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 -上海上海- -纽约三大城市纽约三大城市规划对比研究规划对比研究PPT-PPT-2012.10.152012.10.15PptPpt展示思路展示思路————对对于同一个的城市,随着于同一个的城市,随着于同一个的城市,随着于同一个的城市,随着时间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政治背景,的推移不同的政治背景,的推移不同的政治背景,的推移不同的政治背景,经济经济因素,因素,因素,因素,人口密度会人口密度会人口密度会人口密度会发发生巨大生巨大生巨大生巨大变变化;化;化;化;这这都会都会都会都会导导致城市致城市致城市致城市规规划的划的划的划的变变化化化化而而而而对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背景,都会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背景,都会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背景,都会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背景,都会导导致城市致城市致城市致城市规规划的划的划的划的变变化化化化背景介绍:北京与上海城市规划分三阶段进行对比北京当代规划特点上海当代规划特点纽约当代规划特点对比小结横轴方向纵轴方向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北京清北京城承袭明北京的旧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和设计上是集前朝之大成者。
它的前身元大都就是按照中国封建都城理想模式——《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规划建成的,体现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皇城居中,左右对称的格局 1912年清王朝覆灭,民国诞生,旧城格局有了新的时代印记,东西向的道路被打通,故宫坛庙,皇家园林对外开放1949年北京以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城市旧貌迎来了新的时代,当时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工业,是一个人口200万的文化古城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上海上海背景:第一背景:第一阶段段 1840年年~1949年年上海明代建城,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小县城上海在1843年被迫开埠,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外国租界的扩展史,各国租界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统一的城市道路系统和各项基本设施上海的第一个城市规划是由上海特别政府于1929年提出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它的中心区规划采用方格网加放射形道路的规划手法,同时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布局的对称手法,是一种纪念碑式的城市规划布局模式1949年,完成上海城市规划第三稿按照当时国际上对大城市的有机疏散理论, 在规划布局上采用手掌式布局手法, 沿城市主要交通轴向外伸展, 集团之间保留了大片农田绿地, 并规划了卫星城, 今天的上海规划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发展的。
小结:第一阶段是我国城市规划的萌芽时期以北京为代表的封建城市基本上保留了它们的传统格局, 而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则开始接受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两个规划不仅反映了各自的社会性质和特征, 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基本区别第二阶段1949~1979年北京第二阶段1949~1979年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在对旧城市作了一系列清理整顿后,即着手研究城市规划考考虑政治、政治、经济和意和意识形形态等等诸多方面原因,借多方面原因,借鉴莫斯科,莫斯科,巴黎等世界著名古都的建成巴黎等世界著名古都的建成经验,,采用了旧城基采用了旧城基础上上进行改造并加以行改造并加以发展的方展的方针1 9 5 4 年的总体规划是北京第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规划北京城市性质是我国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而且还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京城规划布局是在旧城外采用放射环形道路网系统, 同心圆式由内向外发展60 年代经济调整, 特别是接着10 年动乱,北京城市规划停止执行, 产生了更多的失误:城墙被拆、不少古建及其环境受到破坏, 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进入市区, 旧城内建设失去控制上海第二阶段1949~1979年上海19 49 年的总体规划比较实际, 并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解放后规划方案的编制与修改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进行。
50 年代初期根据规划新辟了北新径、彭浦、潜河径等近郊工业区,结合工业区建设了一批工人新村, 都是围绕旧市区边缘发展从50 年代中到了70年代初, 上海城市规划也几经修改由于上海市区面积大, 人口多, 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 万人, 70 年代末在长江口南岸宝山县境内建起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即宝山钢铁总厂, 和原有吴淞工业区形成另一个新的吴淞卫星城, 与金山卫星城遥遥相对,一个临长江口一个临杭州湾, 形成上海市总体布局的南北两翼小结:第二阶段中,建国30 年北京、上海这两大城市都有巨大变化, 城市规划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很大变化. 反映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但基本上是工业生产力布局模式其次, 规划思想的能动柞用也很明显如北京总体规划初期受苏联影响, 到19 58 年又由于人民公社化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思想而走向有机疏散,上海则始终按有机疏散理论进行发展第三是北京、上海以至全国的城市规划强调的都是物质规划 , 对社会规划、规划管理、法令条例等重视很不够,而这一物质规划又随着国民经济计划走, 即所谓“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 计划一变规划也就成了墙上挂挂, 规划管理也是人治代替了法治。
