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3MB
约56页
文档ID:458514315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_第1页
1/56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一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 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 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 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 生态城市湿地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 引起了极大关注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 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 且发展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 园优秀案例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 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 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 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第二章:项目概况项目概况(一) 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 64平方公 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 币,建设期六年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 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 地面积15. 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 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 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 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 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 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二) 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 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 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 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 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三)周边环境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 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 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 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

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 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后续章节 将针对周边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进一步详尽分析 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 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西淄高科植阳区约6公里仓前高教园医丈二西賂dj目:EKC大殖西湖西湖凤最区浙江大学 主校区浙江大学‘ 国冢科技园小和山 高菽园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竞趨****西溪湿地生态 景观控制区西溪凤情地理位置示意图#(四)总体布局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U1星区fcg 西*凤星西L11自U网濮啟地 粽汁X护:削I解侏仔降护 期nr绘图:焦俊悻許保护 湖r.«yHkejvow性茗保护taHUM11LA文苑览t nL»cn7]・、* * _ \/ .4^bhM|' J-绕城a・ rtfn黄fmAQ <•» > ■F C三期 tt设中hi■*-n*v#(五)开发周期安排 西溪湿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 11.64平方公里西溪湿地 综合保护工程,共分三期 一期:3.46平方公里,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5月1日正式开放; 二期(东区):4.89平方公里,2006年5月18日正式启 动,2007年10月1日实现有限开园,2007年底基本建 成三期(西区):工程涉及五常范围内的3.353平方公里, 2007年1月《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工程控制性详 规》得到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2008年5月1日实现有限开园,2008年10月基本建成,2009年5月开园;西文港城路||西ij目天焦俊综心护期iff奔溪逖地 综合幄护 二期I:程两溪很地 综合保护Cfi#规划方案(一) 湿地公园一期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 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详见下图:问直4養半宝宓療躍单桶\ 卸水庵自郴词诂汛询跌木岡O!L_JW*h 軒松釁观鸟車囲澡獪呈 ^TJ~ 曲趟t '历杭三W(口u*nTW円*邂曙辺m⑥卿加炬庄RR; p^»±®ra^ •丸詮下拗科* 1"謝惓方曲 ■■炳(二) 湿地公园二期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西侧与 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界相 邻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投资 30亿元人民币规划布局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 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 一堤三区” 一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 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 水庵湿地景观区。

民俗文代妙轄kN风!主熬師It4丽半方企世#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西两个 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 2.3公里景观带内将 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企业 会所、俱乐部、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生态保护区: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 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迁 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形 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该区域将成为国际湿地研究 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溪湿地生态 系统的重要区块不对外开放,仅针对科考人员及 特殊人群民俗文化展示区: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密 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溪 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建立与生态旅游相适 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的民俗 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建 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芦庵、 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湿地植物, 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展示和研究西溪湿 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三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 .3平方公里;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 .96平方公里;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 .2 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 . 12平方公里); -“一堤”花蒋堤特色景观带:用地面积:约0 .35平方公里;宽度:1 5 — 2 5 0米不等;花蒋堤长度:约2.3公里建筑容积率:约0 .0 2 5一) 湿地公园三期(西区)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 3.1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43.14亿元人 民币作为开发及投资力度最大的区域,三期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村、农耕 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和湿地大众休憩村四大功能区块西溪国 家湿地公园三期以绕城公路为界,北、南两侧分别为文二西路、五常大 道,东侧衔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民俗文化区、 秋雪庵湿地文化区等三期范围内包括五常街道五常、友谊两个社区,共计23个自然村(组), 加上部分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三期工程涉及农户 1800多户, 常住人口近7000人,是拆迁量最大的一期工程金港路西f駆地 塚佥保护 一期ns两溪湿地 综汁嫁护 二期1:程目地护桎 两综规划布局 规划结构:一带、两片、多点一带”是指以五常港为轴,分为西片与东片,西片为体现水乡风情、五 常文化的 水乡溯源”东片为体现农耕、渔耕文化的 河渚觅渡” 多 点”是指在西片范围内根据现状、旅游需要设置的多个景点及旅游服务 点。

—西片:水乡溯源西片节点之一:田园风光位于西区北侧、文二西路以南地块本节点以优美的 田园风光与树木、渔塘为景观基调,以满足游人观光 游览、劳作实践、自助旅游等需求7I田园凤□,r五L网龙农苑西片(水乡溯源)东片行町渚觅渡2西片节点之二:五常风情五常风情之民俗村:位于荆源路与绕城辅道交 会处对本区块的建筑按传统西溪民居样式为 基础进行改造,加强建筑空间的组合村内以 满足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设民俗馆、戏台、 擂台、五常兵器陈列、武术表演等反映五常民 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村口设入口广场、牌坊, 附设停车场,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西大门五常风情之洪园:洪园位于民俗村东北、五常 港西岸,是三期主要的文化内涵洪园规划以 洪园十景”的恢复为基础,结合园林建有宗祠、 洪府、书院(藏书楼)、戏台等建筑五常风情之龙舟竞渡:位于五常港原浜口桥地 段,其南北两端分别为洪园与观音庵,可利用 河道的长度约450米,本段也是五常港河道整 治的重点地段五常龙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 独特性,每年的龙舟比赛就在浜口桥一带因 此可将龙舟竞渡作为反映五常风情的重要文化 素材加以体现西片节点之三:回龙农苑位于场地的最高端、龙舌嘴及西溪名园北侧。

龙舌嘴的改造,包括建筑形象色彩的统一整治, 可改造为家庭旅游接待点,以特色农家餐饮为 主要内容建设停车场、游客服务点等旅游配 套设施,结合龙舌嘴村的改造,建特色餐饮街 五常港以东部分,可辟为度假野营地,以休闲 度假为主要内容东片:河渚觅渡东片规划重点是与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块(秋雪庵湿地文化区)的密 切融合区块内农居点全部外迁,拆除的建筑用地可利用为果林、 菜地及其他绿化规划考虑区块内设置零星散落布局的乡村建筑, 主要沿五常港龙舟竞渡一线,满足节庆活动观看龙舟比赛的要求通过局部水塘的串联、沟通,既满足地块内部水上交通的环线组织, 形成开合有序的水上游线,又保证与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