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内容提要】不少汉语方言中都能找到一两个既有叹词的特征又有指示功能的词,本文称之为“指示叹词”,如粤方言的“呢”和“嗱”、吴方言的“喏”、长沙话的“喋”等跟其他叹词一样,它们能在句首出现,可以独立成句,但同时又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本文考察了各地方言的指示叹词,发现它们都有两种主要的用法:手势用法(或现场用法)和象征用法(或非现场用法)前者应是本来的用法,经虚化而成后者语言类型学研究发现,世界各地语言表指示的手段一般都以名词性、副词性或动词性语词为主,专职指示用的叹词比较少见汉语的这一发现,对普通语言学应有启示作用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叹词/指示词/话语分析/语法化 【正 文】 1 从广州话的“呢”和“嗱”说起 广州话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表面上同一个“呢”字可在句子中三个不同位置上出现请看例(1): (1)呢,图书馆嗰个张生呢,唔知佢来唔来呢?(哎,图书馆那个张先生,不知道他来不来呢?) 这里的三个“呢”,形式虽然一样,功能却有所不同第一个表示提醒,第二个表示停顿,第三个表示疑问严格来说,第一个“呢”跟其他两个“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相对独立,后者从属于前面的词组;前者表示某种话语的功能,后者是话题和疑问的标志。
2为了区别“呢”的三种用法,拙文(1996)曾尝试把三个句法位置上的“呢”分别称为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和句末助词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把句首的“呢”跟其他位置上的“呢”区分开出现在句首的“呢”相当于叹词;出现在句中的“呢”相当于停顿词(赵元任 1968;朱德熙 1982);而出现在句末的“呢”相当于其他方言的句末助词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能突出句首“呢”跟其它两个“呢”的根本区别就它们的句法行为来说,句首的“呢”能单说,可自成一句话这跟一般意义上的助词不同请看: (2)呢,只雀仔喺嗰度啊!(看,鸟在那儿啊!) (3)呢,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 从语用功能方面考虑, “呢”的作用是把听话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事物上,因此具有指示功能 “句首助词”的提法也不能很好地概括这一点除了“呢”之外,广州话还有一个“嗱”(na[21]/la[21]),也是表指示的,如: (4)嗱,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 (5)嗱,呢度十文!(〔买东西付钱时〕哎,这里十块!) 此外,我们注意到,吴方言也有个“喏”,也是用来表示指示和提醒的以崇明话为例:(“喏”表示指示时念 no[55]或 no[53],表示提醒时念 no[223]) (6)喏,拨一块糖你吃。
诺,给你一块糖吃) (7)喏,夷个钥匙交拨你诺,他的钥匙交给你) (8)喏,个件衣裳快点净脱夷诺,这件衣服快点把它洗了) (9)喏,喏,大家看,夷个付何个腔调!(诺,大家看,他这副什么态度) 例(6)和例(7)都是说话人传递东西时说的话例(8)和例(9)中“喏”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向眼前的人或事物下面两例中,例(10)表示“请看”,例(11)表示提醒: 3(10)喏,夷诈人[口]特看,他耍赖了) (11)喏,是个年子个事体,你忘记脱[口]特?(诺,是前年的事,你忘了) 上海话也有“喏”,许宝华、汤珍珠的《上海市区方言志》(1998)就收了这个词它有两个读法:n[53]“表示给予”、n[12]“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的事物”(357 页)钱乃荣(1997)《上海话语法》也有记录:(下面五例译文均为笔者所加) (12)喏,脱我拿去!(喏,给我拿去!)(241 页) (13)喏,还拨侬!(喏,还给你!)(241 页) (14)喏,要搿能挖再挖得快!(喏,要这样挖才挖得快!)(242 页) (15)喏,侬要个物事摆辣此地喏,你要的东西放在这儿)(242 页) (16)喏,讲拨侬听!(喏,讲给你听!)(242 页) 例(12)至(15)中, “喏”表指示;例(16)的“喏”起篇章标记的作用。
