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判断句:(一) 采用“……者,……也”的方式1. “……者,……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2. “……者,……”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3. “……,……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4.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5.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二)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中“是”“为”,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三) 用“即、乃、则、诚、皆、必、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四)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②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⑤夫六国与秦国皆诸侯。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四)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情况下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充当判断句的主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作判断词的情况较少,在汉以后这种用法则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