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冬夜闲读 水仙清供窗几净

艾力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94.26KB
约1页
文档ID:36764628
冬夜闲读 水仙清供窗几净_第1页
1/1

镜湖星月2 0 18 年1月31日星期三 A 15编辑/ 何东 校对/ 潘丹丹水仙清供窗几净□ 张陈俊琼□闲情雅趣□冬夜闲读□郭小郭□夜读偶记□大雪天里吃腊肉□ 李晓□民风民俗□E-ma i l : h e d o n g 957@ 163. c o m冬韵张成林摄拥挤的会议桌□ 赵盛基□名人轶事□水仙花是最常见的书房案几上清供花 卉, 临窗而放, 让冬天的窗台平添几分春 意, 现在的读书人亦有此雅趣, 让世俗生活 充满诗意如若是案几檀色, 窗棂古雅, 水 仙瓷盆清白色润, 盆内能放上数枚雨花石, 更加盎然成趣; 再在几案上安放一二盆红 梅小景, 士大夫的情结便油然而生 其实水仙花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 “洋 货” 最早见于我国典籍记载是晚唐段成 式 《酉阳杂俎》 的 《广动植第三 · 木篇》 :“捺 祇出拂林国, 根大如鸡卵, 叶长三四尺, 似 蒜, 中心抽条, 茎端开花, 六出, 红白色, 花 心黄赤不结籽, 冬生夏死⋯⋯” 捺祇” 便 是水仙当时的 “拂林国” (唐人对古罗马 帝国的称呼) , 从唐太宗贞观 17年 (公元 643 ) 到唐玄宗开元10年 (公元7 2 2 ) , 曾先 后遣使5次来访, 带来很多异域物产, 水仙 亦在其列。

水仙虽然唐时传入中国, 估计那时也 只是宫廷玩物, 士大夫阶层并没有供养水 仙的习惯虽然唐代诗人吟诗著文多用 “水仙” , 然而与他们常用的 “凌波仙子” 一 样, 是指洛神、 湘妃、 汉女诸水中仙女而 李商隐 《板桥晓别》 诗中的 “水仙欲上鲤鱼 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 此处的水仙是指琴 高, 战国时赵人, 行神仙道术, 曾乘赤鲤来, 留月余复入水去他是一位男性 至宋时, 吟水仙的诗, 亦如唐时即便 是比黄庭坚大8 岁的苏轼, 他文集中的 “水 仙” 依然是 “水中神仙” , 与花卉无关到了 黄庭坚时, 此 “水仙” 就非彼 “水仙” 了这 与他那段特殊的人生有很大的关联宋崇 宁元年 (公元110 2 ) 初春, 被卷入元祐党争 而贬谪四川6年之后的黄庭坚, 因宋徽宗即 位, 终于被赦准备回江西老家, 途经荆 南, 荆州人士仰慕诗人声望, 上至知府马 瑊, 下至一般士人, 都关怀备至, 时常探望,送些礼物以示慰藉, 其中常有水仙花与红 梅因为诗人爱花成癖, 他中年时有一好 友王诜想得其墨宝, 以诗赠之, 不为所动 王诜改变方法, 投其所好, 常以鲜花赠之, 终于如愿以偿黄庭坚赠其草书, 抄录王 诜作的 《花气薰人》 诗, 因而成就了史书上 的 《花气薰人帖》 。

黄庭坚在书首留有识 语:“王晋卿 (诜) 数送诗来索和, 老懒不喜 作, 此曹狡猾, 又频送花来促诗, 戏答 ” 所 以朋友馈赠的水仙, 是他至爱水仙花, 陪 伴他度过一段寂寞清静的生活 这期间的岁末年初, 黄庭坚作了 《次韵 中玉水仙花二首》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 支》 《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 《刘邦直送早 梅水仙花四首》 在给刘邦直诗中, 他吟唱 道:“欲问江南近消息, 喜君贻我一枝春 ” 可见他还是心系江南 水仙花的洁静, 清香, 洁身自好, 给人 一种宁静致远的心灵启迪黄庭坚荆州作 水仙诗时, 他又受到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 等人的指责, 说他早年 《承天院塔记》 , 有 “幸灾谤国” 之罪因此他没有回到家乡, 也从此没有机会回去了, 流放到宜州羁 管虽然他的一生除了流放还是流放, 但 他乐观豁达, 直面人生阅读他 《宜州家 乘》 , 可以看到他爱花如故, 尤其是含笑 花在他惜墨如金的日记中, 详细记载朋 友赠花这期间他写一首词云:“花向老人 头上笑, 羞羞, 人不羞花花自羞 ” 水仙花给 予他的精神支持可见一斑纵然流放, 他 还是一个劲地笑、 笑、 笑 南宋末年的书画大家赵孟坚, 号称画兰 花第一人, 他同时也是中国画坛上画水仙花 的首创之人。

