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两种电机轴承润滑系统简述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92.13KB
约3页
文档ID:14423425
两种电机轴承润滑系统简述_第1页
1/3

交流 轴承返回稀油站,在稀油站中将油冷却至发电机轴承润滑 所需的油温后再供给发电机润滑,如此循环往复 在整个系统中,重力油箱应保证在系统正常工作时, 其油位处在最低油位时仍存有保证发电机轴承正常工作8~ l0分钟的油量,以保证发电机在整个油站故障时仍能安全 停机同时在油箱中装设了液位信号器,用于液位控制 该液位信号器共设有4个控制点,各个点的作用分别是: 一个是当油位处于最低油位时起报警和控制主机停机的作 用;一个是在次低油位时控制稀油站备用油泵工作,此时 为双泵工作;一个是在油位低时控制稀油站工作油泵工 作,此时为单泵工作;最后一个是当油位处于最高油位时 控制稀油站工作油泵停止工作稀油站的选用通常都是选 择公称流量比发电机所需油量大一些,留有一定裕量,以 保证发电机的正常工作此外稀油站油箱的容积应考虑到 停机时可能出现的重力油箱中的油和油管中的油返回到稀 油站中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应能容得下这些油,不要发生 溢油现象另外稀油站的安装要注意其回油口应比发电机 轴承出油口低一些 以保证回油顺畅,这点非常重要,在 有的电站中就曾发生过因稀油站安过高而造成回油不畅的 情况 在系统中径向推力座式轴承内部的润滑循环系统更是 一个关键,它是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问题,轴承内部要 考虑到三个部位的供油,一个是径向滑动轴承.一个是正 向推力轴承.一个是反向推力轴承.各个部位的油量要根 据各自工作状态合理分配.下面着重介绍两个已运行的径 向推力座式轴承内部的油路特点。

3轴承内部供油方式 在杜家湾电站的设计中由于其机组转速较低,只有 187.5r/rain,而机组的正、反向推力却很大,正向推力为 22.8t、反向推力为34.2t,因而对轴承的动压油膜的形成极 为不利,其轴承除了本身润滑计算各种参数要达到要求 外,供油的路径和方式也非常重要作为外循环供油,过 去很多采用从轴承盖上钻孔供油的方式.但因每拆肝一次 轴承盖都要断开外接的供油管路这种方式会给机组的调 试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决定采用新的方案,首先从轴承座 上钻一个深孔至轴承体,然后再从轴承体巾问加下 一道 环形的油沟.最后再通过油沟这个枢纽.向各个部位供 油,通过油沟上多个供油孑L实现油的分配,其轴承结构见 图2 对于径向滑动轴承.由于其所需油量在整个轴承中所 占比例较少,因而只在其顶部开一个直径只有18ram的不 大的供油孔,如图2所示而对于反向推力瓦,虽然其推 力比正向推力瓦大得多,但考虑到其在电机正常T作状态 下并没有摩擦,而是仅仅在机组特殊情况下(如停机时) 才起作用,时间非常短,发热量不大,所以只在朝向反向 推力瓦镜面的地方开一个油孔对其供油,位置如图2所 示同时在轴承的反向推力瓦上加了一个油罩,并且在油 罩的上方开了一个长方形的出油口,这样既保证r油罩内 保持着较高的油位.又使其热油能从该孑L排 。

