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五章 15 15世纪至世纪至1818世纪(明朝、清朝世纪(明朝、清朝初期)经济思想初期)经济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1515世纪至世纪至18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第二节 ““听民自为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第三节第三节 ““工商皆本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的社会阶层新论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重点掌握这一时期经济思想上呈现的自由主义的特点及士、农、工、商社会等级观念的新变化一般掌握这一时期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15 15世纪至世纪至18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与工商业的日趋繁荣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与工商业的日趋繁荣(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1.推行轻税保护政策2.放宽了对工匠的限制3.统一钱币,改铸大中、洪武通宝钱(二)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二)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明初实行的工匠制度,部分地解决了元代以后手工业者的封建依附关系,适当地解放了劳动力,手工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纺织、造船、制盐、开矿、冶铁等行业尤为突出。
不仅官营手工业,就是民间手工业,明初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二、明中期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二、明中期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出现(一)商品经济的活跃(一)商品经济的活跃明嘉靖、万历年间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1.明代万历时人张翰曾在《松窗梦语》中对当时国内的商业繁荣做有概括,说当时商人的足迹,北至塞外,南至两粤、云贵,东则齐鲁闽越,西到巴蜀、汉中、关外嘉靖、万历时期国内贸易的繁荣已具有某些社会地域分工的特点2.明中期以后城市经济也比以前有了较快的发展 (二)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手工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手工业者的封建束缚得到了进一步的松弛2.民营手工业开始逐渐居于主要地位,出现了现代人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这种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生产部门和个别地区,不宜估计过高,但毕竟具有社会经济开始走上“原始工业化”的历史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听民自为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和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活跃。
倡导这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思想家主要有丘浚、李贽、王夫之和唐甄等人晚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听民自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以及强调“私者,人之心也”的经济人假定和“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思想一、一、““听民自为听民自为””的经济主张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主要反映在“听民自为”的经济理论上,其代表人物有丘浚、王夫之、李雯和唐甄等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主张政府对各种经济活动“听民自为”,国家不要强加干预和限制(一)丘浚的(一)丘浚的““听民自为听民自为””论论丘浚的“自为论”,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次把自由放任作为一种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思想家1.丘浚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在议论田制问题时提出的他反对由国家规定田制及对私人占地施加种种的限制,认为这些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2.在对待工商业、市场等问题上,他明确主张“苟民自便,何必官为”,“民自为市”,反对侵犯富人和商人的利益3.丘浚是较早提出开放海外贸易的人他与司马迁相比的进步之处在于,其对“自为”的指导思想如何贯彻于经济活动的各个过程、各个方面所作的分析、论述,要更加周到和具体(二)王夫之的(二)王夫之的““民自利民自利””说说王夫之也十分重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自立自为的行为,他认为凡人都有一种追求私利的本性,故为适应人的这一本性,在经济活动中莫如听民自谋自为,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最为合理。
在工商业领域,王夫之虽然具有浓厚的抑商思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主张自由放任,听民自为1.主张开放盐的流通领域,允许商人自由贩运;主张取消盐的地界限制,鼓励竞争2.有时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那是在出现了富商大贾垄断“山泽之利”的时候3.对于一般商人的自由经营活动,他主张国家应予以保护4.十分看重价格机制在调节市场中的作用,反对由国家强制定价(三)李雯的盐业私营论(三)李雯的盐业私营论李雯在经济思想上也主张自由放任李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侧重于赋役、盐政、奢俭等社会热点问题李雯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将当时的主要手工业——盐业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反对政府的干预他向统治者建议,将盐业生产经营权全部交与商人,听任商人自主经营,国家仅为商人提供各种服务,从盐业生产经营中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就可以了(四)唐甄的(四)唐甄的““自为论自为论””在经济政策上,唐甄主张执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调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和增殖是一个能够自然而然进行的过程因此,经济的发展过程不需要国家插手,政府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听任这一过程自然进行 二、二、““私者,人之心私者,人之心””的经济人思想的经济人思想(一)李贽的(一)李贽的““无私则无心无私则无心””论论在对人本性属“私”这一理论规定中,要属李贽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了。
