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一、划分依据一、划分依据 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把我国划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面积人口16%27%57%41.1%35.7%23.2%1.3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二、经济发展差异二、经济发展差异1.3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二、经济发展差异二、经济发展差异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西部较落后2.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次之,西部较慢1.3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区,海拔较高,对农业发区,海拔较高,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展极为不利 东部面向大海,具有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越的区位条件 中西部地带距海较远,中西部地带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1.3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工业工业历史历史民族民族心理心理产业产业结构结构19世纪世纪40年代在东南沿海出现,年代在东南沿海出现,20世纪世纪30年代向年代向西推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集中在沿海地区西推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集中在沿海地区东部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东部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感和紧迫感东部相对较优:第二第东部相对较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在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上,远大于第一产业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迟缓平较低,经济发展迟缓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一、东部地带一、东部地带1.范围范围 辽、京、津、鲁、苏、沪、浙、闽、粤、辽、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等十二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琼、桂等十二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16%,,人口占人口占41.2%。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一、东部地带一、东部地带2.优势优势①①工农业基地工农业基地工业基地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工业: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工业: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农业基地②②交通便利交通便利③③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经济国际化程度高④④45%的大学、的大学、60%的科学家工程师集中这里的科学家工程师集中这里⑤⑤16%的面积上,有的面积上,有45%的城市和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的城市人口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一、东部地带一、东部地带3.地位地位①①发展水平发展水平GDP::1999年占全国的年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倍,西部的倍,西部的2.4倍倍②②发展速度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一、东部地带一、东部地带4.存在问题存在问题①①能源、原材料不足能源、原材料不足②②淡水不足淡水不足③③环境污染环境污染④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江河下游防洪问题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一、东部地带一、东部地带5.发展方向发展方向①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人才、技术、信息基地②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外贸、金融、海洋基地③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第三产业、集约农业④④高、精、尖、新高、精、尖、新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二、中西部地带二、中西部地带1.优势优势①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②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农业基地③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④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二、中西部地带二、中西部地带2.问题问题①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②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③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生态问题比较突出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二、中西部地带二、中西部地带3.发展方向发展方向①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②②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③③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基础建设④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三、西部大开发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范围: 陕、甘、宁、青、新、川、陕、甘、宁、青、新、川、黔、滇、藏、渝、蒙、桂黔、滇、藏、渝、蒙、桂2.开发整治重点:开发整治重点:①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②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③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商品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