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宋代中国文化外传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6.29KB
约4页
文档ID:39543593
宋代中国文化外传_第1页
1/4

宋代中国文化外传总体特点:中外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随着东亚地区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和印刷术的巨大进步,不仅中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地传入东亚邻国开花结果,而且书籍也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由此,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成为高丽、日本社会一道瑰丽的人文风景另一方面, 由于宋朝海外交通的繁荣和回鹘人的西迁,中国的火药、指南针的西传,影响并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宋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1、海外交通是宋朝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主要途径宋朝海商前往贸易的海外国家的地区,据当时文献记载,不下五六十处,东起高丽和日本,南遍东南亚和南亚各港,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是宋朝海商进行海外贸易的的一个重要地区2、回鹘西迁后在葱岭东西分别建立的两个国家——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以及12 世纪西辽王朝的建立,不仅把汉文化带向中亚,而且也使伊斯兰教文化广泛传播,从而奠定了今日中国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基础辽、金政权的统治, 直接把北方草原地区与华北汉地联接成一个政治实体,从而使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有了华北以及中原农业区地可靠依托,刺激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

而吐蕃和大理政权则以偏安西南的地理环境,继续维系者吐蕃——尼婆罗道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1、 中国与东亚邻国之间的书籍交流 宋代开始的活字印刷,使得书籍的产生更为容易,从而促进了书籍的流传因此宋代中国的各种书籍曾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东亚邻国高丽、日本和交趾高丽统治者非常重视中国书籍的输入,自10 世纪末以来,不断向宋朝求书宋朝皇帝曾先后把一些重要典籍,读《大藏经》、 《逍遥咏》、巾箱本“九经”就(即《易》《书》 《诗》《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等以及其他诸于史、阴阳、地理、日历等书籍赠给高丽王朝宋朝政府还允许高丽使臣自购书籍,但禁止购买有关涉及国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日本入宋僧侣也积极在中国寻访书籍,然后大量运回国内如僧人裔然(法济大师)成寻(善悲大师) 、明庵荣西(千光法师) 、不可弃俊芿(大兴正法国师)都先后从宋朝带回各种书籍日本镰仓中期的权臣西圆寺实兼,为获取天台之秘籍,不惜以3500 两之巨金而鼓励入宋僧侣购书,他们对汉文书籍的重视可见一斑交趾自宋代脱离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而独立后,仍然重视中国书籍的输入,曾不断向宋朝政府请求购书和购买中国的各种书籍宋朝政府每逢交趾使团入华,都要向其赠送儒学经籍等著作。

宋朝还准许交趾使节购买除“禁书”外的各种书籍不过,由于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书籍的生产,也使书籍传播的媒介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官方或宗教界主导的书籍流传,开始变化由民间商人主导一些商人看到汉文书籍在东亚邻国的高丽和日本颇有市场,也积极从事书籍的国际贸易2、 印刷术等中国科技的东传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之一早在公元7 世纪,中国酒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来印刷书籍至宋代,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和相当的规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活字印刷术在宋朝开始出现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 对北宋布衣毕昇创造、使用泥活字印刷一事作了详细介绍这是世界上关于活字印刷术的最早记载印刷术 13 世纪至 14 世纪经由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传至西夏、畏兀儿、 中亚、欧洲本世纪初,在西夏黑水城遗址(今内蒙古额尔纳旗)所发现的西夏文献中,发现有新的西夏文活字版佛经另外1908 年伯希和率领的法国中亚考古队在敦煌也有四种西夏文版活字印刷品近年来, 考古工作者又在甘肃武威、宁夏贺兰县莫高窟也发现有回鹘文木活字, 其年代属于12 世纪晚期 这批回鹘文木活字为世界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实物它表明,在我国中原地区出现活字印刷不久,活字印刷术就传至回鹘和西夏地区。

