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 修复前检查与准备Examination,Preparation of Mouth and Abutment Teeth临床检查临床检查(研究模型、模型观测、模型设计)(修复前准备)(研究模型、模型观测、模型设计)(修复前准备)牙体预备牙体预备印模、(灌制模型)、颌位记录印模、(灌制模型)、颌位记录试戴支架、(试排牙)试戴支架、(试排牙)戴牙、(复查)戴牙、(复查)技工工作程序:技工工作程序:修整模型、模型观测、翻制耐火模型修整模型、模型观测、翻制耐火模型制作蜡型、铸造、打磨试戴制作蜡型、铸造、打磨试戴排牙、完成义齿排牙、完成义齿临床资料采集临床资料采集初步制定诊断治疗计划初步制定诊断治疗计划第一阶段口腔准备第一阶段口腔准备制定最终的局部义齿设计方案制定最终的局部义齿设计方案第二阶段口腔准备第二阶段口腔准备(一)临床资料采集1、主诉、要求、健康状况 为什么就诊?为什么就诊?主观愿望主观愿望 医患沟通患者的需求 医生的责任 现病史现病史:缺牙原因、时间;以往治疗记录以往治疗记录:拔牙、龋齿、牙周治疗、修复历史和效果;全身健康状况全身健康状况: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病颜面形态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丰满度是否正常开口度、开口型是否正常,下颌运动有无异常、关节有无弹响头颈部肌肉以及颞下颌关节扪诊有无疼痛2、颌面部检查牙列缺损情况牙列缺损情况:缺失牙数目与部位,拔牙窝愈合情况,剩余牙槽嵴高度、形态、丰满度,有无骨尖、骨隆突和组织倒凹余留牙余留牙:形态是否正常,有无磨耗、缺损、龋坏或牙髓症状、牙周组织有无炎症、出血、脓肿、瘘管等,有无倾斜、移位,颌关系是否正常软组织软组织:粘膜有无充血、肿胀、溃疡、增生物等;厚度、弹性;系带附着唾液分泌唾液分泌:唾液分泌量和粘稠度咬合与颌位关系:咬合与颌位关系:垂直距离、正中、干扰、早接触、曲线原有修复体原有修复体3、口内检查固位和稳定情况与口腔组织是否密合外形是否合适有无磨耗或缺损咬合关系是否正常功能:咀嚼、发音、美观设计是否合理 参考患者的合理要求 原有义齿的不足之处 新义齿设计制作4、原有修复体的检查、原有修复体的检查5、X线片检查 余留牙牙根数目、形态、长度余留牙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吸收方式、牙周膜宽度余留牙龋坏及其与牙髓关系余留牙有无根尖病变,牙体牙髓治疗是否完善原有固定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牙槽骨内有无埋伏牙、残根,牙槽骨骨密度和骨吸收情况X线片检查利用模型观测器观测软、硬组织倒凹,就位道,指利用模型观测器观测软、硬组织倒凹,就位道,指导义齿初步设计以及基牙预备导义齿初步设计以及基牙预备更直观地观察颌间间隙,更直观地观察颌间间隙,曲线(颊舌侧),上曲线(颊舌侧),上架架患者指导患者指导制作个别托盘制作个别托盘初步设计标记,作为治疗过程参照初步设计标记,作为治疗过程参照治疗前记录治疗前记录 6、诊断模型口腔准备口腔准备义齿修复的先决条件义齿修复的先决条件使口腔内各种组织尽量达到接受义齿修复使口腔内各种组织尽量达到接受义齿修复所需要的正常条件和健康状态的过程。
所需要的正常条件和健康状态的过程消除粘膜组织、骨组织及余留牙的不健康状态 消除不利于义齿修复的组织形态 为良好的义齿修复创造条件口腔准备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口腔准备第一阶段口腔准备制定最终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方案第二阶段口腔准备(二)第一阶段口腔准备1、余留牙的准备对义齿修复不利的余留牙对义齿修复不利的余留牙:乳牙、畸形牙、错位牙拔除;有利者保留拟作基牙的应调整形态或人造冠恢复形态,或进行根管治疗后截去牙冠保留牙根,用作覆盖义齿基牙余留牙有龋坏等牙体缺损或牙髓病变牙体牙髓治疗牙体牙髓治疗;不能进行治疗者拔除;松动牙牙周治疗牙周治疗,调颌,调整冠根比或夹板固定需一次拔除大量余留牙者,尽量多保留余牙,保持双侧均有基牙,避免形成远中游离端缺失过渡义齿修复过渡义齿修复咬合调整咬合调整消除早接触,干扰拆除口内不良修复拆除口内不良修复体体过渡性义齿 保证拔牙后愈合期的美观(即刻义齿),保持拔牙间隙(尤其是未成年人),维护或调整咬合关系临时义齿或即刻义齿旧义齿修理垫骨尖、游离骨片、不能保留的残根、残余感染拔除过长、下垂的活随余留牙或切缘交错的余留牙影响修复者失活,调;低位牙恢复咬合缺隙两侧的牙齿倾斜移位,调整外形系带附着接近牙槽嵴顶手术矫正2、缺牙间隙的准备 