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中文学名:黄山毛峰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目:杜鹃花目Ericales科:山茶科Theaceae种:茶亚种:黄山毛峰分布:黄山黄山毛峰 - 简介黄山毛峰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产于中国安徽秀丽的黄山之中,成茶外形细嫩扁曲,多毫有峰,色泽油润光滑;冲泡杯中雾气轻绕顶,滋味醇甜,鲜香持久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 、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黄山名茶众多,除毛峰外,还有休宁的“屯绿”,太平的“猴魁”,歙县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脍炙人口黄山毛峰 - 历史渊源黄山毛峰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
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他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官员,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黄山毛峰起源,据《安徽茶经》“蜚声全国的黄山毛峰”文曰:“据传说是在光绪年间,距今已有70-80年当时黄山一带原产外销绿茶,而该地谢裕大茶庄则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远销东关,因为品质优异,很得消费者欢迎又据《安徽名特产》书中,由歙县叶祖荫撰稿“黄山毛峰”:“《徽州商会资料》载: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帛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注:当时黄山毛峰并未分级),远销东北,深受销区顾客喜爱,遂蜚声全国。
在陈椽教授编著《茶业通史》中,特意指出:“黄山毛峰是何时开始制造的?也值得研究随着198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将徵州地区的太平县改为县级黄山市,并将歙县的黄山公社划归黄山市,设为汤口镇歙县茶叶公司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查,从1984年春开始,在富溪乡选点于新田、田里两村13个村民组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头源)组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品质最优作为歙县礼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前送往北京1985年歙县茶叶公司在收购特级黄山毛峰时,提出以富溪乡充头源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质量为标准产品连年荣获好评故此,李亚北撰文:“全国名茶珍品--黄山毛峰”则指出:“黄山毛峰是清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种采制都很精通标名‘黄山毛峰’,运往关东,博得饮者的酷爱”其中,叶祖荫引《徽州商会资料》所提“谢裕泰茶庄”,仅除去“汤口”两字李亚北所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均被此后我国多部茶叶名著“合而为一”引用其实,徽州行署商业局长郑恩普(河北深县人,已离休,现住黄山市)于乙卯年(1975)春题词:“凝铸黄山云雾质,飘溢漕溪雨露香为谢裕大茶号首创黄山毛峰一百周年题。
又时逾十年后,歙县茶厂高级茶叶技师余怡生著《歙茶工艺》书中载:“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谢裕大茶号在黄山富溪(注:原称漕溪)创制‘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说明黄山毛峰是清朝光绪纪元(1875年)开始制造的《黄山毛峰》诗文/东都漫士 黄山毛峰有盛名,一芽一叶雀舌形 白毫显露鱼叶嫩,金黄芽片显分明 汤色清澈茶烟袅,鲜醇甘美逸神情 嘉木从来生佳地,徽州春意杯中呈黄山毛峰 - 产地沿革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第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至于黄山毛峰的传播发展,从充头源古道走向和山民交往来看,大体分三步扩展:第一步:以充头源为起点:(1)南沿溪水而下经大源、寺坪、黄柏山、双坑口到漕溪;(2)东越麻袋头到新田10华里及瓦窑坦、横路下;(3)西翻石头岭反复过8道河到汤口7.5公里第二步:(1)漕溪东北进碣石、福州、小圩;南下经长圩、西坑、杨家镇、郑村至东坑口2)新田沿河到新屋下;横路下外到社屋后,里进田里3)汤口北上黄山桃花峰、紫云峰、慈光阁、云谷寺及黄山北向松谷阉,属高山名园,则成“名山产名茶”。
西出到芳村、冈村,并南下到杨村、洽舍东下至山岔此时,黄山小源遍及各村庄、汤口和黄山名园、黄山大源普及各大村,生产黄山毛峰第三步:芳村传金竹坑、鸭坑罔村传大岭下、阮溪山、箬箸坑杨村传胡村土党、梅村、石咀湾、山口、蒋村、桃源、篁村、金村、山头洽舍传山岭下、金下、吴家林(长潭)、牛头坑(张村)此步主要是黄山大源四大村普及各村庄生产黄山毛峰从1911年9月“谢裕大茶行”漕川和记茶号《大总》收购春毛茶来看,按每千克英洋均价从高到低排列:田里村的横路下0.69元;冈村瑞魁行0.684元;本门松庄0.664元;新田村的新屋下0.6586元;小容聚发行(海拔500米以上高山)0.6294元;汤口复恒行0.6284元;芳村义盛行0.6136元;门庄裕大行0.5954元;还有旌邑义田庄最低0.5504元共收春毛茶39781.5千克,付英洋24830.83元其中前八处均属优质黄山毛峰产地可见高山深谷产好茶1937年《歙县志》云:“毛峰,芽茶也,南则陔源,东则跳岭,北则黄山,皆地产,以黄山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可见当时歙县茶区普产黄山毛峰了后因战乱,民不聊生,黄山小源茶民过着“斤茶兑斤盐”、“斤茶换升米”的贫苦生活,黄山大源每年也只有少量黄山毛峰生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鲁庄茶商进入黄山源收购少量黄山毛峰,而大量收购烘青茶《中国名茶志》自“1952-1979年徽州地区毛峰和烘青收购量统计表”注明:“黄山毛峰产区由歙县管辖,特级黄山毛峰为歙县收购黄山毛峰绝大部分产于歙县黄山源,太平、右台有少量收购烘青除太平少量外,均产于歙县”作为黄山毛峰原产地的富溪乡长期受计划经济干扰,仅从1982年复产三级黄山毛峰445.5kg;1983年生产二、三级黄山毛峰2863.3kg;1984年生产特、一、二、三级黄山毛峰7382.3kg;1985年生产黄山毛黄11405kg,黄山云雾茶13652kg其中歙县茶叶公司收购黄山毛峰(含黄山云雾茶)17850kg,占全省37600kg的47.5%1990年黄山源(徽州区)6个乡共生产黄山毛峰111500kg,其中富溪乡51100kg,洽舍乡34200kg、杨村乡23100kg从1991年春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1991年名优茶开发意见》以来,全市三区四县连年扩大黄山毛峰生产黄山毛峰 - 采制黄山毛峰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
特级黄山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危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豪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
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桶,封口贮存黄山毛峰 - 特点黄山毛峰工艺特点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至三级以特级为代表三级以下则是歙县烘青特级茶在清明至谷雨前采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当地称“麻雀嘴稍开”鲜叶采回后即摊开,并进行拣剔,去除老、茎、杂毛峰以晴天采制的品质为佳,并要当天杀青、烘焙,将鲜叶制成毛茶(现采现制),然后妥善保存在出售前,仍要经拣剔去杂质,再行复火,达到茶香透发,而后趁热包装密封,才能销售品质特点特级黄山毛峰条索细扁,形似“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笋”或“金片”,有别于其他毛峰特征之一);芽肥壮、匀齐、多毫;香气清鲜高长;滋味鲜浓、醇厚,回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黄肥壮,匀亮成朵形容黄山毛峰的品质特点,可用八个字:香高、味醇、汤清、色润黄山毛峰 - 品级黄山毛峰黄山毛峰分四级: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
以特级、一级为名茶黄山毛峰特级一芽一叶初展;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二级,一芽二叶开展和一芽三叶初展;三级,开展的一芽一叶、二叶、三叶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