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论文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姓名:韩坤学号:104753090024浅论科学的证伪主义原则【摘要】哲学家波普尔的以可证伪性为核心的证伪主义,独特的提出了科学发展模式“问题—猜想—反驳—新问题” ,突破了逻辑实证主义的静态发展模式,证伪主义所坚持的这种动态科学发展观和贯穿其中的革命批判态度无疑对科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它自身也包含了哲学局限性本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证伪主义进行客观的综述关键词】科学假说;证伪主义;局限性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所有的科学假说都必须是可证伪的,满足了这一点才是科学的,有意义的,否则就不是科学的,是无意义的他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以此为核心的科学哲学体系不仅充分削弱了逻辑实证主义,而且还破除了传统的科学观念,使科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一、科学假说的证伪科学假说是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答它是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前提而提出来的科学假说包含着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猜测这种猜测是在科学资料不充足、检验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带有假定性成分。
在波普尔之前,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逻辑实证主义者,都是从“证实”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诸原则,如科学的划界、科学理论的证明等问题波普尔则认为,假说根本不可能得到证实,因为要找出证实某个假说的每一个经验实例,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不可能从单称的观察陈述必然地证实全称的科学假说科学哲学不是研究现成的科学知识的结构,而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发展、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建立科学发现的方法论规则科学的本质特点在于批判的检验,即一个学说或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有被经验证伪的可能性,就是可证伪性、可反驳性与可检验性波普尔紧紧抓住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即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建立了系统的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波普尔认为“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在方法论上,逻辑实证主义主张证实,建立在归纳主义的基础上,证伪主义却要反归纳而行,在归纳基础上得出的理论一般都是严格的全称陈述,一旦在该理论框架内有任何个别单称陈述与之相矛盾,这个理论便立刻被证伪了无限的全称陈述不可能从个别的,有限的单称陈述中得出,而个别的单称陈述却可以证伪一个无限的全称陈述因此,证伪主义方法论从反面着手,强调对严格的全称陈述的证伪,建立在演绎逻辑的基础上从逻辑上看,如果A,那么就B,如果非A,那么就非B。
证实和证伪是两种原则的对立,在逻辑上就对应着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的对立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论来源于对大量经验事实的归纳,不断的归纳使获得的科学知识不断增加,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科学知识不断积累的渐进过程而证伪主义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证伪理论的过程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为“问题—猜想—反驳—新问题” ,从这个模式可以看出,证伪主义认为科学起源于问题,并不来源于观察理论是人类为了揭示世界、宇宙的某些方面事实和行为所进行的思辩的、创造性的猜测和假说这些猜测必须承受观察试验的严格的、反复的检验一旦被证伪便无情地淘汰和抛弃当已经成功地经受了广泛而严格的检验的假说被证伪时,一个与原来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迥然不同的新问题出现了”人们试图解决新问题,提出新假说,新的假说又开始接受严格的检验证伪主义认为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在本质上都是暂时的科学假说是大胆的猜测,证实是不可能的做到的,因此永远不能证明某个理论一定是正确的,但在它被证伪之前,它是最好的,至少它比以前的任何理论都好科学就是在这无穷的猜测和反驳之中得到发展,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二、证伪主义的积极意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突出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动态轨迹,突破了逻辑实证主义的静态发展模式,第一次强调了人的创造本能和能动的猜想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证伪主义者所坚持的这种动态科学发展观和贯穿其中的革命批判态度无疑对科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除了提供给我们科学发现的逻辑和方法,更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科学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他的理论,体现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实证主义思维方式认为科学理论是否真实是可以通过经验和观察来检验和证实的,科学知识是一种肯定性信息,这种思维方式指引人们从理论上事实的共性去理解科学知识,认为包含真实内容的理论是科学的,否则, 就是非科学和无意义的而证伪主义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它认为科学知识是否定,它虽然承认科学给予我们肯定的信息,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我们必须从否定方面去寻找否定思维引导人们敢于去怀疑和批判,敢于向现有的科学理论提出挑战,这其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否定和批判意识,波普尔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人类理性的辩证思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另外,证伪主义所表现出来的怀疑精神对今后科学和理论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贡献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怀疑的精神也即批判的精神,是波普尔所说的真正的科学态度科学的两个根本性质可以说是“批判性和创造性” ,检验、证伪就是怀疑、就是批判,没有它,科学就不能进步,不成其为科学。
科学永远没有终点,人们只能通过不断的探索、怀疑、批判来否定、建设理论三、证伪主义的哲学局限性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确实有其进步性,但是同时也引出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证伪主义原则的哲学局限性首先,证伪主义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认为知识始终只能通过猜想与反驳而不断增长,它否定知识有绝对性的一面,也否定了在科学发展中知识有积累的一面而且波普尔认定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批判追求越来越接近真理的理论,把一切理论都看作是猜测性的,这就将科学理论与假设和猜测混为一谈,从而导致了相对主义,它也不可能进一步解决科学知识增长的逻辑问题其次,证伪主义过分强调了证伪原则而否定了证实原则波普尔彻底否定归纳法,声称他已经解决了归纳问题,证伪主义者则认为“科学不涉及归纳”,他们将归纳主义看成是无用的完全错误的其实证实与证伪都是取得科学知识理论的可用的重要方法,证伪主义的这种观念不无偏颇另外,波普尔在没有什么根据的情况下,武断地宣称马克思主义是伪科学波普尔自称“信仰”过马克思主义大约有二、三个月的时间,但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来看,他显然没有领悟到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而是相反,把某些对马克思主义权威化、教条化的倾向理解为了马克思主义。
他攻击马克思主义者有计划地“逃避证伪”,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证伪的理论,成为伪科学其实,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它的理性批判是以实践批判为根基的,它的全部理论都是要经实践检验的这一点,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正是因此,波普尔不懂得,在被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而且从来就是其基本精神的实践辩证法面前,是没有什么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能够逃避实践检验而成为“永恒真理”的,相反,这一事实恰恰是对于波普尔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拒斥证伪”的最好证伪虽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有其哲学局限性,但从整体上看,证伪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证伪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对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正确的使用它,使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参考文献】【1】 夏基松.波普哲学评述[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2】 道朗.波普尔新科学观初探[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3】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M].沈阳出版社,1999.【4】 郑祥福,洪伟.科学的精神[M].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