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 1、、“……(动词)于(动词)于……”•在动词谓语之后用介词在动词谓语之后用介词“于于”(或(或“乎乎”)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 •例如:例如: •1.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多困于所溺•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于人 2、、“……为(名词、动词)为(名词、动词)……” •在动词谓语前用介词在动词谓语前用介词“为为”引进行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有时动作的施事者有时“为为”后面引进后面引进的行为主动者可以不出现的行为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例如:例如:•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2.吴广素爱人,士卒为用者吴广素爱人,士卒为用者 3、、“为(名词)所为(名词)所……” •在动词谓语前用介词在动词谓语前用介词“为为”引进行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其后加助词动作的施事者,其后加助词“所所”((—说说“所所”为代词)强调动作与施为代词)强调动作与施事者的关系。
这种句式中,介词事者的关系这种句式中,介词“为为”后的施事者有时可以承前省去,句后的施事者有时可以承前省去,句意不变 •例如:例如: •1.茅屋为秋风所破茅屋为秋风所破 •2.若属皆且为(若属皆且为( )所虏 4、、“……见(动词)见(动词)……” •在动词谓语前加助词在动词谓语前加助词“见见”表示被动表示被动 •例如:例如: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见见……于于……” •在动词谓语前加助动词在动词谓语前加助动词“见见”表示被表示被动,在动词谓语后用介词动,在动词谓语后用介词“于于”引进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例如:例如: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见笑于大方之家见笑于大方之家 6、、“……被(名词、动词)被(名词、动词)……” •“被被”在被动词句式中作为介词出现在被动词句式中作为介词出现 和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和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被被”字句字句式相同,用式相同,用“被被”可以直接引出动作可以直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行为的主动者;有时“被被”后面引进后面引进的行为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和现代的行为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意思一样。
汉语的被动句意思一样 •例如:例如: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的被动句,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的被动句,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例如:例如: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3.初举孝廉初举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