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83MB
约80页
文档ID:110265029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_第1页
1/80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姓名:姚占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指导教师:宿志刚 2011-05 I 摘 要 河南的钱庄银号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分布日益 广泛,但经常处于创办与倒闭的变化之中同和裕银号创办于 1912 年,成立于河南新 乡,以 1.2 万元起家,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在金融、工商、社会事业方面都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银号 到 1933 年, 它开办有 41 家联号、 55 家工商企业、 3 所学校,开办有自己的医院和局,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大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同和裕银号形成了一定的经营理念:多种经营、广交名流、客户第一、注重信誉、重视 信息、重用人才但是,到了 1933 年,由于自身经营中的失误、银行的竞争排挤、政 府对钱庄的打压限制及王晏卿个人好大喜功、固执己见的性格缺陷,同和裕银号出现了 挤兑风潮并很快停业政府和银行团在救济同和裕银号的过程中,各怀鬼胎,最终没能 使同和裕银号复业成功1937 年 10 月,新乡司法处裁决同和裕银号破产同和裕银号 对新乡乃至河南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的倒闭给广大的下层储户 带来了重大损失,也影响到了部分民众的生活。

关键词:同和裕,银号,钱庄,王晏卿 III ABSTRACT The native banks appeared in Henan provi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Opium W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creasing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but often started with the collapse in the changes.Tongheyu bank founded in 1912, was established in Xinxiang, Henan, to 1.2 million started,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finance, business, social undertaking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become the largest bank in North China . By 1933, it opened with 41 associated, 55 businesses, 3 schools, and have their own hospitals and the telephone office,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Tongheyu bank formed some business concept: various development, make celebrities, customer first, focus on reput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 reuse talents. But by 1933, due to their own business mistakes in the bank's competitive exclusion, the government crackdown on banks restrictions and Wang Yanqing personal ambitious, opinionated personality defects.Tonghe yu bank appeared and quickly closed. Government and the Banks and the margin of silver in the number of relief with the process, own ax to grind, do not make the final margin with silver numbers and the resumption of business success.In 1937 in October, Xinxiang judicial ruling Tongheyu bank bankruptcy. Tonghe yu margin of Xinxiang and Henan banks i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masses, it closed lower brings great loss, depositor also affected part of people's lives. Key Words:Key Words: Tongheyu, Chinese native bank , Wang Yanqing 绪论 1 绪 论 绪 论 一 选题意义 钱庄(银号)是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在社会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河南不是 中国的金融中心,钱庄(银号)也不像上海、天津、汉口等大城市发达然而,河 南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成立以后,河南政权更迭,政局不稳,社 会动荡官办银行不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地方银行,屡受战事影响,或为当权者所利 用,乃使客户存入银行之款时遭停付民办银行受此环境影响,更是不敢轻易涉足 河南故而,客户多将资金存入私人钱庄(当地多称银号) ,钱庄乘势而为,大有发 展同和裕银号正是这些钱庄的典型代表 同和裕银号创办于 1912 年,诞生于中原腹地新乡它以 12000 元起家,在复杂 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到 1933 年发生挤兑风潮时,已 经形成了以总管理处和新乡同和裕银号为核心,北伸平津、南延沪宁、东达新浦、 西抵西安的网状格局它在全国开设有 41 家联号或办事处,并与 1931 年接办大中 银行,还在多个市镇经营有 55 家工商企业或店铺,并办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和 局,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银号,河南的三大地方金融机构之一,在河南乃至全国金 融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我们可以窥见河南乃至全国 的金融业面貌 经过 30 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时至今日,改革仍在继续和深化金融业改革已进入了快车道:民办银行在各地攻 城略地,各地的邮政储蓄和信用社逐步转化成银行,部分城市的商业银行开始了跨 地域的扩张经营可以预见,中国的金融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通过同和 裕银号的兴衰考察,或许能为我国的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钱庄(银号)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多数学者都 从钱庄的整体着眼,即使以地方钱庄作为考察对象,也都把目光放在上海、天津、 汉口等金融发达的城市,且多数学者从宏观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分析因而,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2 有必要从微观入手,对个体案例进行剖析笔者对同和裕银号兴衰的考察,正是基 于这样的考虑 二 学术史回顾 有关钱庄银号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①然而,专门研究具体钱庄的论文,笔者 没有查阅到至于同和裕银号,笔者也没有检索到相关论文但是,有关同和裕银 号的资料不少,影响较大的是新乡市政协组织采访当事人、核对档案资料后整理的 几篇文章: 张玉峰整理的 《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于发展》 、 《同和裕银号经营的工商业》 、 《同和裕银号的经营管理》和王仲成整理的《新乡同和裕银号始末》 ,王文波也根据 自己的经历写有《在同和裕银号工作的回忆》一文。

