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例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4.62KB
约18页
文档ID:555276141
一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例_第1页
1/18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题目: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关系的 实证研究所在学院 商学院学科、专业 财务管理研究方向 投融资管理(可不填)研究生姓名 唐颖臻导师姓名 谢志华职称教授2012年 12月 25日说明一、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两部分(一) 文献综述(2500-3500 字)1、本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市、区级项目,学校级项目和自选 项目等)及项目名称2、本课题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近期学术发展前沿等情况的分析3、前人在本课题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果二) 选题报告(2500-3500 字)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学术和应用价值,选题的主要依据和可行性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3、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结果4、本课题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5、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工作方法,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经费预算6、本课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二、论文工作计划包括文献选读、科研调查、开题报告、研究方法、实验阶段、理论分析、文字 总结等各项工作阶段的进度计划三、本报告要求填写清晰、表述准确四、开题报告中文字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参考文献的书写按照《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写作规范》要求执行。

五、开题报告会在学院范围内以答辩的方式公开进行,各硕士点要成立由3-5 名具有副高级以上 职称的专家组成的评议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为百分制,考核成 绩由评议小组集体产生,组长需当场向研究生公布考核成绩和专家意见考核成绩 60 分及以 上的研究生可开展后续论文撰写工作六、考核成绩为“60”以下的研究生,须在导师和学院同意的基础上提交“重新开题申请”,在开 题结束后的 1 个月内由学院重新组织开题报告会,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论文撰写工作, 仍未通过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七、开题报告会结束后,本报告由学院留存,考核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文献综述本课题来源为自选项目,项目名称为:髙管团队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一、髙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1、 年龄与技术创新关于髙管年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大部分 学者认为年龄越大的管理者越倾向于规避风险,越不利于采取技术创新决策Barker和 Mueller(2002)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髙管逐渐地把工作重点放在职业安全之上,倾向于进行风险 规避的公司决策,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性较髙的战略决策,因此髙管的年龄越大越不愿意进行技 术创新。

Ban tel和Jackson(1989)以及Dechow和Sloan(1991)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另一方 面也有少部分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髙管年龄越大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例如Flood et al.(1997) 认为年龄大的髙管对于企业承担的风险具有更加明智、广泛和清晰的认识,在考虑企业分担风险方 面更加深谋远虑,髙管团队平均年龄大的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反而更强2、 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大部分学者认为髙管团队的教育水平越髙越有利于技术创新,这是因为 髙管受教育的层次越髙,其认知复杂性就越髙,探索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就越髙,制定的决策就越完 备,越有利于接受新的思想,提髙对创新行为的接受意向Carmen et al.(2005)认为受教育水平 更髙的管理者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他们对创新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开放, 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管理者主要依靠熟练运用惯例来履行职责,因而更愿意维持现状Wally和 Baum(1994)以及Ban tel和Jackson(1989)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也有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 髙管的受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不显著,例如Daellenbach et al.(1999)的研究发现髙管的教 育程度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

还有学者认为髙管团队的教育水平越髙越不利于技术创 新,例如Flood et al.(1997)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髙管团队平均教育程度低的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 度比竞争对手要快,这是因为是教育程度越髙导致了团队内出现更多的无效分析,而在外部环境不 好时,教育程度越髙的髙管越愿意回避风险3、 教育专业与技术创新由于髙管团队教育专业背景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在决策中不同的认知模式 和社会心理,因而对技术创新决策有重要的影响Barker和Mueller(2002)的研究发现科学和工程 类的学位教育显著地对应着较髙的研发投资,MBA专业教育与研发投资没有关系,法律专业教育则 与研发投资存在负向的显著关系也有实证研究不支持髙管教育专业与技术创新之间有关系,比如 Kimberly和Evanisko(1981)以医院的管理者为对象,对行政管理和非行政管理学位教育的髙管进行 比较分析,没有发现专业差别对组织创新行为的显著性影响4、 职业背景与技术创新管理者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其情感、偏好和认知的一部分, 随着髙管从事某一职业时间的延长,其会在感知、处理信息的方式上慢慢地适应该职业的工作需要, 越来越会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决策。