此后, 随着蒙古的兴起,活字印刷术通过回鹘进一步西传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大约在10 世纪末就已传入高丽由于当时从中国输入的儒家经典和佛教经典不能满足当时高丽知识阶层的需要,促使高丽王朝开始采用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来翻印经、史、医学、地理、律算等方面的著作高丽在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又创造性的铸造成铜活字据记载,高丽人崔怡大约于1234 年用铸造的金属活字印成《古今详定礼文》50 卷 28 本这是世界最早的金属活字本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唐代就已传入日本但在当时并未得到推广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时代, 日本禅宗僧侣在宋朝寺院刻印佛经施人的风气影响下,也开始编纂禅宗高僧的语录成集, 募缘付印, 然后赠送传阅, 以扩大禅宗信仰的影响日本最早的一部木版刻印的禅书, 是 12 世纪末由摄津三宝寺大日能忍主持雕版付印的《沩山大圆禅师警策》 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书籍,从而使中国印刷术在日本得到推广交趾由于受中国书籍的大量输入的影响,中国印刷术也在13 世纪传入该国交趾陈朝元丰年间( 1251— 1258 年)木印的户口帖子,是越南历史上最早的印刷品3.火药、指南针等中国科技的西传火药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跟炼丹方士有关。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是隋末唐初的炼丹家和药物学教孙思邈在 8 世纪 9 世纪的时候, 中国劳动人民发现了硝石, 硫磺和炼制火药的技术就传到了阿拉伯、波斯等国家阿拉伯人把硝石称为“中国雪” ,波斯人则称之为“中国盐”当时他们只用它治病,炼金银或制造玻璃13 世纪,中国火药经由中国商人和阿拉伯商人传入阿拉伯国家,它是最先传入的国家火药武器不同于火药,它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传入的随后有阿拉伯传入欧洲恩格斯曾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的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由印度传给阿拉伯人的,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火药的传入,欧洲的骑士阶层被炸得粉碎,他们开始制造铁炮和铁弹,结束了欧洲没有金属管形火器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宋时人们经过对人工磁化和使用磁针两方面的探索,导致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北宋年间,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其价值极大,受到了外国航海家的普遍重视而被采用宋代, 海上贸易较发达,很多阿拉伯商人来汉与宋朝进行贸易,在同中国的贸易交往中,很自然的学得了指南针的制作技术,并用之于航海因此,指南针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而于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传到阿拉伯、伊朗。

再后, 由他们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4、宋代医学的外传 宋朝在医学方面曾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就北宋建立以后,封建政府对医学相当重视,不仅校订刻印了钱袋的许多医学典籍,而且还编辑了多部医学方书和药学著作由于东邻高丽曾不断派人来宋朝搜集医书和验方,这些医药典籍在成书不久,就先后流入高丽同时,宋朝政府也主动向高丽赠送医籍方书高丽王朝还曾模仿宋朝的太医局和御药院等医官制度,而设立太医监和尚药局在高丽的科举考试中,也有专门的医科考试,其考试内容即为中国医书 高丽王朝还曾多次来宋朝延聘医师,前往该国行医授徒日本在接受唐朝医学后,曾形成有影响的“汉方医学”到宋代,中日医学交流又有了新发展各种医药典籍都先后传入日本, 还有一些宋朝医师前往日本行医,也有一些日本人来中国学习医术这种人员的往来,对宋朝医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医学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各种药材,还出口到东南亚、南亚各国,甚至阿拉伯地区5、制瓷技术的外传大约 10—— 11 世纪时,我国的制瓷技术开始传入周边国家10 世纪后半期至11 世纪初,高丽已能仿制宋代越州窑青瓷,11 世纪中叶,又受中国龙泉窑影响,生产出真正的青绿色青瓷。