这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北京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给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北京和上海两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0 年中共中央提出约北京城市建设四项原则拉转了北京以工业发展为主的主导思想,明确了其性质是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对外窗口, 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从政治思想建设、环境美化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适合首都点的经济建设四个方面深入展开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单纯物质经济规划和社会文化规划结合起来,而且把长远目标和当前建设目标结合起来此后,北京的城市建北京的城市建设都面都面临着巨大矛盾:着巨大矛盾: 首先,是城市首先,是城市经济社会社会发展和有限能源展和有限能源(特特别是水源是水源) 和空和空间的矛盾 同同时,城市功能特,城市功能特别是中心区功能正在逐是中心区功能正在逐渐转化,而相化,而相应的的设施并没有到位施并没有到位 第三,古城保第三,古城保护成成为日益成日益成为北京迫切需要研究的北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第四,城市的舒适性第四,城市的舒适性规划成划成为重大考重大考验。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上海1 9 7 8 年以后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首先是城市性质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之一, 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条件下, 上海C B D 的功能不仅要恢复, 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市布局为适应今后发展已提出一个多心开敞式规划结构,并提出 以外滩、陆家嘴为中心的城市开发设想上海中心区规划在改革开放新体制上提出一条东西轴的城市开发设想: 西起虹桥机场, 经虹桥国际贸易开发区、以第三产业和住宅为主的古北新区、静安新区、展览中心、锦江中心、南京路、外滩, 直至陆家嘴小结:改革开放十年, 北京、上海城市功能布局、城市面貌有很大变化, 对规划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历史条件完全不同的城市, 在第一阶段差别很大第二阶段开始时规划思想也很不一致, 但随着建设发展, 共性逐渐多起来到第三阶段, 面临的挑战几乎是相同的, 这是指宏观上, 在微观上,上海、北京各有其特色和风采, 因此,城市设计应当继承各自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将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统一起来它们之间带有共同规律性的东西在这一阶段可以归纳为:1 . 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形态探索;2. 中心城市功能和布局调整;3. 旧城保护日益重要;4.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需进一步在定性和定量上深化;5 . 城市管理上的法令条例进一步完善;6 . 城市环境和舒适性规划结合城市设计日益提上日程;7 . 城市交通、信息和基础设施进一步现代化。
北京当代规划自然资源概况北京市面积 16410.5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1368.32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 1041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62% 平原面积 63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8%北京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3亩 占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8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立方米 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 世界的1/32人口概况截止2008年末 北京市常住人口1695万 人口密度995人/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230万人 外来人口465.1万人规划控制到2020年 北京市总人口1800万左右 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 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城市定位城市定位国家首都国家首都 国国际城市城市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宜居城市实现目标实现目标“产业优质化化 城城乡一体化一体化 管理集管理集约化化 城市国城市国际化化 公共服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主要依据主要依据《《北京市城市北京市城市总体体规划(划(2004——2020))》》 《《全国土地利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体规划划纲要(要(2006——2020))》》城市空间布局 ——“两轴两带多中心”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土地利用总格局 ——“三圈九田多中心”三圈:指围绕城市中心区的三个“绿圈”,即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圈、以“九田”为基础的平原农田生态圈和以燕山、太行山山系为依托的山区生态屏障圈九田:指位于大兴、通州、顺义等区县内的就饿规划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多中心:指中心城、新城,以及其它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城市节点首都核心功能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中心城功能拓展区朝阳 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新城发展协调区:昌平平原、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房山平原;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昌平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山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
城市功能拓展区海淀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石景山——重点打造创意创智CBD,宜商宜居城市环境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达、社会进步朝阳——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提升土地价值保障高端产业发展用地,推动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上海当代规划Ø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 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ü期限:期限:自1999年到2020年,近期至2005年ü市域城市域城镇体系:体系:形成“中心城-新城(含县城)-中心镇-集镇”组成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及由沿海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成的“多核、多轴”空间布局结构 概览““辐射辐射””““聚合聚合””Ø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城市是在经济上对其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和“聚合”作用的城市Ø航运中心:上海港吞吐量目前世上海港吞吐量目前世界第一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这已是已是世界独一无二。
