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口县周溪乡义务教育的调查报告近期,我通过深入学校、农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城 口县周溪乡小学基础教育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调查表明城11县周 溪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但是周溪乡是边 远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居住分 散,大量学生外流,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 中小学教师待遇低,城乡教育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现将这次调研的情 况分析整理报告如下:基本情况:1. 学校的基本情况周溪乡属于城口县边远山区乡之一,位于城口县东南方向,距离 县城70余公里周溪乡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学校学校坐落在一条狭小 的街道的一旁,呈长方形状学校教学楼在下雨天会出现漏水的现象, 有一些明显的裂痕教师宿舍已成危房,并且在一个七、八个平方的 屋里住着三、四个教师学校的教育设施和器材极度缺乏,学校没有仪器室、资料室图书 室,冃前学校只有一种合格的体育设施篮球场,而自然音乐等课程所 需要的器材和教学仪器夜都没有2. 师资情况周溪乡小学现有教师36名,在专门教师方面,几乎都没有专门的 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师,这些课程都不得不由并不擅长于此的语文、 数学等其他科目的老师来担任。
甚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正如何校长所 言:中专生,高中生在教师队伍里面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他们经常生 活、学习、工作在农村信息闭塞,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更没有高 素质的后背教师队伍学校经费匮乏,流失严重农村的教育经费主 要由县财政拨款,现在虽然都能够到位,但是都十分的有限正如梁 校长说的: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然有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县财政比较 困难,因此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有限,出去学校的LI常开支就所剩无几 To因此这几年学校的建设相当的困难,那里来的钱去增添教学设备 和聘请优秀的教师哟3.社会基本情况普遍不重视教育,而且大量学生流失其主要是因为:(1)由 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出去打工,或者至少有一个人在 外地打工,致使有的家长看见眼前的小利益,让孩子还没有毕业就出 去打工了2)由于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上…些毕业生 找不到工作的现实,,致使不少家长失去了送子女读书的热情3) 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把孩子转学到了县城因此减少了当地的生 源,特别是小学六年级教育的现状以及反思(-)学校教育方面:1・学校存在班级甚至年级合上现象在这里,一个年级一般只有 一个班级,一般来说,合班主要是学前教班和一年级合上。
2•为了应付升学指标和上级的考核,学校只重视语文,数学等传 统科目,而对科学、实践等科目的重视程度很低,以至于学生到了高 年级不能够很好的衔接3 •教师工作态度存在问题据学生们反映,平吋不少老师上课照本宣科,课堂上学生都是“一 片倒”其实这也是中小学的通病,教师教久了,便激情消退,考试 的大指标也容不得教师搞什么花样,上课也就开始变得乏味,与学生 也就出现了 “严师”的角色有的教师甚至还在教室打骂学生,一 位叫小蝶的学生告诉我:当她看见老师在教室里面打她的同学时她好 害怕,她都怕看见那老师了,也不想在继续读书了二)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地区经济以农为主,收入单一,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这些 务工人员的子女一般被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或者带到外地求 学,因此又导致一系列的问题:1 •教育投入减少,在物质上和智力均是如此家长只重视学生的 文化成绩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他们衡量一个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成 绩,总认为成绩一好能带动百好这样的关心,给孩子产生了一种概 念,学习成绩丝毫不能马虎,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受宠家长也认为, 孩子只要成绩好将来就会有出息,因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建设摆 不上位置,更谈不上点子了。
据一位老师介绍,为孩子购买图书或者 学习工具用书的家庭极为少见,孩子们也不会拥有自己的学习地方, 阴间和书桌2•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学校里而的孩子 们由爷爷奶奶抚养的普遍达到70%以上由于爷爷奶奶年龄较大,对 孙子、孙女比较溺爱,思想比较保守,由此产生的负而影响比较多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 •公用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然有较快的增长,但是任然存在结构性不 足,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等2. 基础教育的底子薄弱 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基 础设施投入和危房改造力度,但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 施建设历史赊账太多,底子薄,财政对基础教育的建设性投入,只能 满足四分之一左右,其余任然靠负债收费等非财政资金解决因此, 教育改革的春天根本都还没有吹到周溪乡小学那个地方三、对强化基础教育的几点建议九年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主体,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是发 展农村教育事业最基本和最重要方式因此:1 •增加财政投入,确保资金到位我国的税收占世界的第二位,而教育的支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不足4%,而且这个不足4%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更是屈指可数,就是这 点经费还在基层政府中流失,这与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是严重背 离的。
2•制定合理的标准,任用优秀的教师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吸引农村中具备 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受聘,坚决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课教师甚至是公 办教师并且增加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基 础教育注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