他没有像其从弟赵孟頫南宋 亡后, 入元为官, 赢得 “荣际王朝, 名满四海” 之名赵孟坚绝不事元, 放弃高官厚禄, 布 衣一人, 归隐到江南的广陈镇, 以画水仙花、兰花自娱, 其艺术道路却越走越宽 随着士大夫与水仙花结下了不解之 缘, 水仙花也渐渐走入市井生活, 明清的小 说及其插图中已经出现了水仙花 明崇祯绣像本 《金瓶梅》 第六十七回 《西门庆书房赏雪 李瓶儿梦诉幽情》 的插图 里, 西门庆的藏春阁书房里的大条案上, 在 太湖石盆景和哥窑瓶的旁边, 很明显的位 置上, 摆放有一大盆三五齐攒水仙花然 而小说本身描写并没有水仙花这盆开得 好生热闹的水仙花, 显然是来自插图作者 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入小说的水仙, 可能是从 《红楼梦》 开始的该书的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 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 描写贾宝玉去 黛玉住的潇湘馆, 薛宝钗也在那, 还有众姑 娘, 宝玉戏称道:“好一幅 ‘冬闺集艳图’ ! ” 作者对室内如是描述:“因见暖阁之中有一 玉石条盆, 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 仙, 点着宣石, 便极口赞:‘好花!这屋子越 发暖, 这花香得越清香昨日未见 ’ ” 黛玉 说薛宝琴薛二姑娘的, 她自己二盆, 黛玉一 盆, 便有做顺水人情之意, 欲转赠宝玉。

宝 玉道:“我屋里却有两盆, 只是不及这个 琴妹妹送你的, 如何又转送人, 这个断使不 得 ” 由此可见, 当时水仙花已经成了大观 园里众姑娘的窗前几案优雅清供了 现代文人也有很多以水仙花入文的, 其中当数梁实秋的 《群芳小记》 , 他写的水 仙, 饶有兴趣称 “岁朝清供, 少不得水 仙” 文章后面, 他慨然叹道:“在台湾, 几 乎家家户户有水仙点缀春景植水仙之器 皿, 花样翻新, 奇形怪状, 似不如旧时瓷钵 之古朴可爱, 至于粗糙碎石块代替小圆石, 那就更无足论了 ” 我此时在水仙花盆景旁, 空调已开的 书房里, 写这篇文章想象着古人也在水 仙花旁, 画 “九九消寒图” 他们在缺少防 寒设备的条件下, 面对寒冷的冬天仍然能 淡然处之的态度, 令人钦佩不已这份心 灵祥和的美感, 岂不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 解读吗?他们是不是也与我有一样的感 叹:“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隆冬, 静夜微寒, 钻进 小小书房, 倚桌而坐, 见月 色漫过窗台洒上案头, 茶杯 冒着袅袅热气此时此刻 正是阅读的大好时光, 起身 从书架上抽出一本, 翻阅闲 读一番, 不觉已是深陷其 中, 不能自拔 想起白日里一位友人 问过: 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我无从回答。

我读书属于 闲读, 随意性太大, 也正是 有了这份随意, 内心获得闲 适, 以及闲适之余的满足 夜晚的时光仿佛比白天走 得慢, 更加能够营造出闲适 的心境, 总之, 人的身心是 惬意的读文, 读的是字里 行间溢出的深情; 读画, 读 的是淡雅画面留白处给人无限的遐思 冬夜里闲读, 用最真挚的东西将内心 填满, 原来, 文字也是可以用来取暖的 记得少年时候, 总是忙完力所能及的 活计, 于夜晚月光下听虫鸣, 闻星语, 浮想 联翩, 觉得凉了就进屋乱翻书, 遇见没有 读过的段落就物我两忘地读下去, 常常是 被母亲摇晃醒才知道又一次在书的陪伴 下入睡了而目不识丁的母亲总是比我 还珍爱那些书, 用衣袖擦去上面我的口 水, 并用杨树叶子做了书签, 轻轻放在桌 案上每每想到这些, 心里暖暖的, 仿佛 那些个美丽的冬夜又一次降临, 我还是那 个见到书后就如饥似渴的懵懂少年 因为读书, 我离开了古朴的乡村正 因为离开了乡村, 我更加怀念和享受冬夜 里的闲读 “荷花淀派” 的奠基者, 著名作家孙犁 先生常给那些残书做一些修整和包裹, 偶 有感触, 便在书皮上写上几句19 7 9年 的一则 “书箴” 上这样写道:“唯对于书, 不 能忘情。