在李贽的经济思想中,首要的内容就是他的崇“私”的观点,他把“私”看作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他认为追求私利是人的本心:“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认为人有了占有、获得经济利益的要求后,才会有心去努力从事有关的经济活动在商品经济下,各自有私而又各自为私的个人之间,只能通过“互市”的商品交换相联系他肯定竞争,承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二)黄宗羲与顾炎武的崇私论(二)黄宗羲与顾炎武的崇私论黄宗羲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私心,就具有追求自利的本能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顾炎武认为,人的自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历史条件还未改变的情况下,它就是一个不可抹杀的客观存在,故治国、治世就必须由此出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顾炎武主张在治国、治世中,对人的自私之情,主张不但要“恤之”,还要善于“用之”,“用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这也是最好的治国方策三、三、““民富先于国富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理论的富民理论(一)丘浚与东林学者的(一)丘浚与东林学者的““安富论安富论””丘浚就公开保护富人的利益,为富人辩护,提出了相当系统的“安富”理论1.认为应该“安富”,而不应该“抑富”。
2.强调富民是社会的支柱,这是因为“富家巨室,小民之所依赖”3.民间的放贷取息活动也是有利于人民的,也应“听民自便”(二)王夫之的(二)王夫之的““智者日富论智者日富论””王夫之也是为富人辩护的在“求富”和“求均”的矛盾中,他更看重的是“求富”他把财富的兼并、贫富的分化看作是一种必然的、不可改变的趋势,反对以政治手段来抑制财富兼并和贫富的分化(三)李雯的(三)李雯的““恤富论恤富论””李雯的富民思想最富有特色他十分看重富民的社会作用,将富民视作社会的中坚力量,认为富民上养天子,下养百姓,功劳很大对于当时赋役负担过重的经济政策,李雯予以了严厉的抨击,认为这严重地损害了富民的利益,致使富民苦不堪言,要求封建君主减轻富民的赋役负担1.他要求封建君主对一般富民与豪强权贵加以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赋役政策2.李雯还要求最高统治者面向全社会公开表示对富民的尊重和爱护,严厉打击各级官吏借征收赋税之机,层层加码、盘剥富民的行为第三节第三节 ““工商皆本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的社会阶层新论一、一、““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传统价值观和政策的传统价值观和政策(一)传统的(一)传统的““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思想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从经济政策上来说,抑商一直是主流,偶有重商思潮出现,但只是若隐若现的一股暗流。
(二)宋元之后士、商关系的新变化(二)宋元之后士、商关系的新变化宋元以后,随着商业及城市的发展,士、商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士人们对商人的社会功能也有所再认识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士商关系也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南宋以后的士大多出身于商人家庭,以致士与商的界限已不能清楚地划分;其二,因商业在中国社会上的比重日益增大,有才智的人逐渐被商界吸引过去,又因商人拥有财富,许多有关社会公益的事业也逐步从士大夫手中转移到商人手中伴随着晚明重利观念和侈靡之风盛行,社会上对商人的地位又开始了重新评价和尊重二、二、““经商也是圣学中事经商也是圣学中事””的新观念的新观念(一)王阳明为商人地位辩护(一)王阳明为商人地位辩护明代重商意识的特点较之以往对商人表现出了相当的尊重,并公开为商人的经商活动进行辩护 这一意识始见于作为一代儒学宗师的王阳明,他最先对商人的社会价值予以了明确的肯定王阳明认为古代士、农、工、商这四民虽然职业不同,但都为社会所需要,都有各自的贡献王阳明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四民异业而同道也就是说,在“道”的面前,士、农、工、商完全处于平等地位,不存在地位的高低、职业的优劣,从根本上对商人的社会地位给予了明确的肯定。
王阳明还特别批判了传统的重士贱商的观点,明确肯定了士、农、工、商在“道”面前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不复有高下之分,认为“治生”的经商也是圣学中事(二)东林学派的(二)东林学派的““惠商惠商””思想思想东林学派提出了“商”为“本业”和“惠商”的思想1.赵南星首先提出了“商”为“本业”的新观点2.李应升提出“为商为国”的观点,把经商与“为国”联系起来3.顾宪成和高攀龙提出了减免商税、以“惠商”发展商业,严惩肆虐乡里的税棍以维护商人利益的经济主张(三)汪道昆等人的商、农(三)汪道昆等人的商、农““交相重论交相重论””这一时期一些出身于商贾之家的名儒,也提出了商、农“交相重”的理论,既是为了维护商人的利益,也是为了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挑战其代表人物有明嘉靖时期出身于富商之家的汪道昆汪道昆对传统的“重本抑末”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说:“窃闻先王重本抑末,故薄农税而重征商,余则以为不然,直壹视而平施之耳日中为市肇自神农,盖与耒耜并兴,交相重矣......要之各得其所,商何负于农?”三、三、““市井贱夫最有理市井贱夫最有理””的的““工商皆本工商皆本””说说(一)(一)““工商皆本工商皆本””说说1.黄宗羲站在城市自由民一边,要求为工商业的发展扫除障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2.