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囊体的子实体又称为什么?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子囊体的子实体又称子囊果子囊果通常有三种类型子囊盘,子囊果呈盘形, 子囊排列于 1 个张开的盘状子囊果内; 闭囊壳,为球形的子囊果,无孔口;子囊壳为瓶形的子囊果,顶端有一个开口2、茄科植物的花序长生于叶腋之外,原因是什么?常由于花轴与茎结合,致使花序生于叶腋之外3、颤藻、酵母、细菌用什么方式繁殖?(1)颤藻:以藻植段进行繁殖藻植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称为藻植段2)酵母:通常用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在芽未脱落之前呈暂时的有分枝的拟菌丝,每个芽落后就成为新个体在有性生殖时,由两个营养细胞或两个子囊孢子接合形成子囊3)细菌:细菌主要进行无性生殖,除少数种类外,分裂繁殖是细菌的唯一繁殖方法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繁殖, 细胞壁中部向内凹入,在凹入处生长出新细胞壁,把细胞分成两个4、比较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真花说(毛茛学派) :裸子植物拟铁树 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被子植物的两性花苞片→花被;小孢子叶→雄蕊;大孢子叶→雌蕊两性植物的多心皮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
假花说(恩格勒学派) :裸子植物弯柄麻黄球穗花→被子植物单性花苞片→花被;雄花→雄蕊;雌花→心皮;小苞片退化5、常见植物分科:杉科:水松松科:冷杉银杉云杉芸香科:九里香黄皮樟科:阴香大戟科:石栗南洋杉科:南洋杉苏木科 :红花羊蹄甲无患子科:荔枝龙眼铁树科:铁树桃金娘科:蒲桃番石榴漆树科:芒果木兰科:白兰含笑柏科:圆柏红树科:红树葫芦科:西瓜山茶科:茶棕榈科:椰子树大王椰子楝科:苦楝菊科:蟛蜞菊茜草科:龙船花茄科:土豆茄子 西红柿 辣椒酢浆草科:杨桃桑科:榕树凤凰木菠萝蜜伞形科:胡萝卜人参十字花科:白菜禾本科:小麦大麦 水稻百合科:葱韭菜景葵科:大红花6、松科植物的种鳞与苞鳞大孢子叶球,由多数螺旋着生的珠鳞和苞鳞所组成, 每珠鳞的腹面(上面)具两枚倒生的胚珠,背面(下面)的苞鳞与珠鳞分离(仅基部结合) ,花后珠鳞增大发育成种鳞种鳞与苞鳞离生7、杉科植物的种鳞与苞鳞种鳞与苞鳞半合生,种鳞具2-9 粒种子,种鳞扁平或盾形,木质或革质8、柏科植物的种鳞与苞鳞种鳞和苞片完全合生种鳞盾形,木质或肉质9、木兰目为什么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1 个目?木兰目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1 个目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常单生,花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
10、兰科植物为什么是最进化的?1.草本植物,稀为攀援藤本,附生或腐生2.兰科已知种类很多,约单子叶植物的四分之一3.花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4.花两侧对称,内轮花被中央,一片特化为唇瓣,唇瓣均有复杂的结构,基部常形成具有蜜腺的囊或距5.雄蕊数目的减少,并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子房下位,柱头常具有喙状小突起的蕊喙6.花部的所有特征表现了对昆虫传粉的高度适应11、菊科的基本特征及其系统地位菊科植物的基本特征:1.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稀乔木,有乳汁管和树脂道2.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3.花两性或单性,极少为单性异株4.头状花序,有总苞,合瓣花冠5.雄蕊 5(偶 4)个,着生于花冠筒上6.萼片不发育,常变态为冠毛、刺毛或鳞片状7.子房下位, 1 室,具 1 胚珠8.果为连萼瘦果菊科的系统地位:菊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大科,其在结构、繁殖上具有以下特点:1.萼片变成冠毛、刺毛、有利于果实远距离传播2.部分种类具块茎、 块根、匍匐茎或根状茎, 有利于营养繁殖的进行3.菊科的头状花序(特别是放射状花序)的结构,在功能上如同一朵花一样,总苞 1 至多列,起着花萼的保护作用4.周边的舌状花具有一般虫媒花冠所特有的作用——招引传粉昆虫。
5.而中间盘花数量的增加,更有利于后代的繁衍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促使它很快的发展与分化,从而达到属、种数和个体数跃居现今被子植物之冠12.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更进化的原因相同点:1.二者生活史中都有明显的世代交替;2.无性生殖都是孢子生殖;3.雌雄生殖器官都由多细胞组成,称颈卵器和精子器;二者都属颈卵器植物;4.都是有胚植物,并列于高等植物范畴之内;5.受精作用都需要水不同点:1.苔 藓 植 物 配 子 体 在 世 代 交 替 中 占 优 势 , 孢 子 体 占 劣 势 ,且 寄 生 在 配 子 体 上 ; 蕨 类 植 物 孢 子 体 在 生 活 史 中 占 优势,且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2.苔 藓 植 物 有 假 根 和 类 似 茎 叶 的 分 化 ; 蕨 类 植 物 出 现 真 正根茎叶的分化3.苔 藓 植 物 没 有 中 柱 和 维 管 组 织 , 蕨 类 植 物 则 具 有 发 达 的维管系统4.苔藓植物植株矮小,蕨类植物则明显比苔藓植物高大进化原因 :一般来说,越高级的生物,器官分工越细:蕨类植物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 而苔藓植物只有假根和拟茎拟叶。
