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金山岭长城倾听历史的回音作文1200字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75KB
约3页
文档ID:319202579
在金山岭长城倾听历史的回音作文1200字_第1页
1/3

在金山岭长城倾听历史的回音作文1200字 去金山岭登长城是在一场落雪过后,从首都北京动身,沿京承高速驶入燕山山脉,坡多路滑,原本一个多小时行程,我们竟然走了三四个小时商务车内温煦舒适,我正昏昏欲睡时,突然听到有人不由自主地惊叫:“哇,太壮丽啦!”循声从右侧车窗向外望去,银装素裹的险山峻岭间,金山岭长城依山而建,曲折,腾云驾雾,气概磅礴仅是这样远远地惊鸿一瞥,就已震撼了我的心魂 到达目的地,当地挚友恭候已久,草草地吃了两口午餐,便乘坐缆车直奔山顶路上挚友向我们介绍: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地带,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又续建、改建,金山岭长城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被专家称为明长城之精粹 下缆车后踩着积雪徒步近千米便来到了金山岭长城上登高远眺,满眼肃穆的银色里,绵延起伏的长城像层峦叠嶂间的一条玉带,又像一条硕大的白龙,依山凭险,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忽隐忽现,高下相间,突兀参差。

山川是壮丽的,长城是雄奇的,两者互融,让我的内心忽然热血沸腾,激扬豪迈 金山岭长城沉稳厚重,坚实宏伟,城墙上窄下宽,底部用三四层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白灰砌缝,数百年来坚如磐石城墙顶部的马道大约六七步宽,以簸箕大的方块青砖铺面,遇到陡坡便砌成梯行台阶,上下通行都很便捷城墙顶部靠外侧的一面,用砖砌成了高过人头的垛墙,每隔一两米就有一垛口,守城士兵可以在这里射击来犯之敌而在内侧的一面,则是稍矮的宇墙,设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以立、跪、卧三种姿态狙击敌方我扶墙向下望去,猛地惊出一身冷汗:丈余高的砖墙下,山体陡峭,深不见底,心忽然慌了起来,同时也忍不住想,在缺少现代化机械装备的古代,先人是怎样在如此险峻的山尖上建立长城的呢?他们攻坚克难的执着和坚忍着实让人钦佩 长城上每隔百米左右便有一座三四层楼高的敌楼它们以敦实的青色巨石为基,建筑形式多样,却又各具特色,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平顶的,也有穹隆顶、船篷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真可谓一楼一式、一楼一景有一处敌楼破损了,仅剩下几座砖跺坚挺着,却也是寂寥地沧桑着,生硬的山风夹杂着碎雪,从历史的深处吹来,在这里回响着金戈铁马的长啸嘶鸣。

抚今追昔,边关明月下,塞北风雪里,为了保卫和平,有多少将士背井离乡,别妇抛雏,岁岁年年驻扎于此 闲逛在铺满积雪的金山岭长城上,用手轻轻地摩挲着一块块历经了数百年风雨剥蚀的大青砖,内心是骄傲的,也是凝重的,乱世之中,烽火狼烟,历史曾在这里跌宕起伏,各民族也曾在这里演绎过兴衰与悲壮 如今的金山岭长城,已成为一道壮阔的风景、一首美丽的旋律、一段悠长的传闻……我坚信,无论再过几千年,它身上凝聚着的那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不会褪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