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银行监管包括哪些

菲***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8.38KB
约19页
文档ID:309154120
银行监管包括哪些_第1页
1/19

银行监管包括哪些 1.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银行监管的目标 明确我国银行业监视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在总结国内外银行业监管经验的根底上提出了四条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一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阔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二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三是通过金融、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四是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2)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原则; 公***则 公正原则 效率原则 (3)银行监管理念和标准 ①监管理念 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空、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 ②良好银行监管的标准 一是促进金融稳定和金**新共同发展;二是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三是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四是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五是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六是高效、解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4)风险监管 ①风险监管概述 从风险监管的实质来看,风险监管实际上是对合规监管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合规监管是风险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监管实践看,风险监管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979年美国监管当局提出CAMEL评级体系第二阶段是风险为本的监管 风险为本的监管,代表着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②风险监管的优点和作用 ③风险为本的持续监管框架 一是了解机构; 二是风险评估; 三是规划监管行动; 四是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 五是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 六是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2.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1)银行风险监管指标概述 ①准确性原则; ②可比性原则; ③及时性原则; ④持续性原则; ⑤法人并表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2)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的类别和定义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根底,属于静态指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3)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定义、公式和计算要素的含义 ①流动性风险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核心指标 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25% 超额备付金比率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该指标不得低于2% 核心负债比率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60% 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100%,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10% 2.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标准 四条监管目标:保护广阔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基本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 公***则是指监管活动除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应当具有适当的透明度公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管立法和政策标准公开;二是监管执法和行为标准公开;三是行政复议的依据、标准、程序公开。

公正原则是指银行业市场的参与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银监会开展监管活动时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参与者公正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公正,要求平等对待监管对象;二是程序公正,要求履行法定的完整程序,不因监管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标准: ①促进金融稳定和金**新共同发展; ②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 ③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 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 ⑤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 ⑥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银行监管经验的根底上,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这一监管理念内生于中国的银行改革、发展与|{盔管的实践,是对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 (二)理念、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 1.监管理念 所谓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开展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统、全面、持续地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重点关注银行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检查和评价涉及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动态掌握银行情况的监管。

风险监管框架涵盖了六个监管步骤:了解机构、风险评估、规划监管行为、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2.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时点数据为根底,属于静态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请参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关章节);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迂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请参阅信用风险相关章节);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3.风险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及时开展预警 二建立高风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 三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 四建立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 对单一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 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

①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内容应当与商业银行营运、组织构造、业务政策、操作系统和管理报告制度相吻合,构成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撑 ②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状况的监管 3.金融监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监管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 4.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标准四条监管目标:保护广阔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基本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公***则是指监管活动除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应当具有适当的透明度。

公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管立法和政策标准公开;二是监管执法和行为标准公开;三是行政复议的依据、标准、程序公开 公正原则是指银行业市场的参与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银监会开展监管活动时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参与者公正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公正,要求平等对待监管对象;二是程序公正,要求履行法定的完整程序,不因监管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标准:①促进金融稳定和金**新共同发展;②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③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⑤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⑥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银行监管经验的根底上,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 这一监管理念内生于中国的银行改革、发展与|{盔管的实践,是对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二)理念、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1.监管理念所谓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开展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统、全面、持续地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

这种监管方式重点关注银行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检查和评价涉及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动态掌握银行情况的监管风险监管框架涵盖了六个监管步骤:了解机构、风险评估、规划监管行为、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2.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时点数据为根底,属于静态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请参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关章节);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迂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请参阅信用风险相关章节);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3.风险监管的主要内容:一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及时开展预警二建立高风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三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四建立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对单一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

①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内容应当与商业银行营运、组织构造、业务政策、操作系统和管理报告制度相吻合,构成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撑②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状况的监管 5.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1)银行监管的目标明确我国银行业监视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在总结国内外银行业监管经验的根底上提出了四条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一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阔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二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三是通过金融、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四是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2)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依法原则;公***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3)银行监管理念和标准①监管理念 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空、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②良好银行监管的标准 一是促进金融稳定和金**新共同发展;二是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三是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