高丽白瓷约于12 世纪面世,源于景德镇窑系宋代的青瓷、白瓷输入日本后,备受贵族的喜爱,平安时代研制出了施釉陶器,有彩釉、灰釉等种类中国瓷器约于9 至 10 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从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等国出土的文物中看到,大部分都是宋瓷和明瓷 10 世纪初,中国瓷器也大量传入埃及,1912 年在对弗斯塔特(被风沙掩埋的城市)的挖掘中,发现大量的中国瓷碎片,多属宋代的影青及龙泉窑瓷6、中外文学艺术的交流宋代的文学艺术曾呈现出一派繁荣瑰丽的景象,诗、词、散文、话本、杂剧、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不仅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其中不少艺术门类对当时周边邻国也有着直接的作用,主要是对高丽、日本的影响高丽在文学、绘画、书法艺术、音乐文化等方面受宋代的影响比较大高丽君臣高度重视宋朝文学, 并且十分喜爱宋人的文学作品,如司马光、 范仲淹、 苏轼兄弟等人的作品给了高丽文人很大的影响高丽王朝在科举考试中也从诗词、赋颂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也促进了高丽人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学习高丽画风受宋朝影响也颇深,高丽画家对宋朝画坛深为关注, 并积极通过使节在宋朝搜购绘画精品,以便研习和模仿。

高丽王朝也直接派遣画家随使团来宋朝学画 书法艺术的交流在高丽和宋朝之间也极为广泛,在两朝的最高统治者之间,还曾留下一些书法艺术交流的佳话同时,宋朝与高丽在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十分频繁1114年后,高丽太庙改用了宋朝新乐高丽王朝中的“唐乐”中也包含着宋朝的音乐成分,尤其是在原来乐曲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宋朝歌词和舞蹈的内容,高丽唐乐是宋丽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晶日本在文学, 佛教绘画和雕塑艺术等方面也受到了宋代的影响日本文人和佛教僧侣对苏轼、黄庭坚等宋人的诗歌作品也非常重视,并为之讲授和注解随着禅宗在日本的传播,也促进了宋画艺术在日本的传播由于宋画的输入,日本出现了既保存日本民族固有风格又吸收宋朝画风的诧磨胜贺画派日本的绘画在宋代也曾输入中国,并被宋人称为“倭绘”受到了一些宋代文人的称赞总之,在文学艺术上的交流上,宋朝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较大7、妈祖文化的外传随着宋代航海事业的崛起,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莆田地区的民众,将当地的女神妈祖奉为航海神、 海神, 形成了最初的妈祖崇拜后来由于历代多次封谥,民众进而把妈祖视为主宰风调雨顺、 生儿育女、 战争胜负、 去病求吉的万能之神,逐渐形成中国南方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信仰。

自宋代开始,随着历代闽籍粤籍华人迁徙海外,中国的妈祖信仰向海外传播经由文化交流之途径, 现在, 妈祖信仰已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妈祖文化目前全世界共有妈祖信徒 2 亿多人, 3000 多座妈祖宫庙,分布在世界22 哥国家和地区8、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的故乡是中国中国饮茶之风三国两晋时期已在士大夫中流行,隋唐时更是遍及全国8 世纪末唐人陆羽著《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中国茶叶及品茶法在唐代已传入日本,由于茶树在日本引种成功和中国制茶方法的传入,日本一度出现饮茶之风9 世纪,随着遣唐使的停派,日本从中国进口茶叶骤减,而日本自己尚无制茶经验,所以饮茶之风随之逐渐衰微宋时,日本禅师荣西将中国茶种及茶的栽培制茶饮用方法再次传入日本,并加以推广,进而写出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从而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荣西提倡饮茶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养生、延寿和修禅, 因此日本饮茶风气现在禅僧中盛行,然后才普及世俗社会,所以,中国天台宗茶学思想便成为日本茶道的基调荣西禅师传入日本的天台宗茶学思想仅是中国茶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茶艺与茶道(在日本统称为茶道) ,这部分一经传入日本就带上了浓厚的“大和气氛” ,改造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宋人积极开辟国际通道,勇于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进取精神是值得称道的正是他们数百年的努力实践,才创造了宋代文化的辉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