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赵****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44KB
约18页
文档ID:348911027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_第1页
1/18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①《春思》(唐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②《竹枝词》(唐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真切11.比兴:“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卫风·氓》)以桑叶来比喻弃妇芳华己逝的转变12.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递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13.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②烟笼寒水月笼沙;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我欲剩风去,击楫誓中流”其中运用了祖狄的典故,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比喻立志进取,不成不罢二、诗歌的表达方式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2.描写方式:(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后两句是想象3)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4)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

5)远近结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6)多感官结合:如黄庭坚的《雨过至城西苏家》“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中,颈联“衣袖红香湿”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7)多色彩结合: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当然,这首诗也用了声色结合(多感官结合,绘声绘色),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8)细节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属于细节描写,正是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使之成为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辉9)白描手法: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笔触准确有力,语言明快简洁,文字朴素平易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10)列锦(意象叠加):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可以通俗地叫意象叠加,和白描有共性如《天净沙·秋思》11)移步换景 :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12)明暗结合:指明暗线索的结合使用三、诗歌的表现手法1.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2.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例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3.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赏析】“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4. 想象:【例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5.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例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例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6.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7.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8.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赏析】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9.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赏析】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10.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11.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又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补充知识:对比VS衬托VS烘托联系:突出事物的特点。

区别:“对比”VS“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烘托”VS“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托物言志VS象征联系:没有象征就没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通过象征实现的区别:①象征在一篇中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正反多个意象;托物言志通常锁定一个意象②象征可以用于自己,也可以用于他人他物;托物言志用于自己③能说托物言志的地方都能说象征,该说象征的地方未必都能说成托物言志托物言志VS借景抒情区别: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