苏州话、温州话等方言里也有“喏”这词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文字里却比较难找到一个少见的例子来自杨步伟《一个女人的自传》第一章《讲我自己》的最末一句(杨步伟 1967:5): (17)你要知道我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你得读我的自传诺!底下就是! 在 1999 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杂记赵家》第 4 页, “诺”字改作“喏”杨步伟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能说上海话她写作的风格明显受赵元任先生的影响,口语的感觉很强上面引文中的“诺”明显有话语的功能其他例子有: (18)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四:“喏,△是表示全句由低而高的 ” (19)沙订《母亲》:“‘就到王家磨儿子哩!喏!’她用手指一指左手边一个青葱的林盘 ”(引自《汉语大词典》第 3 册 375 页) 最后举两个长沙话的例子: (20)喋,咯里摆三盆花!(喏,这里摆三盆花!(李永明 1991:573) 4(21)喋,就在那边,你冒看到呀?(喏,就在那边,你没看到呀?)(同上,页 574) 现在回过头来看广州话的“呢”和“嗱”,更能看到“句首助词”的提法不是太好,因为这样容易让人把它跟句末助词或语气词混为一谈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到,广州话的“呢”、 “嗱”以及吴方言的“喏”和湘方言的“喋”等,就句法行为来说,跟叹词相近而跟语气词相远。
和叹词一样,它们可以单说,可以独立成句,而语气词则不能,(22)A:只雀仔呢?(鸟呢?) (23)A:十文吖!(十块钱!) B:呢!(看!) B:嗱!(喏!) 可是它们跟叹词也不完全相同首先,它们的主要功能在言语交际方面而不在于表达说话人内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明显的指示功能 “呢”、 “嗱”、 “喏”、“喋”的指示功能可从它们跟手势和眼神的关系看出来说话人说这些话时,必须同时作出相应的手势或眼神(如指向或者望向某事物),否则话语便会变得没有意义下面举两个例子:(#表示句子不能成立) (24)A:本书去咗边?(那本书在那儿?) (25)A:俾杯水我吖请给我一杯水) B:#呢!(可是手眼都不动) B:#嗱!(可是手眼都不动) 例(24)和例(25)中 B 所说的话,因为缺少了伴随的手势和眼神,都变得不好懂了,而叹词一般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 “呢”、 “嗱”、 “喏”、 “喋”等在语用功能上跟指示词更接近它们主要的作用不是在句首表示语气,而是以独立小句的形式,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导到某事物上 (注:粤方言里“呢”和“嗱”有一定的分工简单来说, “呢”比较侧重于指出事物的所在,而“嗱”往往还有交付或给予的意味。
如付钱时一般说“嗱”不说“呢”)不过由于本文的重点是考察指示叹词在汉语方言里的情况,因此不必对粤方言的个性着墨太多这里附带说明一点, “呢”在粤方言里有不同的发音,高平和高升调都可以语音特别是声调的不稳定,是语气词和叹词的5特点,这点前人已有论述 )目前语法学界对这些词还没有固定的说法,我们不妨称之为“指示叹词” (注:李永明(1986)《衡阳方言语法》收了“喋”和“咧”两个词,作者称之为“发语词”欧阳伟豪(2000)和陆镜光(1996)一样,以“起始助词”(initial particles)命名粤方言里有关的词本文对这类词的理解,跟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欧阳伟豪(2000)着重“起始助词”同句中和句末语气词的联系,这点与陆镜光(1996)一样跟陆文一样,欧阳文也提出以“起始助词”来涵盖“发语词”和“叹词”的做法,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达到了区分指示叹词和其它种类的叹词的目的,却把语气词和叹词两个大类相混了,代价未免太大欧阳文也谈到“呢”和“嗱”等的指示作用,不过重点在“直指”(deixis),即本文所说的现场用法,而未涉及其它的用法,特别是话语、篇章等方面除“呢”、 “嗱”外欧阳文还提到复合的“起始助词”(包括“呢嗱”、 “呢喂”、 “呢敢”)。