②以上文章对同和裕银号的发展 经过有了一个大致的描述,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记忆模糊,这些人的回忆文章出现 记述失真,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如同和裕银号与山西票号及开封各银行的激烈竞 争,事实上并没那么激烈,一些是过分夸大后来,慕陶(即王文波)又发文对张 玉峰整理的文章进行了订正以上这些文章加上王晏卿个人的自述和王文波、赵修 良的《同和裕的倒闭》 ,结集出版《新乡文史资料 第 5 辑 同和裕银号兴衰史》 更 难得的是赵修良、董钰经过进一步地搜集和查阅档案资料发表了《汴城提款风潮揭 开了同和裕破产的序幕》一文,该文引用原始档案如省政府对同和裕倒闭的处理、 同和裕银号破产的申请书和新乡司法处关于同和裕银号破产的裁决书原文,对同和 裕银号的倒闭过程进行了更详尽的描述 ③ 此外,当地的县志、市志对其也有记述但都没有跳出同和裕银号发展历程的 框架,只是对其中的史料进行了进一步的去伪存真 ① 学术界关于钱庄的研究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关于钱庄的性质、作用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如张国辉: 《二十世纪初期 中国的钱庄和票号》 , 《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 年第 4 期和黄逸平、袁燮铭: 《晚清中国钱庄的资本主义化》 , 《学术月 刊》1988 年第 1 期;关于钱庄与洋行、银行的关系研究,如何益忠: 《变革社会中的传统与现代:1897—1937 年的 上海钱庄与华资银行》 ,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3 期和高海燕: 《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的近代 化》 , 《浙江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3 年第 1 期、 《近代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 , 《社会科学辑刊》2003 年 第 2 期;关于钱业人物的研究,如秦亢宗: 《上海钱业领袖—秦润卿》 , 《宁波大学 人文社科版》1998 年第 9 期;关 于钱业公会的研究,如吴景平、张徐乐: 《上海解放初期的钱业公会》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4 年第 5 期;关于区域钱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汉口、天津也有涉猎,如刘俊峰: 《民国时期汉口钱庄与华资银行 关系的探析 1912——1937》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9 年第 6 期, (韩)林地换: 《论 20 世纪前天津 钱庄业的繁荣》 , 《史学月刊》2001 第 1 期。

这些成果研究了钱庄的起源、性质、发展变化、衰落原因等,但对钱庄 的运营机制、钱庄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用、钱业人物与钱业家族、地域钱庄的延伸的研究缺乏成果,特别是具体钱 庄几乎没有涉猎 ② 分别发表在《河南文史资料》 ,第 16、36、23、37 辑 ③ 赵修良、董钰: 《汴城提款风潮揭开同和裕破产的序幕》 ,政协新乡市新华区学习文史委员会: 《新华区文史资料》 , 第 6 辑 绪论 3 另外,由于同和裕银号在河南的重大影响和地位,当时的报刊也对其进行过报 道,主要集中在其倒闭这一时段,河南省政府在其统计资料中也提到同和裕银号创 办的企业这些统计或报道,在后文都将提到,作为本文的重要资料本文旨在结 合原有的史料,通过进一步的比较鉴别,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企业发展历程,并总 结出兴衰原因、经营特点及管理体制特征,进而勾画出民国时期河南钱庄银号的大 致面貌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5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一)民国成立前的河南钱庄业概述 钱庄是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它最初来源于货币兑换明代中叶以后,伴随着资本 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沿袭了数千年的铜钱货币制度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的需要,中国的货币制度过渡到银两货币与铜钱货币并行的时代。

即商品的大宗交易和 国家财政收支多以银两货币计价收付,商品的零售则以铜钱货币为主由于银两与铜钱 并行,人们在生活中便有了两种货币兑换的需要于是,满足这一需要的货币兑换业应 运而生中国的货币兑换业主要是由钱庄和银号组成的 ①钱庄偏重于兑换铜钱,银号 重在将足纹银(白银纯度较高的一种银两货币)兑换成不同成色的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