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和合一其它哲学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KB
约3页
文档ID:313793928
浅谈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和合一其它哲学论文_第1页
1/3

浅谈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和合一_其它哲学论文    论文 关键词:民主;集中;精英;专制;统一   论文摘要:民主是 现代 政治 的主流话语,集中是政治操作的必要手段民主的现实需要集中,集中是民主的必要补充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和西方的精英政治是处理二者关系的典范,尽管二者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在现实和未来政治中必将得到更好地统一,不断走向更高的民主,走向合一   民主与集中是可以得到很好统一的,这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但他们的冲突也此起彼伏,这同样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体现民主与集中二者关系 发展 的趋势是二者的统一性将不断强化,走向合一性在未来,民主与集中这两点中的重点是民主,它终将征服集中   民主是现代政治生活中最流行和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在当今这个充满了多元价值和纵深利益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观念、主张、行为、及制度安排等,都纷纷贴上民主的标签,以宣示自己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民主”这个词的含义,现在被人们尤其是政治专业人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诠释得非常丰富,而对于“集中”却是较少提及的,甚至其含义仍不甚清晰,但其在实践上也得到了丰富地运用民主和集中当然有统一的方面,但二者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有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什么时候需要民主?什么时候需要集中?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先导、文化氛围和制度设置?   一、民主的理想和现实   广泛地讲,民主指一种集体决策行为。

民主的目的是为了共同之善民主的运作需要共同体中每个人或者至少是大部分人的参与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影响公共利益的决策,是辩识民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政治民主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精神的完备体现,必定指向对公民自治的偏爱[1]西方民主的原初含义就是人民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力在当代 中国 对民主的经典表述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二者在对民主的诠释上可谓殊途同归人民的统治”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谁做主”的问题;另一个是“如何做主”的问题前者主要是从价值层面上来讲的,后者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来讲的[2]时至今日,民主的价值已基本上得到各个国家至少在形式上的认可;那么民主的操作就成了民主议题的关键所在   民主的理想是自治,要完全这样是不可能的在现代社会,解决民主的操作问题主要采用的是代议制的方式,即“主人”与“主事”相分离,这给集中也即政治精英作用的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莫斯卡认为,统治阶级的存在是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依社会的发达与否或文明的程度而有所不同按照莫斯卡的逻辑,民主永远都是空谈、口号和象征,即使存在,也永远是微弱的,不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选举是民主的象征,是民主操作的第一步,但莫斯卡认为所谓的选举行为并不是选民选择他们的代表,而是“代表”让选民使他当选。

他对普选制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认为对任何社会制度的最大威胁,就是把选举权扩大到最没有文化的阶层[3]这与我们批评西方国家普选的虚伪和将我国在目前不能实现普选归因为文化水平低是一致的   熊彼特之所以主张精英民主,这基于他对政治中的人性所进行的分析他说,责任心的减弱和有效意志的缺乏,使普通公民对政策普遍无知,并缺乏判断力,其行为迟钝,且缺乏理性,许多生命攸关的重要决定不具有公众能够在以低廉代价在空闲时候加以实验的性质[4]这种论调虽然含有一定的专制色彩,但在今日各国包括我国的政治心态和政治实践中仍然具有重大的市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天平必然会从政治家的作用即形式民主向大众的作用即实质民主的方向倾斜但显然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不发达国家还远未达到这一状态   二、集中是民主的必要补充   集中,字面上的意思是将大众的意见放在一起,从而综合平衡各方面,以达到目标选择的最优但在实践中,各方面的利益在很多时候是无法综合和平衡的,所以必须要在利益表达的集合里进行艰难的选择这样,一些利益必然受损,一些意见必然会被忽视另外,由谁来集中,怎么去集中,都是操作中的大问题集中的主体,即权力的所有者,根据普遍的人性观念,必然会将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人的那一边。

