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几种常见中药的真伪鉴别药学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2页
文档ID:312707260
几种常见中药的真伪鉴别药学论文_第1页
1/2

几种常见中药的真伪鉴别_药学论文 【关键词】 白术;防已;附片,皂角刺;伪品;鉴别 近年来,中药以假充真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就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几种以假充真的中药,鉴别如下,供同道 参考    1 白术   1.1 正品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其外形呈肥厚拳状团块,下部两侧彭大,长3~13 cm,直径1.5~7 cm顶端有残留茎基或芽痕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油点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1.2 伪品 以同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冒充较多菊三七根茎的外形和色泽都很似白术,但其断面色泽与白术断面色泽有较大差别,菊三七断面呈灰棕黄色,因此,菊三七往往以未经切片的生药个子冒充或经炒制后充炒白术用个子伪充者,切开断面即可辨识,用炒片冒充则须仔细辨识,白术虽经炒制,但其色泽并不完全均匀变色,有些地方未炒匀仍带原色或接近原色,折断面,中心色泽更浅于表面或接近于原色而菊三七无论生品或炒品里外色泽均深于白术生品或炒品     2 防己   2.1 正品 正品防己科防己的干燥根。

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形或块状,弯曲,长5~10 cm,直径5 cm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白色,富粉性,平坦细腻,木部占大部分,有车轮纹气味,味苦  2.2 伪品 广防己:为马兜铃科广防己的干燥根,横切面有排列密集的灰棕色放射状纹理,中心髓部具一类圆形的异常构造汉中防己:为马兜铃科异叶马兜铃的干燥根,断面黄白色,放射纹理较多,从中心向外二枝或多枝分叉木防己:为防己科木防己的干燥根,质较坚硬,明显呈木质性,断面粉性差,皮部极薄,木部宽广,放射状纹理较多而整齐   3 附片   3.1 正品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药典规定的附片主要有白附片和黑附片,白附片特征明显不易被伪充,黑附片由于色泽较深,容易被伪充另有桂片,色泽更深,更易被伪充  3.2 伪品 黑附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 cm,宽0.9~3 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形成层多角形环纹较易辨识桂片外形同黑附片,剖面呈黄棕色或棕褐色,具光泽,呈半透明状内皮层环纹仍隐约可见   假冒者多以葛根或其他饮片,染色后伪充或掺入,这些饮片中外形多不似附片,颜色很黑但不透明,不呈角质样,更看不到形成层多角样环纹。

   4 皂角刺   4.1 正品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3~15 cm或更长,直径0.3~l cm;分枝刺长1~6 cm,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 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4.2 伪品 野皂角刺:为同科植物野皂角带枝条的棘刺枝条表面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皮部极薄,木部宽广,浅黄绿色,髓小主刺较小,长约0.6~6 cm,基部直径0.10~0.40 cm,末端尖锐,主刺上常有一对短分枝或一个单分枝,少数无分枝,分枝长0.2~0.8 cm,直径约0.1 cm全刺表面呈红棕色或棕褐色  酸枣刺: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茎多为斜切的饮片,直径0.5~1.5 cm,表面铅灰色或黑色而具光泽,皮孔圆形,棕色,中央具有一纵线茎分枝处具一对黑色托叶刺,刺细长尖锐切面皮部极窄,木部木质化,髓灰褐色[1] 参考 文献 】  [1]赵国平,戴 慎,陈仁寿.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6:942946,13641367,16701675,1594159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