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广场天一广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商业街中山路南侧,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围合式建筑群中央为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6000平方米的景观水域,同时设有总长200多米,最高喷高40米的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和高20米、宽60米的大屏幕水幕电影天一广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站式”购物休闲广场宁波天一广场东起车轿街,西至开明街,北沿中山东路,南临药行街,总占地面积为19.6公顷,是国内一流的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广场广场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是宁波城市又一张亮丽的名片景致通透的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块3.6公顷的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的休闲娱乐中心总投资14亿元的天一广场位于宁波市中心繁华商业街中山东路南侧,占地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22座具有欧陆风情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整个区域由美国摩尔摩达设计师事务所和宁波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天一广场包括十个大型商业区和一个中心广场中心广场面积3.5万平方米,景观水域6000平方米,同时设有总长200多米、最高喷水40米的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和高20米、宽60米的大屏幕水幕电影。
天一广场由美国摩尔莫达设计师事务所和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引入城市设计理念,注重整体效果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广场四周的主体建筑由22幢风格迥异,及具特色的低层建筑组成,使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更加宽广,气势恢弘,还使广场周围的高楼凸现出来广场上所有的建筑沿中心广场环形布局,南北以中山路口为轴线呈对称分布西南斜轴线从开明街路口直通三江口,形成强烈的现代气息在中山路1号门主入口上,种植着6棵树龄约100年的来自澳大利亚的“加拿列海枣树”,树枝婀娜,形象生动,是广场的迎宾树天一广场有亲水、绿色和现代等三个主题,广场的绿化率为32,犹如一座城市绿岛,把天一广场的绿色主题演绎得分外妖娆由主入口进入后,就是3.5万平方米的休闲、演绎中心广场,广场宽阔、壮丽、往南可以望见歌德式教堂的高耸屋顶这座教堂是根据1702年法国传教士郭中传在灵桥门内建筑的药行街天主教堂,在1997年扩建2000年竣工,大厅脊高31米,钟楼高66米采用顶尖造型和色彩窗玻璃,是一座典型的歌德式建筑进入广场后跨过二座平行的小桥,便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和超大水幕电影总投资4000万元的水景系统呈“L”型,总长200米,主喷泉长达95米,与广场的中心舞台遥相呼应,主喷泉的核心是两座桥之间的号称“擎天柱”的喷泉,中心的一支大口径的喷嘴射出直径达38毫米的水柱,喷高可达40米,形成一柱擎天之势;整个音乐喷泉有2000个喷嘴,400多台水泵,全部由电脑控制,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高压气泵式激光音乐喷泉技术,喷泉在激光和音乐的配合下,能高速喷出一个个晶莹透亮的水柱、水花、能组合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高岗花式”、“华尔兹花式”、“蝴蝶展翅式”等几百种喷泉花式,形成一个美不胜收的“水世界”;同时与喷泉交相辉映的水灯也大放异彩,随着音乐的变化,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水光舞台”,通透明亮,宛如仙境,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在广场的两侧,喷射的水墙组成一个高20米,宽60米的扇形水幕,对面的建筑上射过来的一道光束和激光投射在晶莹透明的水幕上,水珠如霰如雾,色彩斑斓的光束与水幕交相辉映,形成一组组生动活泼的画面——这就是天一广场的大屏幕水幕电影,巨大的水幕电影中景观人像清晰可感,恍如梦境,又仿佛触手可及,令人惊奇在中心广场的两侧还竖着4根标志性金属景观灯柱,能在晚上射出强烈的激光,喷出各色烟雾;激光变化多端,烟雾精美绝伦;晚上广场上还有几百盏地灯,将广场比作夜空,将点点地灯比作星星,一点也不过分,人如同在星河中行走,夜色斑斓,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妙不可言能容纳几万人的中心广场是市民和游客观看演艺和休闲的场所,正面的中心大舞台分三个平台,共有1500平方米,两边有扇形台阶,与中心舞台呈“T”字型,四周均有台阶可上下这个舞台是宁波最大最好的室外演艺台,成为市民欢乐的场所在广场的东侧美食区和乐购超市之间,是一条长180米的水晶街,这是设计师颇具匠心的设计,造型别致的建筑和水晶长廊,在国内独一无二,波光粼粼,流水潺潺,喷泉涓涓,灯光悠悠,还有水晶街两边连接在一起的木制天桥,平添了一份异国情调和休闲趣味,令人仿佛置身于风景怡人的塞纳河畔,充分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优美画卷。
