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一种走向学生的教育文化一个转型的拐点:学校文化定位和合学校的发展,本质上是文化的深度建构和自觉成长在“文化高位特 色上位”的教育转型中,我校基于校情的四多、源于地域的文脉、立于时 代的指向,于2012年起主动以有根的“和合”文化作为学校的教育哲学, 开启了 “和合教育”的征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整体思维方法的集中 体现,“和合”二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合”是实现“和谐” 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也是核心素养下人的“和谐发展”的 要义,只有敬其差异、多元共生,才能实现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与自 然、社会、人际、身心、不同文明之间的理想状态鉴于此,和合教育就 是依托“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五大文化原理,以“和而不同、 因合致成”为核心办学理念,追求异质元素的补强扬长,从管理、德育、 课程、课堂、评价等领域,全面、深刻地来推进!如今,我校的文化型 “和合教育”特色学校日益显现,不断实现着“树和合教育高地为生命成长奠 基”的美好愿景一次意外的发问:和合教育在哪里学校特色文化升级转型为和合教育后,在一次六年级学生的研究性学 习采访活动中,我差点被学生问住了。
那天中午,我正在校园巡视,三四 位六年级同学拿着笔和小本子,非常有礼貌地跟我打招呼,说要对我进行 一次采访原来他们班正在开展《荷风莲韵》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这几 位同学一连问了我好几个问题,包括“荷,,与学校和合文化有什么关联?学 校的特色为什么是和合教育?和合教育是什么?我一一应答,告诉他们 “荷”与“和”同音,荷花是学校和合文化的意象表征、文化图腾最后,有 一位同学说:“校长,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学校的特色是和合教育啊,他们 看不到,也不理解,那和合教育在哪呢? ”学生的这么一问,一下子点醒 我,也提醒着管理团队是啊,和合教育在哪呢?学生看得到吗?学生体 会得到吗?我们培养的是和合教育下的学生吗?每一个问题都倒逼着我们 管理团队的深思一场实在的行动:和合教育走进学生化隐为显,让和合“看得见”学校的环境,是学校的形象表征和内涵释解,是学校精神气质的忠实 代言,也折射着学校的办学思想我校以“多元、典雅、互动”为文化建设 基调,运用文化识别系统(SIS)整体设计、系统优化、精心、创意,将“和 合”内涵溶入于学校的理念、行为、视觉、环境文化中,构建起清新雅致 的和怡环境,写就一个有形而真切的“和”字。
景点塑像,驻足中“话”和合我校坚持近20年走数学强校之路,始 终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校的祖冲之、陶行知、高斯、华罗庚等名家塑 像,自然成为了学校文化体系中的精神“领袖”,成为“和合”精神的形象注 解廊亭园景,穿行时“读”和合至诚和合贵于融,练得师资业更工最 是三无人性化,校园四季拂和风这是区诗词协会会员参观我校后创作 的“讴歌和合文化,刻画最美盛小”的优秀诗词之一在我校,富有文化意 蕴的“五园”齐绽,妙不可言;“三乐”错落,妙趣横生徜徉于廊庭园景 中,浸润在“和合”气息里,切身体悟到了 “和合”的无穷魅力墙饰展厅,凝望间“知”和合叶澜教授说过:“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 化教学楼外墙上,配上了富有学校特色的图像标识;和合展室、和合 大道、和合大厅等一一呈现穿行其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习惯规范,培养中“成”和合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最好的行为素 养在习惯里”我校分学段、有层次地开展了涵盖集体生活、班级生活、 学习生活三大领域的60个方面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助推并内化着和心 中的心、灵观、和爱公正的人际观、和达共赢的合作观此外,学校别致的语音提示、游戏图案、和合歌谣、奖章证书等,都 深得参访来宾的称好、点赞!由知而为,让和合“化得行”学校的文化,绝不是单纯耀显在墙壁上、书写在纸上的文字。