对于正向 推力轴承.由于工作时轴承长期承受水推力作用,轴承损 耗较大,因而其所需油量较大,为此在正向推力瓦的上半 部分,油沟往正向推力瓦的方向将其余供油孔都安排向正 向推力瓦供油,在推力瓦与推力瓦之间开了4个供油孔, 其孔的大小根据润滑计算所需油量决定,因润滑油都是从 瓦的背面喷出,因而为了保证轴承摩擦面的供油,也跟反 向推力瓦一样加上了一个油罩.排油也跟反向油罩相同, 有了前、后两个油罩,使其油罩里始终保持着几乎饱满的 油量,从而使轴承保持着良好的润滑状态,其状态几乎接 正向油罩正向推力瓦轴承体油沟径向瓦进油口反向推力瓦反向油罩 正向推力瓦供油孔 反向推力瓦供油孔方位 图2 轴承结构图 经验 近立式机组的油槽储油润滑,润滑效果非常理想下面是 一组电站发电机在额定运行工况下轴承的有关数据,推力 轴承有两个测温点,一个测温点温度是42.8℃,另一个测 温点温度是39.8℃,径向滑动轴承温度是42.1oC,从其实 际运行数据可看出轴承温度都很低,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规 定的用埋置检温计法测量,推力轴承巴氏合金瓦的最高温 度应不超过75℃.座式滑动轴承巴氏合金瓦应不超过80℃ 的标准,效果很好 第二个轴承用于本厂生产的SFW5000—6/1730水轮发 电机.该发电机与混流式水轮机相配套,正常工作时其承 受水推力的方向刚好与上例的轴伸贯流式机组相反。

此 外.该机组的另一个特点是高转速、大推力,转速达 lO00ffmin,推力达17.1t,在确定轴承的有关参数之后,通 过润滑计算,仅正向推力轴承的损耗就高达24.4kW因而 在轴承的损耗较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推力轴承正常工 作.在该供油系统中,除了保持稀油站外加重力油箱供油 这种形式之外,在轴承内部,采用了与第一种轴承不同的 方式,结构上作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因其受力方向相反, 因而其正、反向推力轴承要反过来布置,在将油引入导油 沟之后.对于推力瓦的润滑采用了与上不同的另一种方 法,去掉了前、后正、反向推力轴承的油罩,然后通过油 管将导油沟的油引到各块正向推力瓦.其供油结构示意图 见图3,供油的方向如图箭头所示 在各块正向推力瓦的进油口处装设了喷油管,喷油管 上制作了多个喷油孔.将喷油孔对准推力瓦与推力镜板摩 擦面的进油日处,利用机组的高速旋转将油带进摩擦面, 形成油膜由于是通过油管直接供油给轴瓦,在没有油罩 的情况下,热油很快就通过瓦与瓦之间的间隙排走了,减 少了上一块瓦热油对下一块瓦供油的影响,这样既保证了 每一块推力瓦供油温度的一致,又使轴承能够得到充分的 润滑而反向推力瓦的供油主要依靠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 油在回油时进行冷却,正常工作时,反向推力瓦与反向推 力镜板之间的间隙也是径向滑动轴承排热油的一个途径, 在有反推力作用时,这些油又起到润滑的作用.因其作用 时间非常短,这些油已足够保证反向推力瓦正常工作,确 保机组在有反向推力作用时一切正常。

从电站机组的运行 情况看.在环境温度为l2℃、发电机满载的情况下,正向 推力轴承温度只有37℃,径向滑动轴承温度为28℃ 4结论 以上两种轴承润滑系统通过实际运行都达到了很好的 效果,轴承温度都不高,用户非常满意目前,我国的水 力资源开发正蓬勃发展.贯流式和混流式机组的应用将越 来越广,因而将此两种方式介绍给大家,希望能为大家以 后的工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白延年.水轮发电机设计与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90. 作者简介:黄家雄,男,1964年生,广东潮州人,大学专科,助 理工程师研究领域:水轮发电机设计已发表论文1篇 (编辑:王智圣) (上接第41页) 图4 蜗轮的参数化模型 图5 蜗轮蜗杆相互啮合的模型 4结论 在蜗轮蜗杆机构的三维造型过程中,充分利用软件的 [二二 Ⅱ塑 表达式功能编制出相应的参数化方程 组来进行设计,只需调整部分参数, 就能够自动更新生成相应的模型结 构,满足不同产品规格的设计需要, 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朱琦,李彩云.机床设计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朱孝录.齿轮传动设计手册[M].北 京: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5. 第一作者简介:余宁,女,1965年生, 广东饶平人,大学专科研究领 域:CAD/CAM技术,工业设计 (编辑:吴智恒)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