当然各种利益之间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平衡,但各种私利以及私利和公利在决策中的权重如何分配,即使在那些有理想、有责任、有良心的政治家的思虑中,仍然令人不甚放心政治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 经济 人、有限理性的人,再加上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他们必然会在清明的政治空气上里制造种种乌烟瘴气现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贪腐问题就是一大明证难怪在政治场域存在大面积的政治冷漠和对政治的厌恶之情!   集中与专制、权威固然不可混为一谈,但是三者仍然有相当的交集在非常时刻、非常系统、非常状态下需要专制这是众人皆知的比如在军队系统中士兵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为军中事务的性质决定了要以专制换取高效和统一,以及精神上的忠诚如果行政系统也凭借军队系统的忠诚感去做事,其办事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但这种效率不知能不能抵得过所付出的专制代价在封建社会,专制皇权固然劣迹昭昭,甚至罪恶深重,但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比如我国的唐太宗和康熙帝时期专制皇权也造就了赫赫的文治武功   专制是集中的极端,但也与民主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可能也是辩证法无所不在的一个显现吧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是由皇帝说了算,他的权力经常会受到文官、皇族、太监、武将、后妃、外戚、民心乃至 自然 现象的制约。

[5]原因很简单,因为专制也是需要能力、天赋、环境和机遇的,而皇帝也不能做到全知全能,也深受有限理性和身处各种作用力交汇点的困扰这种专制倒不如说经常表现为一种“集中”的形式集中与专制最大的一点是目标指向:前者指向社会公义,而后者指向个人私利这是我们赋予一组内容交叉的概念以人为地褒贬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从来都是在一个事物内部的比例分配问题当集中的成分在一个度之内时,我们更愿称之为民主,但当它超过一个度时,我们就会以斥责的口吻称其为专制   权威是种影响力,好像比专制更可靠它常常能够对政治的决定和执行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但是也往往使受影响者那软弱的神经末梢处于被动状态从消极意义上讲,这是一种被动的“专制”我们其实也经常讲破除权威,但权威目前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的作用仍然是举足轻重的要集中必须有权威才能很好的集中,但是过分的权威很容易将集中拉向专制   三、民主与集中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前提和基础,集中是保障,二者不可偏废,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我国的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权力机关必须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2.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均由国家权力机关组建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3.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4.国家行政机关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5.在各级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

[6]   我国目前正处于 经济 的 现代 化时期,需要国家强力的推动,而这个强力需要党领导下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行政首长、中央、上司这些关键点去凝集,而这些关键点及其所凝集的强力又深深的扎根于民众及其力量和各种支持力量之中这就是我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精髓所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体现了我国 政治 体制的强力所在,也有相当的合法性和民众基础民主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诉求和合法依据,而实际操作中更是强调集中,这是我国的 历史 、社会、文化条件所决定的但目前的形势要求中央放更多的权给地方,人大更强力地监督政府,下级在上级的领导下有更多的自主权,代表切实地对人民负责,一些负责人的自私行为得到坚决的遏制,以满足各种机关对民众的精细化服务、地方改革、发挥每个普通民众和机关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需要等民主化在各个细节方面的要求   外国好像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外国政府的运作模式也显然是民主和集中的混合美国的民主主要体现在程序上,而绝大多数的政治决定仍然是由总统、内阁和一般官僚做出的,尤其是总统、政府高官和国会领袖等,掌握了巨大的权力,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政治运作集中的一面[7]美国政府受利益集团的控制比较严重,所以普通老百姓的民主只体现在选举过程中,一旦选举结束,他们在政治和民主上就趋向于零了。

  民主具有先天的缺陷,它更多是一种理想和理念,不可能真正地、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在这个世界上,由于天赋、后天努力、受 教育 程度、不可抗力等的制约,一部分人甚至大多数人总是处于社会的下层,受上层的治理虽然各国宪法都确认 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道德伦理上也承认每个人的人格在价值上是相等的,但现实中每个人对于机会和各种利益的获得是绝对不会平等的,尤其是对于政治这种在实际运作中需要极大学识和极大天赋和极大创造性的事务,普通人是无法深入其中的,它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家和专家的贡献,这也就是说政治需要相当的集中并且随着社会的 发展 ,政治越来越不会成为社会的核心事务,政治的重要性必将会被经济的力量和社会自治的力量所冲击,并且逐渐地政治对于人的权力的保护将仅限于社会公共规则的制定和对违背规则行为的惩罚,所以民主终将会战胜集中,但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当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人人都将成为自由人,民主将 自然 地得到最大的体现,而集中将被分散性的协商所代替,但这需要漫长的进化过程    参考 文献 :   [1][3][4]徐大同,马德普.现代西方政治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宋惠昌等.政治 哲学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柏桦,韦庆远. 中国 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吴爱华.现代政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美]施密特,谢利,巴迪斯.美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