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风险评价--半定性半定量方法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19KB
约3页
文档ID:433764028
风险评价--半定性半定量方法_第1页
1/3

半 定 性 半 定 量 方 法 ( MES)风险的定义是: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 大小和后果 S 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 度R的大小,即R = LSO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 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E2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 (Ei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 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 别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1)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 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 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 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 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1表1控制措施的状态M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2)暴露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 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2表2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分数值2 (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2 (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心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母天工作时间出现3母周次,或偶然暴露母周次,或偶然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母月一次出现1母年几次暴露母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说明:①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② 8 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 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2. 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 3 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 值表3 事故的可能后果 S分 数 值事故的可能后果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8有一人死亡或 多人永久失能职业病(多人)100 万一1000 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4永久失能(一 人)职业病(一人)10万一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2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 万—10 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1轻微,仅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V1万无环境影响注:①永久失能:某肢体残缺,或虽未残缺但功能完全丧失。

② 职业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分类③ 职业性多发病: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构成该病病因之一的非特异 性疾病均属于职业性多发病(也称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相关疾病)如疲劳、矿工中的消 化性溃疡、建筑工中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各种职业性综合征、某些妇女病以及已 发现与职业因素有关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④ 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的例子,如某化工厂某个 车间的工人中多数眼睛发红,另一车间的工人中多数嗓子不好;放假几天后症状消失,上工 数天后症状重现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3.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 RR=L ・ S=MES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4表4风险程度的分级R=MES风险程度(等级)>180一级90-150二级50-80三级20-48四级W18五级4. 评价分值的确定风险评价是评价特定危害导致特定事故的风险程度因此,评价分值的确定以所描述的特定危害为前提并且,所说的“特定事故”,既包含“类型”的含义,也包含“程度” 的含义1)S 分值的确定 当人们凭经验知道,特定危害多数情况下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时,就取这个后果的严重 程度;当人们没有把握确定后果的严重程度,可按“就重不就轻”的原则确定严重程度。

注意:M是用来确定可能性的,在确定后果的严重程度时,不要考虑控制措施的状态 M的大小一一不要因为有了控制措施就将后果S的分值取低,有控制措施或减轻后果的应急 措施只是减少了后果S发生的可能性2) M 分值的确定M 指对特定危害导致特定事故而言,有无控制措施或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 例如,员工在粉尘浓度超标的作业环境下工作,对于导致尘肺病而言,如果无通风设 施或操作者不配戴防尘口罩,M取5;通风设施有效或戴防尘口罩且有效,M取1;通风设施 或防尘口罩只有一定效果,M取33) E 分值的确定①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率或时间” E]包含两个因素:危险状态的出现频率和人员 暴露于危险状态的时间a. 危险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或人的不安全行动造成)持续存在或 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则只考虑人员暴露于危险状态的时间,E1直接按表2取值注意上段中“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这个状语风险是不能平均的某种危险状态 一年内只持续存在15天,与存在300天一样处理,不能将其持续时间按年度取平均值后再 按表 2 取值b. 危险状态偶而出现(常常是人的不安全行动造成),此时要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人的不安全行动造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本人或其他人在工作时间内暴露于危险状态,则同时考虑不安全行动出现的频次和暴露的频次,分别按表2取值,然 后2取中间值。

例如出现的频次为每年几次,暴露的频次为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分别取值为1和6, 最后 E1 可酌情取为 2 或 3人的不安全行动不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一般持续时间很短,本人 或其他人暴露于危险状态,此时只考虑不安全行动出现的频次,即为E1的值不安全行动出现的频率应根据操作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例如对缺乏经验的新员工而 言,E1值较大;而对有经验的、安全意识较强的员工而言,E1值较小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是与特定危险状态相关的,E2表示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与人员 暴露的情况不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