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80年代台港文学 80年代台港文学第二第二课时 台港小台港小说v (一)80年代台湾小说新格局:v 1、艺术观念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严肃文学通俗化v 2、光复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代作家成为文坛生力军 新的小说潮流出现80年代台港文学v 代表作家代表作家:李昂 、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袁琼琼、苏伟贞、黄凡、林燿德、廖辉英、平路、张曼娟、吴念真等80年代台港文学台湾八十年代四大文学潮流和主题v1、乡土文学的延展;v2、都市文学的繁盛;v3、政治文学的勃兴;v4、新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v 参参见刘登翰、庄明萱、黄重添刘登翰、庄明萱、黄重添 林承璜主林承璜主编::《《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史》》(下),海峡文(下),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社,第第531页80年代台港文学全球性:80年代大陆、台港文学语境特征v1、文学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v2、都市文学的繁荣与表现领域的扩展;v3、个人化写作的倾向加重;v4、新生代作家群体形成;v5、大众文化的繁荣消弭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
以上都具有后现代文学特征的文学现象v参参见朱水涌:朱水涌:《《叙事与叙事与对话——比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第南京大学出版社,第70页80年代台港文学(二)主要思潮、流派 后后现代主代主义思潮思潮: 背景:台湾由工业文明步入后工业文明; 内容:对后工业文明状况的描绘、反映和省思; 艺术特色:拼贴、组合等艺术手法的大量运用 注意:区注意:区别于台湾于台湾60年代年代现代派思潮代派思潮 80年代台港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常识v后后现代主代主义文学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80年代台港文学v后后现代主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v1、不确定的创作原则;v2、创作方法的多元性;v3、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v后后现代主代主义文学的流派文学的流派主要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 v 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是以“语言”为中心这便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80年代台港文学v1.情色小说 背景:1987年“解严”;1988年解除报禁; 内容:反映女性的觉醒意识和性解放观念; 艺术特色:注重心理刻画和性心理的描写 代表作家作品:平路《行道天涯》;李昂的戴贞操带的魔鬼系列《北港香炉人人插》80年代台港文学v2.后设小说;v 涵义:后设小说是以小说探讨小说的小说,即作家直接在作品中对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大陆叫“元小说”v 内容:“以各种方式处理虚幻和现实之间的交融和冲突v 艺术特征:质疑写实传统,强调作品的虚幻性和自我指涉功能v代表作家作品:黄凡《小说实验》;张大春《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80年代台港文学v3、政治小说:v(一)革命历史小说;v(二)“工人文学”; v(三)“老兵文学”; v(四)“教育小说”; v(五)爱国、民主政治运动小说; 80年代台港文学v新型政治文学新型政治文学v(六)“牢狱小说” ;v(七)“二·二八小说” ;v(八)“人权小说”;v(九) “两岸情结小说”。
80年代台港文学(三)作家作品:李昂的小(三)作家作品:李昂的小说v李昂小李昂小说的共同特点:的共同特点:v 以女性以女性为中心来反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努力表映社会生活,努力表现女性的性意女性的性意识、性、性自主和性反抗,鼓吹自主和性反抗,鼓吹妇女解放80年代台港文学李昂重要作品v 1.《《杀夫夫》》 ::v 林市-- 林市--陈江水江水v 小小说深刻表明:深刻表明:“杀夫夫”并非并非仅仅发生在林生在林市一个人身上的悲市一个人身上的悲剧,而是生活在男,而是生活在男权统治治下的中国女性悲惨命运的一个下的中国女性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v2.《《迷园迷园》》::v 最有影响力的最有影响力的长篇,它以篇,它以爱情情为主主线,同,同时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迷园的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迷园的兴衰史代表衰史代表着台湾命运的着台湾命运的变迁史80年代台港文学张大春的小说v一、早期:社会写实;v 《悬荡》、《鸡翎图》 v二、80年代:魔幻写实;v 《将军碑》、 《四喜忧国》 v三、80年代末:后设小说;v 《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 v艺术特点:将通俗文学与纯文学技巧交织80年代台港文学作品《四喜忧国》、《将军碑》v 莫言莫言:台湾最有天份的作家:台湾最有天份的作家v “张大春像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台湾最有天分、最不驯,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
