23 5 S 66 5 N 66 5 S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90 N 90 S 几条重要的纬线 中纬 高纬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 春分 夏至 夏至 秋分 秋分 冬至 冬至 南 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 北回归线之上 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 北回归线之外 没有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北纬23 50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南纬23 50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在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 50向南北两侧递减 在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 50向南北两侧递减 在春分日 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 在成都 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时候在 A冬至日B春分日C夏至日D秋分日 2 从我国的 国庆节 到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A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回答 图示时间为 月 日前后 北半球节气为 图中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哪个大 此时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为 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 上 此图反映南半球正值 季 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北回归线 冬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秋分日 春分日 夏半年 冬半年 D C B A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公转时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变化 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 使接受的太阳光热发生变化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越往北白昼越长 昼短夜长 越往南白昼越短 昼短夜长 越往北白昼越短 昼长夜短 越往南白昼越长 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昼长变化 短 长 短 昼长变化 长 短 长 北半球 夏半年 昼长于夜 冬半年 夜长于昼 昼夜长短变化 1 北半球的夏半年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1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 北极圈 北纬66 50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 北半球的冬半年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1 太阳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各地夜长昼短 其中冬至日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 北极圈 北纬66 50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