牙槽骨整形术 修整过大不平的牙槽嵴部分、圆钝刃状牙槽嵴、牙槽嵴增高增宽术等 不良软组织修整 系带、肌附着位置调整、切除过多游离增生软组织3、软硬组织的准备义齿性口炎机械性创伤义齿材料过敏等 炎症、溃疡、增生物、肿瘤及其他粘膜疾病 先行治疗再修复4、软组织处理牙体牙髓治疗牙周治疗外科治疗正畸治疗过渡义齿修复口腔卫生宣教 修复治疗制定最终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方案再次制作诊断模型必要时修改最初设计方案必要时观测新模型并修改初步设计方案制定最终的局部义齿设计方案(三)第二阶段口腔准备第二阶段口腔准备基牙和余留牙的调改导平面的预备支托凹的预备隙卡沟的预备诊断模型作为引导,进行口腔内的牙体诊断模型作为引导,进行口腔内的牙体预备(支托窝,导平面,隙卡沟,重建预备(支托窝,导平面,隙卡沟,重建牙外形,牙外形,曲线,)曲线,)导平面的预备包括:邻面导平面、小连导平面的预备包括:邻面导平面、小连接杆的导平面、舌侧托导平面、消除干接杆的导平面、舌侧托导平面、消除干扰导平面、美观效果的导平面预备扰导平面、美观效果的导平面预备1、平面的调整磨除过高牙尖和锐利的边缘嵴消除早接触点和干扰进一步调整过长或下垂的牙,调整边缘嵴上下交错的牙减低干扰,改善曲线 根据预定重建的正常平面对余留牙的平面进行调整,磨短过长牙,垫高过低牙面2、基牙和余留牙的调改 调整余留牙的牙冠形态调整余留牙的牙冠形态根据就位道调整基牙固位倒凹的深度和坡度牙齿外形重建以改善卡环的位置 调整固位力、义齿就位道,提供义齿发挥支持、固位、稳定作用的客观条件,保证义齿的功能 注意牙体磨除量 预备体表面的磨光3、导平面的预备 作用:引导义齿就位,与义齿相应部位密切接触,辅助义齿固位和稳定,防止义齿与基牙之间食物嵌塞3、导平面的预备部位:基牙近缺隙侧邻面磨出平面,与义齿金属支架上的邻面板相贴合基牙、余留牙外展隙表面磨出小平面,与上升通过的间隙卡小连接体吻合3、导平面的预备要求支托凹预备之前进行,不影响支托凹的深度、宽度和形态龈向平面预备多为冠长的1/22/3,24mm牙体预备面龈方留有小间隙生理性缓冲沿着天然牙颊舌向曲度进行,向舌侧适当延伸越过舌侧邻面角发挥平衡对抗作用邻轴线角园钝相互平行且与义齿就位道一致4、支托凹的预备支托凹舌隆突支托凹切支托凹 防止义齿龈向脱位 传递、分散力 防止食物嵌塞4、支托凹的预备位置 后牙面临近缺牙区的近远中边缘嵴中部 后牙非临近缺隙的面近中舌侧边缘嵴处形态 匙形或三角形 长度:双尖牙颊舌径1/2;磨牙颊舌径1/3 宽度:双尖牙近远中径1/3;磨牙近远中径1/4设计要求 强度有一定的厚度、宽度与长度 角度支托窝底与牙长轴应小于90度 稳定对义齿侧向移动有约束 对基牙的扭力小(近中支托)5、舌隆突支托凹的预备多用于上颌尖牙,下颌尖牙,偶用于上中切牙不能影响咬合前牙舌面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隆突上V形沟,沟底圆钝近远中向长约2.53.0mm,切龈向厚度约1.5mm,唇舌向宽度约2.0mm多用于下尖牙近中切角,用作间接固位体或辅助支托近中切角处制备宽约2.0mm,深约1.5mm的凹陷,底面倾向唇面6、切支托凹的预备7、隙卡沟的预备弯制隙卡:宽、深弯制隙卡:宽、深0.9-1mm0.9-1mm,底要圆钝,避免,底要圆钝,避免成成V V字形,颊、舌外展隙处圆钝。
字形,颊、舌外展隙处圆钝7、隙卡沟的预备铸造隙卡、联合卡:宽、深铸造隙卡、联合卡:宽、深1.5mm1.5mm,加大颊、舌外展隙加大颊、舌外展隙牙体预备的原则生物学原则力学原则美观原则总 结临床资料采集临床资料采集临床资料采集内容临床资料采集内容余留牙需要的检查和处理余留牙需要的检查和处理诊断研究模型的意义诊断研究模型的意义原有修复体检查的内容和目的原有修复体检查的内容和目的第一阶段口腔准备第一阶段口腔准备余留牙的检查和准备的内容余留牙的检查和准备的内容如何进行缺牙间隙的准备如何进行缺牙间隙的准备第二阶段口腔准备第二阶段口腔准备如何进行导平面预备如何进行导平面预备 支托凹、舌隆突支托凹、切支托凹的预备的原则支托凹、舌隆突支托凹、切支托凹的预备的原则参考书口腔修复学 冯海兰 徐军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9口腔修复学 马轩祥主编 第五版口腔修复理论与临床 徐君伍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徐军主编McCRACKENS Removable Partial Prosthodontics Tenth Edition共筑口腔修复事业新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