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 小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在 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 ,分子的运动速度就 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 间隔:气态 >液态 >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 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 —— 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 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 “物质的种类 ”或“分子的种类 ”是否相同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 物理变化 ,而水分解是发生了 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 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 组成一定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二、原子1、原子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4、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 小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构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 中心,带正电,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 电中性的中子构成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 相等,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 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图2、不同原子,核电荷数 不同、核内质子数 不同 3、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如,钠原子核内 11 个质子,12 个中子5、核外电子在核外分层运动, 也叫分层排布, 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将电子在核外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6、国际上以一种 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 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C12原子的实际 1/ 12(单位: 1)7、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 =质子数 +中子数8、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 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3、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组成物质4、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同种元素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5、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总称 .子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即讲种类,有讲个数,多少的意义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举例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6、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 钠、镁、铝、钾、钙、锰、铁、铜、锌、银、汞、金等(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元素非金属元素: 氢、碳、氮、氧、氟、硅、磷、硫、氯、溴、碘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8,氦为 2;这种结构为稳定结构。
7、元素符号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8、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7 个周期(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16 个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9、按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10、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位于前四位的是:氧( O)硅( Si)铝( Al )铁( Fe)生物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位于前四位的是:氧( O)碳( C)氢( H)氮(N)海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最多的是氧( O),金属元素最多的是钠( Na)空气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最多的是氮( N),其次是氧( O)离子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②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 个)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 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 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 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3、离子的形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 阳离子,带 负电荷的原子叫做 阴离子阳离子 :Na+Mg 2+Al 3+H+NH 4+Fe2+Fe3+Ca2+阴离子 : OH-F-Cl-SO4 2-CO32-NO3MnO 4- PO43--4、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5、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 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1 时, 1 可以不写如 Na+(钠离子)、 Ca2+(钙离子)、 H+(氢离子)、 Cl-(氯离子)、 O2-(氧离子)、 OH-(氢氧根离子)等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 1 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表示 26个氧离子7、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 NO3- OH -MnO 4 -MnO 2-PO 3-HCO -NH +44348、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① 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②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 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