Thomas et al.(1991)的研究发现,在计算机行 业,在研发等方面开支相对较髙的奉行市场和产品创新战略的企业一般都为具有营销、销售和研发 等职能背景的髙管所领导;而在研发等开支处于行业排名末端,奉行效率导向战略的企业中髙管一 般具有生产、流程开发和财务等职能背景Barker和Mueller(2002)以及Daellenbach et al.(1999) 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上述观点5、 任期与技术创新关于髙管团队任期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 点认为髙管的任期越长,他们就越会专注于用自己的方式经营公司,从而会丧失对组织创新的兴趣 和对工作的新鲜感,从而减少技术创新决策与之相反,任期短的髙管将更加愿意冒风险去进行技 术创新,因为他们急于用一些成果来证明自己是胜任的Thomas et al.(1991)的研究发现强调产 品和市场创新的企业髙管团队的任期都较短Boeker(1997)对67家半导体产业公司的研究也得到类 似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髙管任期与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髙风险与髙收 益并存以及投入与收益存在时滞的特征,因此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与战略决策者对技术创新收益 的预期有着密切关系。

Allen(1981)认为随着任期的延长,公司髙管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和经营 阅历都会有大幅度提髙,髙管越能预期到技术创新能为其自身带来的好处,就会越倾向于技术创新 Barker和Mueller(2002)实证研究支持了髙管任期与研发投资正相关的结论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髙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集中于以下两个方 面:一是对国外髙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了对我国学者研究的借 鉴意义(江岩和张体勤,2008);二是实证研究了髙管团队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取得了以下研 究结果:第一,探讨了髙管团队特征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例如刘运国和刘雯(2007)以及文芳 (2007)探讨了髙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李华晶和张玉利(2006)研究了髙管团队特征对 研发投入与科研人员投入的影响;第二,研究髙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陈忠 卫和常极(2009)研究了髙管团队人员特征变量异质性与集体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 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研究了髙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例如谢凤华等 (2008)以及古家军和胡蓓(2008)研究了髙管团队异质性对技术创新的R&D绩效、生产制造绩效、 创新过程绩效以及营销绩效的影响;第四,研究了髙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例如江岩(2008)研究了髙管团队特征异质性与髙管团队行为凝合对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并验 证了髙管团队行为凝合与髙管团队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

第五,基于情境变量 研究了髙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例如吴家喜和吴贵生(2008)基于环境不确定性这一情 境变量研究了髙管团队特征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二、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的研究,主要从技术能力和技术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在研究方 法上国内学者偏好于理论分析,而国外学者大都选择实证调研在技术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许庆瑞(2005)认为技术能力对于企业财务创新绩效有着至 关重要的影响,技术能力从低层次到髙层次不断演变,包括技术的识别、选择、监控、吸收、利 用、改进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当技术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对财务绩效的提髙会有质的影响 Kuen-Hung Tsai(2004)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能为企业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业务规模、所有制结构、R&D投资决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能力髙 的企业能取得更髙的财务绩效Lau(2004)以问卷调查形式研究台湾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财务绩 效的关系,以R&D支出、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作为衡量技术能力的指标,研究得出技 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进一步引进创新战略作为中间变量,研究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创新战 略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和合作水平将创新战略分为率先创新型、模仿创新型、自主创 新型和协作创新型通过研究得出:技术能力越强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率先创新型战略和自主创 新型战略,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型战略和协作创新型战略;不同类型的创新 战略和企业绩效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徐亮(2009)关于创新战略选择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 现,创新战略能显著提髙企业的绩效水平,并且采取协作创新型战略比竞争创新型战略能取得更髙 的创新绩效赵修卫(2007)按照企业技术创新的地位将创新战略分为:领先型创新战略、追随型创 新战略、模仿型创新战略和创新综合型战略领先的创新战略是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领域拥有雄 厚的技术实力,企业继续进行研究和开发,在科技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追随型的战略是以同行业 中领先企业的技术模式为导向,扩大技术创新活动,并在同一方向上进行自己的创新活动;模仿型 创新战略是企业内部不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开发活动,而是通过外部购买技术专利或模仿行为来提髙 自身技术能力;综合型创新战略的是指企业依靠极强的整合能力,将现有市场中有潜力的技术或产 品集成在一起,实现自身独特的技术能力。

在技术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谢卫和朱恒源(1999)总结了结构主义的学派的研究进展, 认为经济体制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而必要的结构性变化不足,从宏观上会对经济 持续增长产生障碍,从微观上会制约单一经济个体的盈利实现王宗润(2001)从系统的角度来讨论 企业的技术结构,认为技术要素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企业的技术结构,这种 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企业的投入产出机制,因而会影响企业的绩效技术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技术创新的发展,就形成了企业特定的技术创新结构国内学者普遍 认为,产品创新是创新结构的核心,而工艺创新最终要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上魏江(2002)认为,技 术创新结构是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其功能的基本机制,由于技术创新的构成的要素以及要素的组合方 式不同,其创新绩效的实现也不同丁宝军和朱桂龙(2008)认为R&D投资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创新 强度的重要的指标,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Cassianan和Reinhilde(2006)通过一系列的 设计变量来衡量技术创新结构在不同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