根据学 校育人的特点,我校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将和合巧妙地融入到活动中, 使学生无形中受到和合文化的熏陶与浸染校本课程,在“学习”中理解和合真义新学期,德育处何老师班里转 来了一位撒拉族的留小辫、操地方口音的小男生,让同学尴尬、排斥,一 时很难融入同学圈何老师默默地联系平行班的老师,在尚和台开展了 《同是盛小人 共享和合梦》年级主题大班队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 互动活动,让同学们明白了,友爱和谐、尊重悦纳是和合的真义为了让和合教育更接地气,发掘好4%少数民族学生、15%外省籍学生 的课程资源,我校组织各科骨干老师,开发了具有浓郁和合文化特色的《尚He》校本课程课程既吸取博大精深的传统和合文化常识,又结合 学校的个性解读与特色活动,并与语数英音体美等学科课程相整合,富有 生趣地将和合二仙、寒拾故事、HE字探源、和合之远、民族和合等要 义,以诗、画、文的形式与学生见面,指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展开交互式活 动此外,学校还开发、编印完成了《和合花》校际交流双语教程,有效 增进了与澳洲、新加坡、江西、贵州等友好学校的交往,为实现中外文化 学习、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有效媒介校节活动,在“体验”中感知和合精神。
冠以“金”字命名的“金头脑数学 文化节”“金太阳体育节”“金手指象棋文化节”等“六朵金花”校节和八项“我能 上星榜”活动,既锻炼个体的竞争进取精神,又考验团队的合作团结意 识在“金丝语”阅读节期间,学校和合文化景点——尚合台上的循例开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金年华”艺术节里,“我要上六一”节目从班级选拔、 年级海选到校级遴选,给每一位学生以平等展示的机会这是六(2)班 徐李隆同学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非常感谢“我要上‘六一’”节目海选活 动,在学习上我并不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但“六一”海选给了我一个舞台, 让我有机会站在同学们面前表演小提琴我希望其他同学跟我一样,都能 主动地站到台前展示自己是的,“平等、励志、共进”是校节活动的宗 旨,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和合也意味着主动超越、自主发展在第12 届“金点子”科技节活动中,开展了融地方特色与和合思想的“桑蚕结茧责 任在心”的体验活动,开展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植莲科普讲座、植桑养蚕体 ^活动丰富多样的校节活动,让孩子们一次又一次感知了和合精神的深 刻内蕴专题活动,在“实践”中体悟和合力量和合思想关乎着人的价值取 向、为人之道、思维方式,而爱心、感恩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人 文情怀,也是圆融人际、身心和合所必需的。
在和合精神的引领下,学校 组织了丰富多样的专题和合活动,使学生感受和合的力量清明时节,祭 奠故人、凭吊先烈的“感恩先烈真情缅怀”;阳春三月,“爱心义卖真情涌 动”;暖心行动,为身患重病的同学、不幸遭灾的学生家庭举行爱心捐 款;暑假期间,组织寒山寺和合国学夏令周活动;“怀感恩行孝礼”的回报 母爱活动;毕业临近,“学校育我成才,我为母校添彩”活动……诸多的活 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爱”需要传播、践行,亲情需要感恩、先烈必须 铭记、他人有难应该伸出援手和合”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和合是感恩有 礼、献爱传爱,让同学们用行动诠释和合精神,彰显和合的力量以点及面,让和合“入得心”和合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认同,是人与事之间的和谐顺畅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实现“管理”新融合,使和合化 为校园里的人际和风,打开校园管理新天地学校坚持走“阳光、智慧、卓越”的和融管理之路,于2012年起建立 了执行校长、助理校长、学生校长(校长小助理)“三级”管理制度、实行 了学生与“学长、楼长、堂长、校长”的定期恳谈制度三级管理、四长恳 谈制度的推行,使学校管理实现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开阔了管理的视 角,提升管理实效与品质。