不过这些组合除“呢嗱”外用的不多,如有需要也能按照本文的方式处理 ) 2 指示叹词的用法 指示叹词有两种主要用法:手势用法(gestural usage)和象征用法(symbolic usage)(Fillmore 1971)手势用法和象征用法,相等于基本用法和引申用法、字面用法和比喻用法、或直接用法和间接用法为了解说的方便,以下把指示叹词这两种用法,叫做现场用法和非现场用法 “现场”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能直接看到对方,而听话人也能直接看到说话人所指的东西;也就是说,当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进行面对面交际的时候面对面交际以外的用法,都叫非现场用法(如会话或书面交流) 上一节举例说明的主要就是现场用法从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广州话的两个指示叹词表示的主要都是“看”的意思在现场叫听话人看某事物,等于把对方的6视线引到该事物上现场用法的条件是,说话人引导听话人注意的必须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在言语交际进行的现场中都能看到的事物可见“看”或者“注意”是指示叹词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 看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其他的东西,譬如某件事情,某种道理,或某些情况说话人可以通过指示叹词向听话人指出,某种双方都能看到的情况的出现是以前所做的某个决定或行动所致,言下之意就是说话人早就预计到那样的决定或行动将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如:(以下四例均取自李新魁等 1995:590—591)(注:李新魁等(1995)还注意到“吖”和“嗱”可以连用这时候它们一定出现在句末,表示征求对方的意见的意思,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1)你地话,阿福抵唔抵打吖嗱?(590—591 页) (2)做官之嘛,做唔做都系噉话啦,你话系咪吖嗱?(599 页) (你们说,阿福该不该打哪?) (当官罢了,当不当都是这样啦,你说是不是?) 这个位置上的嗱,必须跟“吖”连用,而且看起来更像句末语气词,我们暂时把它跟本文讨论的指示叹词分开处理 ) (26)呢,我早就话唔得架喇!(你看,我早就说不行的了!) (27)嗱,我早就话唔得架喇!(你看,我早就说不行的了!) (28)嗱,系唔系啊,噉咪得啰!(你看,是不是啊,这样做就可以了!) (29)嗱,坏咗啦!(你看,这不就坏了吗!) 指示叹词还有更抽象的用法,而这些用法又可分为信息提取和篇章指示两大类分别举例说明 所谓信息提取,指的是说话人发出信号,邀请听话人从记忆里寻找并提取在谈话的现阶段为了交际和沟通的需要必须提到意识上来的信息(一般是当前要建立的7新话题)要提取的信息也许是谈话双方的共同经历,也许是说话人有理由相信听话人在此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教育、阅读、社会经验等)获取的知识。
请看: (30)(电视) 我唔系好满意——呢,唧黄金时间呢!——两个电视台都报导同一件事我不是很满意——诺,就是黄金时间啊!——两个电视台都报导同一件事情) (31)(新闻) A:呢,个时咪话,应该注册处有个——(诺,那时候不是说,应该注册处有个) B:哦,皇冠呀,皇冠) A:大皇冠啊大皇冠啊) (32)(共同经历) 呢,我地上个礼拜去食饭嗰间餐厅啊诺,我们上礼拜去吃饭那个餐厅啊)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在非现场的情况下, “呢”往往能起到引起注意或者提醒的作用所谓“引起注意”或者“提醒”的具体内容是,说话人以指示叹词为手段,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个话题上,目的是建立话题以便于继续进行会话的活动和信息的交流 指示叹词的第二种比较抽象的用法跟篇章的结构有关,我们把这种用法叫做篇章标记(discourse marker)说话人在叙说一件事情或进行一段说理之前,往往先插上一个标记,以预示即将出现的话语,将会是一段较长(超过一句)和较完整的话(一般有“开头——中间——结束”这样的结构)篇章标记的用意是,让听话人知道,暂时不用急于答话,可把回应的话留待叙事或说理结束时才说出来因此,篇章标记可使会话的进行更畅顺。
指示叹词为什么能作篇章标记?这得从它们的原始用法(即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