我之于书, 爱护备至污者净 之, 折者平之阅前沐手, 阅后安置温 公惜书, 不过如斯勿作书蠹, 勿为书 痴勿拘泥之, 勿尽倍之 ” 我常以此警醒 自己, 读书虽随意, 但内心永怀敬意, 无论 何时何地阅读不停, 始终怀着一颗闲适的 心, 享受阅读的无穷乐趣, 同时享受季节、 时光、 享受人间万物的陪伴冬夜闲读 时, 更能享受到一丝冰雨、 一片薄雾、 一片 黄叶在窗外的吟唱, 这样的夜往往妙不可 言 今夜, 窗外已是瑟瑟寒风、 凄凉萧疏 的世界, 不如置身于自己的小屋, 捧读一 本书记得哦, 是闲读戴高乐将军担任法国总统期间, 每星 期三上午都在爱丽舍宫召开内阁会议尽 管会议桌很长, 但2 5位内阁成员坐下后还 是显得有些拥挤 一次, 戴高乐将军威严地走进会场, 按照惯例, 绕着会议桌从左到右走一圈, 与部长们一一握手, 并和蔼地道一声:“亲 爱的朋友, 早安! ” 其中一位部长转身慢了 些, 打趣道:“将军, 抱歉!挤得我转不过 身来了 ” 戴高乐一笑, 没有吱声其实, 早就有人建议过更换会议桌, 但戴高乐没 同意 戴高乐为什么对这张会议桌情有独 钟, 不肯更换?部长们私下猜测原因有 的说:“将军虽然是个极其节俭之人, 但也 不差一张会议桌啊! ” 有的调侃道:“恐怕是 将军不愿意空出位子来增加部长吧? ” 的确, 他说对了。

戴高乐上任后精兵 简政, 大刀阔斧地裁减了一些冗余的部门 和人员, 始终不愿增加官员数量, 避免了人 浮于事 保持会议桌拥挤, 竟然是为了不增加 部长数量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但从戴 高乐的副官那里得到了印证, 将军说: 拥挤 不要紧, 只要不臃肿老家的表兄在里给我发来一张图 片: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在山梁上漫天 飘舞表兄还发来一张图片, 柴火熊熊中, 土灶台上的老鼎罐里正热腾腾地炖着腊肉 我的心腾空而起, 寻着老家冬日里喷 香的腊肉而去了⋯⋯ 每年冬天, 诗人二毛就要从北京回到 重庆酉阳县的乡下在一部片子里, 我看 见二毛穿过风雪漫天的山寨, 他是去老乡 家里收集最地道的土腊肉, 回到北京, 耿直 仗义的二毛, 要为垂涎欲滴的朋友们, 在都 市里做上一顿丰盛的乡村腊肉宴朋友们 在温暖的房中喝着酒吃着腊肉宴, 这友情 浓浓的炊烟, 在都市的一角袅袅升起 我没有二毛那样的闲情, 但每到入冬, 我就看见山里的雪花那个飘了飘来的, 还有乡下三嫂子家的鼎罐腊肉, 那袅袅香 气熏倒了我 是这样一副场景: 柴灶里的火苗呼呼 呼向上蹿动, 舔舐着一个黑色大鼎罐, 鼎罐 里咕嘟咕嘟响着, 香透了乡村里雪花漫漫 的夜晚。

鼎罐里, 炖着老腊肉, 是山里饲养的土 猪肉那土猪也是散养着, 和牛一起在漫 山遍野里走动, 埋头吃草待土猪宰杀后, 三嫂子系着碎花布围腰, 在厨房里麻利闪 动, 三嫂子有一双乌溜溜的黑眼睛三嫂 子将宰杀的鲜土猪肉加盐、 白酒、 五香八角、 辣椒等调料 进行腌制, 捂在 一个大木盆里, 等浸泡入味后, 把肉提出来挂 在屋檐房梁下 风干, 浸透了雨 雪风霜天光的 腊肉, 黄亮亮的 一片, 望上一眼, 唾液就在舌头里打着转 儿一些农家, 柴火灶上还备有挂架, 将腌 制好的肉挂在灶口挂架上, 利用灶内袅袅 青烟上升去熏制, 有的乡民还往灶中加入 柏丫、 橘皮、 柚子壳等物, 以此熏成带有特 殊香味口感的老腊肉 这样的老腊肉, 让我在城里常思念尤 其是山里雪天, 雪花如鹅毛纷纷, 银装素裹 的山野中, 乡下人一般都不出门, 就窝在暖 烘烘的屋子烤着炭火, 在鼎罐里炖着腊肉, 喝着山里用了十多种原材料泡的药酒, 几乎 就是我想象的那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 三嫂子的丈夫刘老三, 前年没在外地打工 了, 就回乡种粮食, 三嫂子一年喂养几头土 猪, 过着你耕田来我喂猪的逍遥田园生活 入冬, 山里早早就飘起了雪, 刘老三跑 到山梁上给我打来, 那边雨夹着雪, 风 呼呼乱窜, 信号不好, 声音断断续 续: ” ⋯⋯我说, 我说呀, 兄⋯⋯兄弟, 来山 里嘛, 你三嫂子给你炖鼎罐腊肉。

” 一下就 勾起了我旺盛的食欲我邀上画家老雷, 驱车就往深山里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