三“管”齐下、四“长”并进,是最“和合”的体 现,开放管理成了最为自然的状态,也实现了管理中“曲”与“调”的和谐共 振!暑假中,学校还将这些微型报告集结成册——《助理校长微型报告精 品集》家校共育社,让和谐育人成为生动现实做什么卫生小督查,放学 后马上给我回家,不如多挤出点时间做些课外作业,也好把成绩提上去 些孩子妈妈唠叨个不停孩子有些委屈,努力解释:“这是我们学校的 ‘行为养成三十岗活动’,你又不知道的,每个学期我们得承担两个岗位的 职责,这样才能竞评‘三荷’奖章除了学习,其他的就都不要了吗? ”,从 这段母子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家长缺乏对课程、活动的深刻理解为了实现家校和谐、聚力共生的和合教育理念,学校在家委会的基础 上,家校管理网络图成立“家校共育社”下辖的“家长导师团”,开发家长课 程,主动邀约家长来校为孩子开设微型课程,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学 习与生活更好地衔接融合,为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 础家长们从自己的职业特点出发,为孩子们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 “廉洁做人不做假账”的廉洁课程、“小小蚕宝宝大大责任心”的养蚕课 程、“诚信经商良心做人”的诚信课程、“文明出行览春色人人争当小和 娃”的旅行课程等等,系列励志、端行、勤学、理财等微型课程,深受同 学们的喜爱。
家校共育,是和合教育奏响的又一动人乐章,也让和谐育人 的理想成为一种生动的现实多元评价法,让绿色考评成为励进糖果这是一幅在我校常见的师生 晨间交流图清晨,王老师迈着轻盈的步子跨进办公室,就听见两位小学 科的老师在交谈:“学校推行了课堂规范工作,学生上课能够认真思考, 积极回答问题,上课的效果很好看来这本成长护照的功劳可不小呀 这时,悦耳的短信声响起,王老师掏出一看,原来是一位家长发 来的短信老师,你好!最近我的孩子在家里懂事多了,吃饭很乖,也 不挑食了而且吃完饭,竟然还会主动帮忙收拾饭桌看到孩子的变化, 我的心里特别欣慰,感谢老师的教育走进教室,孩子们稚嫩的话语就在王老师的耳边响起:“老师,你 看,我今天课堂表现好,数学老师奖励我一张‘和语争先卡’老师,我 的成长护照上已经有六张‘和语争先卡’了老师,你瞧,我今天得了一 张‘和能减免卡’啦!”多元评价、多维度评价,让每个学生都看得见自己,看得到自己的成 长进步这也是和合教育的理想,让每个孩子都尝一尝“糖果”的味道,然 后在回味糖果的香甜中继续努力成长一份静心的思考:和合教育的诗意远方和合教育走过了五年,那是学校对教育梦想的坚持五年的和合教 育,也见到了梦想的曙光。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重正义、尚和 合、求大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凝练概括,他 指出:这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见和合文化已跃升至 “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我们的和合教育应该走向何方?和合教育的诗意 和远方又在哪里?这确实是需要我们静心思考的研究文化,走向校本——找到属于学校的和合注解和合”思想是包 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 “和合”之境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合文化博大精深, 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亟需找到与小学教育这一特殊文化载体的联结点也就是说,在继续深入学习、理解和合文化的基础上,和合文化必须 走向校本对于一所学校而言,需要聚焦,需要找到属于本校的和合文化 注解研究学生,走向课程——找到属于教育的和合本真以人为本”,是 我国思想家管子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来的和合教育更是自然地回归 到“人”这一主题上,回归到学生素养发展的轨道上因而,在“和合”文化 的观照下,研究学生,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探知儿童发展之需,精准 把握教育教学的脉搏而作为学校教育,课程是助力学生学习成长的跑 道,积极有效地建设和乐课程体系,并将和合智慧融进课堂教学中,关注 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育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 为一个大写的“人”而展开教学,这是和合教育的远方,也是擘校教育的本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