傅山提出了“市井贱夫最有理”的命题,为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呐喊3.唐甄在经济思想上强调“富民”,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的地位(二)士不如商的新观念(二)士不如商的新观念四、四、““工商皆本工商皆本””思想的历史影响思想的历史影响明代中晚期重商意识盛行进一步促进了明清时期(主要指明中叶到乾嘉时)商业的发展与活跃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帮就是形成并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这些商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商帮的出现,其作用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一、一、““以银为上币以银为上币””的货币金属论 的货币金属论 在经济思想史上,货币金属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简要概括为: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材料的价值决定的,因而主张从货币金属的使用价值中探求货币的本质;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反对铸币减重和不兑现纸币的流通在中国15世纪至18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最能代表这一货币思想的人物是丘浚(一)丘浚的货币金属论(一)丘浚的货币金属论1.丘浚主张银、钱、钞三种货币可并行不悖,但要以银为上币,来确定银、钱、钞三者之间的比价:“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
丘浚设计的货币制度的内容,是以银为上币,大额交易时(十两以上)才准使用,市场上通常的交易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钱和钞,钱和钞之间可兑换,二者均可兑换为银币2.货币金属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反对不足值货币的流通,在丘浚的货币思想中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特点所谓钞者,所费之直不过三五钱,而以售人千钱之物,呜呼!世间之物,虽生于天地,然皆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其体有大小精粗,其功力有浅深,其价有多少,直而至于千钱,其体非大则精,必非一日之功所成也,乃以方尺之楮,直三五钱者而售之,可不可乎?”丘浚提出货币和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是“皆必资以人力”,这其中还包含有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二)丘浚货币金属论与西方的比较(二)丘浚货币金属论与西方的比较二、二、““银之少而贵银之少而贵””的用银致贫论的用银致贫论(一)用银致贫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一)用银致贫论形成的历史背景货币名目轮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货币不是财富,仅是一种便利交换的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因此货币本身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要具有价值,它只是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可以由贵金属充当,但币材的价值不需要等于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或在流通中形成的。
因此,货币名目论者主张摆脱金属材料对货币流通的束缚,并为通货贬值政策提供辩护这一思想在谭伦对当时用银致贫社会现象的分析中可得到明显的反映(二)靳学颜的货币名目论思想(二)靳学颜的货币名目论思想(三)徐光启的货币名目论思想(三)徐光启的货币名目论思想 徐光启、陈子龙、钱秉镫(四)与西方货币名目论思想的比较(四)与西方货币名目论思想的比较三、三、““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晚明以来的货币理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唐甄等都是用银有害论者,都主张废金银论(一)废金银论的动机和目的(一)废金银论的动机和目的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唐甄主张废金银论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是从当时“银力已竭”即供不应求的现实出发,认为继续用银将有损经济的发展,将加剧财富的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二)废金银但不否定使用货币(二)废金银但不否定使用货币这些进步思想家们反对用银,但并不否定使用货币相反,他们还十分强调货币在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王夫之明确指出:“金钱者,尤百货之母,国之贫富所司也。
这就把货币的作用提高到了决定货物流通繁荣、国家贫富的重要地位,与现代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决定经济在思想上有着相似之处(三)对晚明废金银论的评价(三)对晚明废金银论的评价四、四、““论英雄钱是好汉论英雄钱是好汉””的货币拜物教思想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一)货币拜物教思想的特点(一)货币拜物教思想的特点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货币拜物教思想是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不断发展而出现的随着商品交换日益扩大,表现为价值的等价物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依次从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而发展到货币作为货币的金银无非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但随着金银成为货币之后,货币则由一般的流通手段,即从“奴仆”上升为万能的“垄断者”、“统治者”和“上帝”(二)朱载育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二)朱载育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三)薛论道、顾炎武等人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三)薛论道、顾炎武等人的货币拜物教思想(四)对晚明货币拜物教思想的评价(四)对晚明货币拜物教思想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