在广场西北侧服装区,有一座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古建筑——药皇殿,殿内供奉药皇神农氏药皇殿在宁波医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它供奉着神农氏,而且成为近代宁波南北药材及名医坐堂,同业聚会议事的一个重要场所现在尚存的主体建筑的大殿,占地约1600平方米,在建造天一广场时修缮了建筑保留殿内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图案,还重塑了药皇神农氏的像,现在药皇殿成为宁波大红鹰药业有限公司的药店,也是宁波药史的陈列馆在药皇殿的旁边,有一对在天一广场建造时发掘出来的宋元时代的 石雕,为保护这两座巨型 特意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仿宋风格的碑亭——灵亭加以妥善保护,也能够供游客参观当时,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还发掘出18块具有研究价值的古银锭,上面刻有“花银”,“金花银”等字样,说明在古代这里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天一广场保留这些遗迹,是为了让游客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可有感于历史的深厚积锭天一广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 “一站式”购物商业广场,有10 个商业区,分别是超市区、百货区、精品区、服装区、儿童区、数码区、酒店区、娱乐区、美食区和综合区,集中了大、中、小300多家商店其中精品区汇聚了一批世界著名品牌。
天一广场具备了“吃、行、娱、购、游”等基本旅游要素内容,是宁波市中心最具活力、最时尚的商业广场和最新的商业形态,是顾客购物的天堂,游客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缸鸭狗>缸鸭狗是宁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闻名那里的汤团颗颗饱满,芝麻馅甜而不腻,入口爽滑,口感甚好尤其是洒在面上的那层桂花,清香扑鼻,混合着糯米的香味,刺激着人的感官,绝对会令你胃口大开 “缸鸭狗”主营宁波汤圆、酒酿圆子等宁波特色小吃他可是宁波的著名品牌缸鸭狗”创始人江定法,第二代传人江云心,到现在传到了第三代传人 “缸鸭狗”是宁波汤圆的创始人江定法在1931年筹集开设,地点在宁波老城隍庙江定法地地道道宁波人(现海曙区),小名阿狗(取阿狗、阿猫,大人认为可以好养好找一点)年轻时在外国货轮跑船,到过多个国家,在二十岁该结婚生子时,疲倦了常年外出漂白的学徒生活,攒下些钱财回到宁波生活,并在开明街摆了个汤团摊,经过一年的摆摊阿狗汤团在开明街小有名气,过了些年后江定法在城隍庙看中一店铺,但有了店铺就要有店名啊!江定法苦思苦想,由于没有进私孰念过书,没多少文化最后以一幅画作为店铺的幌子,图上画了一只大水缸,一边是只鸭一边是只狗此图含义颇深,可从各各角度去理解,但其名称的原始意思是因为江定法姓江,宁波话念江--“缸”同音,小名阿狗,“阿”宁波话与“鸭”同音,所以阿狗宁波话与鸭狗同音。
“缸狗”汤团店坐落在宁波开明街上缸鸭狗”之称是该店开业人江阿狗名字的谐音缸鸭狗汤团之所以享有盛名,是由于它制作的猪油汤团独具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 这种汤团能够成为名点,一是原料好,二是制作讲究制作时,糯米淘洗后用清水浸泡一周,细细水磨,入布袋榨干使干;猪板油剥皮,绞烂;优质黑芝麻淘洗净炒熟,舂碎,筛去壳,与白糖粉,板油揉和,搓成小核桃大小的丸,再放入糯米粉中,搓成杨梅般大小的汤团,入沸水锅中煮熟盛碗,再放白糖、桂花 宁波汤团,驰名中外,是宁波有名的风味小吃因为汤团蕴含着吉祥团圆的意思,所以每逢春节,宁波人家家围桌而坐,吃一碗滚圆香甜的汤团,象征幸福美满、团圆和睦,这已成为宁波人的传统习俗了宁波汤团家家有,开明街口缸鸭狗位于宁波市中心开明街口的“缸鸭狗”甜食店,算得上是宁波汤团的“元老”了此店创建于本世纪20 年代,是宁波饮食业最具传统特色的老字号,以擅长制作猪油汤团、八宝饭、酒酿圆子等甜食点心而著称宁波汤团的用料十分考究,必须严格选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内嵌山东细腻纯净的白糖、洗净去杂的黑芝麻和金华优质猪板油等捏成的馅子,入沸汤煮至上浮,个个汤团颜似白玉、细腻润滑,糯而不沾,咬一口馅流四溢,满嘴油香,色香味佳令人称赞。
故海内外来宾,都以品尝宁波汤团为一大口福 “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团‘缸鸭狗’一碗下肚勿肯走,二碗三碗发瘾头一摸袋袋钱勿够,脱落布衫当押头这首相传已久的顺口溜,说的是宁波“缸鸭狗”猪油汤团的色香味形俱佳,赢得顾客竞相购食的情景天一阁天一阁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天一阁的藏书柜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
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范钦的私人藏书历经十三世,保存四百余年,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失窃,但事后范氏族人又会想方设天一阁外观法不惜重金赎回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1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
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