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 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立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 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诚主义错误;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机点 5、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 内容:①处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确信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完毕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机点 6、瓦窑堡会议 ——1935年 瓦窑堡 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 ——1937年 洛川 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道路(即人民战争道路),决定开辟敌后抗日依照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 延安 内容:①毛泽东作《论结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结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道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成功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预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 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0、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场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开展消费,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觉“糖衣炮弹”的进攻。
意义:处理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严重咨询题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 北平 参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③确定了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展曲》)、首都(北京)、 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 北京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 北京 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关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情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开展社会消费力,把我国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我国全面进展社会主义建立和党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1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北京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路 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立的经历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讨论加快农业开展的决定 ④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 北京 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以后的国内情势,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关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情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确实是要集中力量来处理这个矛盾,开展社会消费力,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 提出了执政党建立的咨询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开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络。
八大的道路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关于全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预备缺乏,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北京 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全会获得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果: 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道路;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上来的决策;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构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审查和处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严重咨询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咨询题; 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方针 意义: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机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新时期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 北京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创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新场面具有重要意义。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 北京 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道路完好地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自给自足,艰辛创业,为把我国建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开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消费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处理人民的温饱咨询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消费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到达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消费总值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拟富有,根本实现现代化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历作了初步概括,使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拟明晰的轮廓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 北京 大会确立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回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年来的实践,从开展道路、开展阶段、根本任务、开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托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大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和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进入新的阶段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 北京 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初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接着前进的旗帜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咨询题,第一次比拟系统地答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立的一系列根本咨询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阶段大会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及其互相关系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构造和公有制的实现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咨询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本人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 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开展严重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创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场面而奋斗 22、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咨询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正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咨询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咨询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开展;(2)统筹区域开展;(3)统筹经济社会开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5)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2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才能建立的决定》要点解析: 加强党的执政才能建立的重要性: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严重战略课题(“三个关系”) 党执政五十五年的主要经历(“六条根本经历”):“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开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加强社会主义的活力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开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开展作为处理中国一切咨询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直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络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立,不断加强党的制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党的执政才能建立的总体目的是(“四个‘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