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生手机依赖对焦虑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7.79KB
约10页
文档ID:293521854
中学生手机依赖对焦虑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_第1页
1/10

    中学生依赖对焦虑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    何琴〔Summary〕采用成瘾倾向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尊量表,调查了1075名中学生的使用状况和人际关系状况,探讨了依赖对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在依赖与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自尊调节了人际关系与焦虑之间的关系〔Key〕依赖;人际关系;自尊;中学生〔〕 G44 〔〕A 〔〕1671-2684(2019)36-0004-04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各种负面影响近年来,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信息表明,在使用的群体中,中学生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已然成为网民中数量最多的群体,网民年龄不断偏小化中学生自我认知尚不稳定,自控力不足,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容易沉迷于而形成依赖依赖是指由于不当使用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的不适症状[1]依赖作为一种心理成瘾现象,会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预防依赖,成为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焦虑是对未來的事感到难以驾驭而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2]。

近年来,随着依赖检出率在中学生群体中不断升高,依赖逐渐成为揭示中学生焦虑情绪产生及发展机制的新视角有学者指出,的过度使用会引起个体的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3-4]成瘾与抑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大学生成瘾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和焦虑[5]李楠楠[6]在关于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中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然而目前关于影响焦虑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依赖如何影响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影响焦虑均需进一步探索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7]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生活的环境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个体在各个系统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对于中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交往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研究表明,成瘾是造成个体社交焦虑以及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的重要原因[8-9]国外研究表明,成瘾个体常常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了传统人际互动所维系的社会关系,降低了个体的人际关系亲密度[10]国内研究也表明,使用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线下社会交往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因此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人际关系困扰、孤独等问题[8]。

此外,初中生人际困扰对特质焦虑有着很强的预测作用[11]因此,依赖所诱发的人际关系困扰可能是依赖导致焦虑情绪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第一个假设:人际关系在依赖与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此外,自尊也是影响个体人际关系和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它是人们感受或评价自己的特定方式,也是自我概念的重要成分[12]Solomon和Pyszczynski[13]提出焦虑缓冲器假设,这种假设认为,自尊是一种“焦虑缓冲器”,自尊的强大会使个体较少受到焦虑的影响,不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而自尊水平的减弱会使个体更多地受到焦虑的影响,更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13]有研究指出,自尊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呈高度负相关,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自尊作为一个调节变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14-17]因此,本研究提出第二个假设:自尊调节了人际关系与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而调节了人际关系在依赖与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依赖、人际关系、自尊对中学生焦虑的综合影响,以期更好地预测中学生的焦虑水平,为开展危机事件干预、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金华市四所学校的1125名初中生、高中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75份其中女生480名,男生595名;初一学生293名,初二学生150名,高一学生279名,高二学生219名,高三学生134名二)研究工具1.依赖量表采用熊捷、周宗奎、陈武等[1]编制的成瘾倾向量表(MPATS),包含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 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成瘾倾向越严重总量表的α系数为 0.83,间隔1周的重测信度为 0.912.人际关系量表采用郑日昌[18]1999年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主要测量人际困扰的程度,量表共有4个维度,分别是交谈困扰程度、交际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及与异性交往困扰程度,共28个问题总分得分越高,则表明人际困扰程度越严重;得分越低,则表明人际困扰程度越小该量表α系数为0.833.焦虑自评量表采用Zung[19]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高4.自尊自评量表自尊量表(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之后由汪向东、王希林、马弘[20]作了修订,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4点计分。

自尊总分为各个题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量表的α系数为0.88三、结果(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本研究所有变量的测量均采用问卷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在分析前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对数据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有13个,第一个因子解释了21.39%的变异,小于40%的判断标准因此,本研究样本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二)相关分析通过SPSS 23.0对样本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各个变量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依赖、人际关系和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自尊与其他变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得知,各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满足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模型的分析前提三)人际关系在依赖与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使用process3.0宏插件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各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见表2人际关系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依赖对焦虑的直接效应为0.34,95%的置信区间为[0.26,0.36],依赖通过人际关系对焦虑的间接效应为0.15,95%的置信区间为[0.12,0.18],依赖对焦虑的总效应为0.46,95%的置信区间为[0.41,0.51]。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大小的31.9%,即人际关系在成瘾和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四)自尊在依赖通过人际关系影响焦虑间的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本研究使用process3.0宏插件来检验依赖通过人际关系影响焦虑的后半条路径是否受到自尊的调节结果如表3所示,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对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06,p<0.05),95%的置信区间为[-0.11,-0.02],表明自尊调节了依赖通过人际关系影响焦虑的后半段路径(人际关系→焦虑)为清楚地揭示自尊与人际关系交互效应的实质,需进行简单斜率检验为此,分别取自尊Z分数为正负1,绘制交互效应图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人际关系对焦虑的影响如何受到自尊的调节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在自尊水平较高时(Z=1),随着人际困扰的增加,中学生焦虑水平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β=0.17,t=4.48,p<0.001),但是,相对于自尊水平较高时,增加幅度增高换一个角度讲,依赖通过人际关系对焦虑的间接影响在自尊水平不同的个体中存在差异,依赖对焦虑的影响在自尊水平较低的中学生中要比在自尊水平高的中学生中更强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依赖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的焦虑水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3-4]。

此外,人际关系在依赖对中学生焦虑的影响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即依赖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焦虑水平,一方面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影响中学生的焦虑水平该结果支持了假设1因此,学校、教师及家长应多角度、多举措并举,加强对中学生使用管理的干预和指导,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本研究发现,自尊对依赖与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自尊在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焦虑水平风险作用中具有“缓冲”效应,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在自尊水平不同的个体中存在差异,即当面对同等的人際困扰时,自尊的强大会使个体较少受到焦虑的影响,不易出现与焦虑有关的行为;自尊的减弱会使个体更多地受到焦虑的影响,更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这一结果与 Solomon和Pyszczynski[13]提出的焦虑缓解器假设的预期相合,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并丰富了焦虑缓解器假设因此,学校有必要面向学生开展提升自尊水平的教育活动综上所述,本研究深入探索了中学生依赖与焦虑情绪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考察了人际关系在依赖影响焦虑情绪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如何提高自尊水平对焦虑的缓冲作用,提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焦虑情绪提供了实证依据。

Reference[1]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大学生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2]张大均,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69-74,174.[3]卿再花,曹建平,吴彩虹.大学生依赖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6-139.[4]申曦.孤独感与智能过度使用的关系:动机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6):352-357.[5]张玥,张冬静,熊琳,谷传华.成瘾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关系: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6):1086-1090.[6]李楠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教育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4,29(8):61-63,87.[7]王帅青. 初中生人际关系与自尊、人格的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3.[8]廖慧云,钟云辉,王冉冉,唐宏. 大学生成瘾倾向、自尊及羞怯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5): 852-855.[9]Chen L,Yan Z,Tang W,et al. Mobile phone addiction levelsand negative emotions among Chinese young adul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5: 856-866[10]Yeh Y C,Ko H C,Wu J Y,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lationships of actual and virtual social support to Internet addiction mediated through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2008,11(4): 485-487[11]张洪杨. 初中生人际困扰与焦虑的关系及团体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1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