蕨类植物有维管组织,使植物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而苔藓植物没有蕨类植物适应各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能力比苔藓植物强,因此更为进化13. 褐藻门的主要色素和储藏物主要色素 :载色体含有叶绿素a 和 c、β—胡萝卜素和 6 种叶黄素叶黄素中含有 1 种叫墨角藻黄素, 色素含量最大, 掩盖了叶绿素, 使藻体呈褐色,且在光合作用中所起作用最大储藏物 :是 1 种溶解状态的碳水化合物,其含量相当大,占干重5%—35%,主要是褐藻淀粉和甘露醇14. 藻类植物基本特征及分门依据基本特征:(1)藻类植物是自养的原植体植物,无根茎叶分化(2)生殖器官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每个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无不孕细胞包围(3)光和色素分为三大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4)光和器:藻类植物上的光和器称为载色体,蓝藻无载色体,光和色素分布在类囊体上(5 )无胚,合子不发育成胚,脱离母体后直接萌发(6)多生在水中,淡水种类多,海洋种类少分门依据:(1)光和色素的组成(2)储藏营养物质的种类(3)细胞壁成分(4)鞭毛的有无,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5)生活史类型及生殖方式(6)藻体形态和结构(7)细胞核构造15. 列出藻类的三种生活史。
1.单倍体世代型:减数分裂在合子萌发时发生,在这种生活史中只有单倍体,合子是生活史中唯一的二倍体阶段,进行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2.双倍体世代型:减数分裂在形成配子时发生, 只出现二倍体植物体,配子是生活史中唯一的单倍体阶段3.世代交替型:单倍体植物体和二倍体植物体交替出现,减数分裂发生在形成孢子时16.蔷薇四亚科区别,并说出代表物代表物 : 光叶绣线菊玫瑰沙梨李区别部位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梅亚科托叶无托叶发达有有 子房子房上位子房上位子房下位或半 下位子房上位心皮 5 —2,分离多数离生2—5,合生1,单生 果蓇葖果瘦果梨果核果17.检索:木兰科、锦葵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和禾本科1.无花萼,或雄花中有花萼⋯⋯⋯⋯⋯⋯⋯⋯⋯⋯⋯⋯杨柳科1.有花萼,或雄花中无花萼2.侧膜胎座⋯⋯⋯⋯⋯⋯⋯⋯⋯⋯⋯⋯⋯⋯⋯⋯⋯⋯十字花科2.特立中央胎座3.花有花被⋯⋯⋯⋯⋯⋯⋯⋯⋯⋯⋯⋯⋯⋯⋯⋯⋯木兰科3.花无花被4.雄蕊的花丝连成单体⋯⋯⋯⋯⋯⋯⋯⋯⋯⋯⋯锦葵科4.雄蕊的花丝相互分离5.秆多少有些呈三棱形,实心;茎生叶呈三行排列;叶鞘封闭;花药以基底附着花丝;果实为坚果或囊果⋯莎草科5.秆常呈圆筒形,中空;茎生叶呈二行排列;叶鞘开裂;花药以中部附着花丝;果实通常为颖果⋯⋯⋯禾本科选择填空:1. 原生中柱的类型 :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
2. 蕨类植物中柱类型:原生中柱(最原始的中柱类型),管状中柱,网状中柱,真中柱,散生中柱3. 豆目中三科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有托叶,有根瘤,有荚果4. 石莼的生活史 :同形世代交替5. 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植物6. 裸子植物的多胚现象:简单多胚现象和裂生多胚现象7. 桑葚和无花果的果实:聚花果,瘦果8. 藻类接合生殖:水绵9.芍药的药用部位:根名词解释:种(species):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群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而且彼此交配可以产生后代 但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 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双名法 (binary nomenclature): 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创立的所谓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 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 ;第二个词是种加词, 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 +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的学名写法同配生殖 (isogamy): 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当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称为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anisogamy ):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 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的结合称为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oogamy ):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 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精卵结合称为卵式生殖异层地衣 (heteromerous lichen) :髓层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一些疏松的菌丝和藻细胞构成,这样的构造称“异层地衣”同层地衣 (homolomerous lichen):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地分布,不在上皮层之下集中排列成1 层(即无藻胞层),这样的构造称“同层地衣”薄囊性发育 (leptosporangiate type development) :孢子囊由 1 个原始细胞发育,囊壁薄,仅由1 层细胞构成,具 3 列细胞,长柄,环带多纵行,横裂唇瓣(lip/labellum) :兰科花的中央的1 片花瓣特化称之唇瓣,常有极复杂的结构,分裂或不分裂,有时由于中部缢缩而分成上唇和下唇 (前部与后部),其上通常有脊、褶片、胼胝体或其他附属物,基部有时具囊或距,内含蜜腺佛焰苞 (spathe): 包围在肉穗花序外面或位于肉穗花序下的一片大型苞片,称佛焰苞。
佛焰苞常呈漏斗状,颜色鲜艳二强雄蕊 (didynamous ) :植物的花有雄蕊4 枚,其中 2 枚较长, 2枚较短,这种现象称为二强雄蕊四强雄蕊( tetradynamous): 被子植物花中雄蕊存在的一种形式植物的花有雄蕊6 枚,其中 4 枚花丝(位于内轮)较长,另2 枚花丝(位于外轮)较短以十字花科植物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