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十讲 文达心声传千载一、 传统文化“经典”积累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又说,秦王(即秦始皇)读《孤愤》、《五蠹》等篇,极为赞赏西汉刘向校书,定《韩子》为五十五篇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以及一整套驾驭臣下的权术,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他还继承了荀子的人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用法家的观点解释《老子》,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五蠹》把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认为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发生变化,复古的主张是行不通的;《显学》则记述了先秦儒、墨显学分化斗争的情况,认为“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主张禁止一切互相矛盾的学说,定法家的学说于一尊 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这两句大意是: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2.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言——《韩非子·大体》 求:找寻;疵:毛病,引申为小疤痕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查难以知晓的毛病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3.自见之谓明——《韩非子·喻老》 这句话大意是:(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学习和掌握人的本质与特性的难点不在于了解、认识和发现他人,而在于在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现自己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他人,从而立足社会这是韩非子带给今人的启示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溃:溃决蚁穴:蚂蚁的洞穴该句原话是:“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百年巨树,雷击山崩不能毁其生命,可谓顽强不屈,但是小小甲虫却能咬破树皮,吃空树干。
正因为这些常常被忽略掉的蝼蚁、甲虫,才使得看似牢不可破的大堤、巨树变得脆弱不堪,因此,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5.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这两句话大意是: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诚实巧诈”是指欺狂而表面掩饰的做法巧诈”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怀疑甚至远离的可能性会提高相反的,“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韩非子认为,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二、文言文阅读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③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仲尼,孔子的字⑥伯阳,即老子,姓李⑦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⑧奕(yì)世,累世⑨了了,聪明、懂事⑩踧踖(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1.解释加点的字①人以其语语之: 、 ②大未必佳: ③韪大踧踖: 2. 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3. 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4. 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话语;告诉②长大③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3.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4.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三、古诗词鉴赏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静(1分);以动衬静(2分)【赏析】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结合的方法衬托出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四、现代文阅读窃读记 [林海音]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⑦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⑧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⑨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⑩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⑪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⑫当书店的目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⑬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⑭“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⑮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⑯“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等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的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5岁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1.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如果题目改为“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2. 请赏析第⑬段画线句“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3.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