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6.1,土地评价方法论,一、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和方法,二、土地评价因子,一、,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和方法,(,一,),土地评价的对象,以全面反映土地综合特征的土地类型作为土地评价的对象土地单位的多极性和土地类型的多层次性,决定着土地评价应针对不同级别的土地类型来开展,土地评价的对象应与土地类型制图单位相一致二,),目的和要求,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以便既能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又能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评价土地质量,阐明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农林牧业及多种经营的土地潜力,为国土开发、整治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工作应回答下列问题:,(1),土地自燃生产潜力有多大,目前达到的水平2,),土地的适宜性,即经营什么能得到最好的经济效果,(,3,),土地有哪些限制因素影响潜力的发挥,(,4,),目前的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不利后果,(,5,),改变环境条件或改良经营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土地评价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步骤,即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评价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因此真正的土地评价正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接触点和落脚点三,),土地评价的原则,1.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宜性和限制性都是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目的而言土地利用目的不同,适宜性和限制性就不一样只有将土地的自然特性与土地利用类型相结合,才能判断其适宜与否,才能判断其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的特性对某种土地利用的适宜程度,而土地限制性恰好是土地特性对某种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对各类土地用途都适宜,即多宜性,这当然是等级高的土地而对各类用途都很少有限制因素的土地也是等级高的土地兴饭,适宜性越狭窄而限制性乐队的土地,则是等级越低的土地2.效益与投入相比较原则,(,经济原则,),土地评价必须建立在注意环境后果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如果投入的财力、物力、劳力较少,又能获得较多产品,这样的土地应该具有较高的等级;反之,投入的财力、物力、劳力很多,而获得的产品很少,这样的土地对某种用途来说就是较低的等级3.,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4.可持续利用原则,在对土地资源评价时,尤其在考虑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时,必须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后果,这是在为国土开发和整治规划作土地评价时应当重视的原则。
因为土地资源评价正是为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又不致使环境退化5.因地制宜原则(区位原则),土地评价涉及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土地利用现状,这两者都与土地资源所处的区位条件有关这里所指的区位条件,指除该地所处的行政位置、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位置以及交通位置以外,还包括该地的自然地带位置正是各自然地带有不同的辐射净值、辐射干燥系数,绿色植物净第一性生产率,才出现区位条件的自然差异目前的土地评价主要以农田、林地、草地的生产率为标准,而不同地带的绿色植物的净第一第一性生产率正是合适的自然状态下的数量指标此外还有人为影响下的数量指标,是指自然地带内平地、丘陵、山地的农作物多年平均产量有了这两个指标,评定不同地带内的土地等级就有了比较客观的标准土地的自然属性姑虽然相同,但如果一类土地位于大城市附近,而另一类土地位于距大城市很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则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应相同,其土地等级也不应一致6.相邻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既然是为了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以便既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又能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那么进行评价时就不能只考虑土地地段本身,必须同时考虑土地地段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土地的特性不能单独依靠土地地段本身来了解,还要从与其周围乡邻地区的关系来了解,土地是开放系统,它从比它高的分水岭处获得地表水、地下水、细粒物质及化学元素,同时又给比它为之地的部分以同样的影响。
一个小流域的上、中、下游,分水岭、斜坡、河谷平地之间的协调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从局部来说,这样利用是合理的,而从这整体上看则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将给下游造成不利的影响四,),土地评价方法,1.定性方法,2.定量方法,(,1,),层次分析法,(,2,),回归分析法,(3),聚类分析法,(,4,),多元分析法,(,5,),模糊数学方法,二、土地评价因子,1.地形,海拔高度、坡度、坡长、坡位、坡向,2.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及雹、雪等,3.水分状况,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洪涝频率,4.土壤,5.区位,6.,2 土地潜力评价,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二、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二、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1.土地潜力地区,2.土地质量等,3.土地限制型,土地限制型是在土地质量等内,按限制因素种类及其强度划分的表6.8)p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