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一、通识部分( 80% )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一)鉴赏基础: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美术种类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按功能分为实用性、欣赏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混合的三大类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 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 通过造型、 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 在二维空间(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 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 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
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 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 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 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 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建筑艺术】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 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 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 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2.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的基本规律3.了解美术图象的类别及其特征4.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的分析二)鉴赏内容1.欣赏中外经典绘画作品,了解其作者及作品内涵2 .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了解其不同手法与形式3 .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了解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4 .欣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了解其造型特点与内涵5 .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了解其作者及风格特点6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7 .欣赏建筑经典作品、 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了解其风格特征8 .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注:重点掌握的鉴赏内容如下:●中国部分:岩画艺术仰韶文化彩陶⋯⋯⋯⋯⋯⋯⋯⋯⋯⋯⋯⋯⋯⋯⋯⋯⋯⋯⋯⋯新石器时代青铜工艺⋯⋯⋯⋯⋯⋯⋯⋯⋯⋯⋯⋯⋯⋯⋯⋯⋯⋯⋯⋯⋯⋯⋯⋯商、西周、春秋《击鼓说唱俑》⋯⋯⋯⋯⋯⋯⋯⋯⋯⋯⋯⋯⋯⋯⋯⋯⋯⋯⋯⋯汉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龙门石窟(奉先寺)⋯⋯⋯⋯⋯⋯⋯⋯⋯⋯⋯⋯⋯⋯⋯⋯⋯⋯⋯唐敦煌彩塑与莫高窟壁画⋯⋯⋯⋯⋯⋯⋯⋯⋯⋯⋯⋯⋯⋯⋯⋯魏晋、唐、元《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五代)顾闳中步辇图⋯⋯⋯⋯⋯⋯⋯⋯⋯⋯⋯⋯⋯⋯⋯⋯⋯⋯⋯⋯⋯⋯(唐)阎立本《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墨葡萄图》 ⋯⋯⋯⋯⋯⋯⋯⋯⋯⋯⋯⋯⋯⋯⋯⋯⋯⋯⋯(明)徐渭《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北京故宫(建筑)⋯⋯⋯⋯⋯⋯⋯⋯⋯⋯⋯⋯⋯⋯⋯⋯⋯明、清中国民居和园林建筑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 或刻刀 )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 历史也很悠久 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 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 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文人画”和“元四家”的绘画艺术“文人画”的绘画艺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 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 “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 ,自王右丞始 , 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
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 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 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 ”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沿革: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早在两晋时代, 一些画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诸如王□的“画乃吾自画”思想,宗炳的“畅神”说,王微对创作中感情成分的强调,以及顾恺之的“形神”理论等等,都应看作是文人画的滥觞到了唐代,王维隐居辋川以后, 体现着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具有了更鲜明的文人画特色 五代的董源、 巨然在山水画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 又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到了北宋,文同、苏轼、米芾等人更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上为文人画广为张目, 影响所及,使文人画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艺术思潮, 开始从院体画与画工画中分化出来 但文人画的鼎盛期是在元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赵孟□、柯九思强调以书入画,钱选提出“士气”说 , 倪瓒鼓吹“自娱”思想,更多的画家则是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史称“四君子”)作为自己的表现题材,用以标榜个人的志节情操 这样, 画家的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强化, 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在创作中也就得到了更突出的表现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 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突破四王的篱绊,开创了新局面 文人画又经赵之谦、 吴昌硕影响到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特征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 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 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 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 董其昌的极力推崇,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
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 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 基于这种宗旨, 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文人画特色和体系的形成, 又与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画家来讲,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这样,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 ,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3 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特征, 又决定了文人画在题材选取上有趋同倾向,即山水、花鸟、尤其梅兰竹菊等成为传统的表现题材相对来讲题材是比较狭窄的, 为了克服这一局限, 题款在创作中起到了深化主题、丰富意蕴的重要作用相同的题材, 通过具有不同含意的题款,可以揭示出每个画家 (或同一个画家不同作品) 的不同的创作用心和艺术追求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文人画重意,文人画重简, 文人画重墨趣. “元四家”的绘画艺术元四家的划分、提法在明代中期以前并不统一。
明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屠隆在其《画笺》中,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中,都称赵孟頫、 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四家 明董其昌《画旨》云: “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而王蒙、倪瓒、吴仲圭与之对垒”董论既出,殆成定论,后人称元四便以董说为准了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师承也不完全一样,因此艺术风格各有差异,但都要受时代所驱遣, 得艺术传统所养育, 因此四人的艺术又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元四家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们在绘画创作中, 自觉追求一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借助于笔墨,寄寓文人士大夫淡泊避世的人生理想和态度 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 “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体对象上,形似与写实也被放到了很不显眼的位置同时,表现主观意兴成了主要目标倪云林云:“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清閟阁集》 ) ,黄公望云:“画不过意思而已”《写山水诀》 ) ,吴镇: “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馀,适一时之兴趣 ”( 《画学心印》 ) 王蒙云:“无心在玄化,泊然齐始终”。
王蒙自题《泉石闲斋图》)( 《六艺之一录》卷401)这种以“意兴”为主的绘画,与历来所强调的“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距离越来越远了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 元四家的绘画以及整个元代绘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绘画的美不仅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