跟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交往,是一种动力,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足80年代台港文学黄凡其人其作黄凡其人其作v 黃凡:一九八零年三十歲時因短篇小說《賴索》獲得時報文學獎首獎而一舉揚名,被齊邦媛教授讚為——“一個光輝的名字”的台灣代表性作家,以他的自由、不受拘束的創作風格,大大地影響了近三十年來的台灣文學一九七八年,他以《賴索》等小說,開創了繼“鄉土文學”之後的“都市文學”到了一九八五年,他更以《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等小說,開啟了爾後長達二十年,台灣“後現代文學”的風潮 80年代台港文学黄凡的小黄凡的小说v(一)黄凡的小说v1.政治小说:v 《赖索》、《反对者》、《伤心城》 v2.都市小说:长篇《财阀》 短篇集《都市生活》80年代台港文学 v(二)黄凡小说的鲜明特色:v(1)社会意识特强,强调个人尊严,积极肯定生命v(2)艺术探索性强现实为体,现代为用” 80年代台港文学西西的小说v1 1、、 原名原名张彦,广彦,广东中山人,生于上海中山人,生于上海19501950年随父母赴港年随父母赴港定居继王安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西西于映真之后,西西于20052005年年获马来西来西亚《《星洲日星洲日报》》““花踪花踪””第三届世界第三届世界华文文学文文学奖。
v2 2、、19791979年成年成为专职作家,深入研作家,深入研读卡卡尔维诺、略、略萨、加西、加西亚··马尔克斯、格拉斯、福楼拜、博克斯、格拉斯、福楼拜、博尔赫斯、艾柯、昆德拉、赫斯、艾柯、昆德拉、巴赫金、巴特、杜拉斯等作家和画家巴赫金、巴特、杜拉斯等作家和画家马格列特的作品格列特的作品v3 3、、2020世世纪8080年代,香港繁荣的影年代,香港繁荣的影视、广告、、广告、报纸、、录像、像、录音等媒介,促使西西更自音等媒介,促使西西更自觉思考并思考并试验视觉文化文化对小小说文文体的影响,体的影响,创造出蒙太奇文体等多种形造出蒙太奇文体等多种形态80年代台港文学v西西小说的特色:v本土化;手法与形式的多样化;童话色彩《我城》《像我这样一个女子》 “肥土镇” 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哨鹿》是题材和风格转变的代表作中篇小说《哀悼乳房》也是风格转变的作品 80年代台港文学课后思考题v1.李昂的女性主义小说有何特点?v2. 张大春小说在哪些方面超越了你对小说这种文体既有的认知和想像?v3.作为香港的前卫作家,西西的小说有何特点?80年代台港文学第一课时 台港戏剧、散文v一、概述v前期:实验戏剧潮流,其实验表现在五个方面(详见教材P240-241)v1、剧本创作方式;v2、语言;v3、舞台运用;v4、表演;v5、风格塑造。
80年代台港文学v后期:前卫剧场,后现代戏剧,特点有三v 一、反叙事、剪贴和剪接;v 二、精神分裂症、片段化和不确定性;v 三、解构再现,抵制性艺术和反独霸文化田本相:《台湾现代戏剧概况》)80年代台港文学二、赖声川的戏剧v(一)创作概况与特色v1.集体即兴创作的方式v2.明显的社会历史意识和通俗趣味化倾向 80年代台港文学 (二)代表作《暗恋桃花源》v三个故事:v 1、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现代悲剧v 2、老陶与春花的古装喜剧v 3、 符号化的女人在寻找没有出现的人物—刘子骥v 暗恋桃花源,最终结局相同:寻找一种被定义的爱情,而爱情是没有定义的寻觅的结果是没有结果,所以还得继续寻觅……暗恋桃花源,是一个永恒的寻找状态,永恒的悲剧80年代台港文学80年代台湾散文年代台湾散文v一、概述v(一)作者阵容空前强大 ;v(二)散文观念有了新的发展 ;v(三)出现了一些新的散文品种v 都市散文、生态散文、v 文化散文、女性散文80年代台港文学台湾散文代表作家及特点v一、代表作家:v 林清玄(菩提系列)、阿盛、林燿德、简祯v二、文体特征:v 即用文学的手段质询人生、社会、历史的诸种意义时,不拘泥于题材和表现形式,而是注重对生命体验的真实叙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体意识的强化,即作家表现出散文意识的自觉。
80年代台港文学80年代香港散文v香港八十年代散文特点:v 一、学者散文的勃兴代表作家:金耀基、思果、陈之藩、梁锡华、董桥、小思(卢伟銮)、也斯(梁秉均)、黄维樑等v 二、南来作家的努力耕耘代表作家:曾敏之、陶然、东瑞等或者状写自然风光,或刻画社会风情,或描摹田园情趣,或呈现都市感性80年代台港文学二、梁锡华的散文v从内容上分三类:v 一是社会小品,如《漫语慢蜗牛》;v 二是游记小品,如《八仙之恋》;v 三是文史小品,如《四八集》80年代台港文学梁锡华的散文的特点和风格v特点:v 知识容量大;v 常将学识纳入幽默调侃的语言中,寓庄于谐v散文风格:v 恢弘壮美、风趣幽默;v 文字极具表现力80年代台港文学董桥的散文v董桥的散文特点:v1.题材阔大:古今中外,涉笔成趣 v2.偏重于知性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余光中语) v3.联想丰富,比喻精巧 v4.对文体的大胆尝试和实验 80年代台港文学简媜的散文v简媜的散文特色:v1.内容上:v 浓烈的思乡情怀;v 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 v “灵魂牵手、异地同心”的精神恋爱;80年代台港文学v2.艺术上:v 长于对日常生活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如《渔父》,展示了女作家独立的自我人格。
v善用象征或隐喻手法;如《水月》,把月作为女性命运和心灵的外化形式80年代台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