世界独一无二除此之外,上海也是我国国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国际经济、金融、、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易、航运中心之一 城市性质至2011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指出,上海市将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预计到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上海主要年份人口数量统计:人口规模——组团状状,呈现沿苏州河由东向西延伸,沿黄浦江由南向北拓展的态势,是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结构Ø中心城区中心城区—— “圈与点”组合 圈:内、中、外三个圈 点:CBD、金桥、虹桥等多点 Ø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产业体系体系—— 外环以内,开始了第三产业和都市工业集群Ø从六大支柱工从六大支柱工业转化化—— 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大工业基地Ø经济盲区盲区—— 全郊区散步着130多个城镇、近300个各类经济开发区,以及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组织高度分散的农业生产体系形态结构Ø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为水文化作为上海城市形态主体因素奠定了基础;经济与文化的共存,映射了吴越文化的重商重利的意味,呈现了一种放任不羁的非正统体态。
——西方文化的引入,使上海成西方文化的引入,使上海成为“万国建筑博万国建筑博览会会”,这一时期,上海的城市形态由传统的吴越文化转向一种多元、复杂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充满矛盾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并存,是一种强制性的文化冲击——独特的独特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不同时代片段中形态的变异形成了具有“拼贴”个性特征的上海城市形态,海派文化在上海的磨合与发展渐渐产生了文化的共生功能布局成因Ø城市城市经济与与产业结构:构:——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其结果必然是中中心城区向心力太高而离心力太低的心城区向心力太高而离心力太低的现象呈象呈现刚性性态势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与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城城乡二元二元结构构严重,重,大城市病突出,基大城市病突出,基础设施投施投资建建设的的压力倍增,城市商力倍增,城市商务成本成本居高不下,居高不下,经济要素出要素出现外流外流倾向向等纽约当代规划纽约1 在世界的城市竞争力2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3具有社区性的城市4综合规划为重要意义的城市5拥有有活力的滨水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6完美的城市设计指指导原原则 建建设目目标用地规划特点根据前面的目标,将用地分为中央商务区,区域商务区,住宅区,低密度区,绿地区,其他1.重建加重建加强曼哈曼哈顿下城下城用地划分 综合利用2.改善交通改善交通建造交通枢纽,加强地区间联系,改善城市面貌。
成为地标3.提高城市提高城市设计东河流滨水区域4.Hudson yards 总平面平面24百万平方英里的办公空间超过1300个单元的住宅超过20英亩的公共开放空间5.加加强区域商区域商业中心中心Downtown brooklynLong island city queensLong island city silvercupQueens jamaicaSouth bronx125th street rezoning plan harlem6.促促进住宅建住宅建设1.Park slope rezonning2.Frederick douglassBoulevard rezoning3.East harlem rezonning4.Bedford stuyvesantbrooklyn5.Greenpointwilliamsburg6.West chelsea/high line7.Foster 混合利用混合利用Port morris bronxMorrisaniabronxHunters pointqueensGreenpoint/williamsburgbrooklyn8.保保护社区的特点社区的特点1.Queensboro hill rezoningqueens2.Douglaston/littleneckrezoning3.Forest hills contextual rezoningqueens4.RiverdaleThe bronx5.Fort greenebrooklyn6.Bay ridgebrooklyn7.Whitestone rezoningqueens8.Holliswood rezoningqueens9.City island bronx10.Throgs neck bronx11.Cambria heightsqueens9.复复兴滨水空水空间活力以及活力以及强化公共开放空化公共开放空间Fresh kills landfillGovernors islandEast river waterfrontConey islandbrooklynPrivately owned public plazasSidewalk cafes持续性发展促进设计更好总结北京城市规划特点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国际交往中心,并正在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
这是北京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最大特点和突出的有利条件,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使得城市规模难以控制,环境、交通等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北京既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又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优势和创新潜力巨大这是长远起作用的北京最大优势,是这座文化古都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巨大魅力之所在由于古都与首都的功能重叠,加上受时代和认识的局限,在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上没有完全处理好,上海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时期,郊区化进程尚未完成,现阶段重点开发新城建设,空间增长仍以外延扩张为主因此,必须尽快转变城市扩张模式,坚持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重视城市空间“立体开发”,有效控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另一方面,上海也要重视和正确对待中心城区的发展问题中心城区既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又是各种都市型产业(如出版印刷业、服装业、金融业、批发业、商务服务、法律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等)高度集聚的区域,在从制造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发展规划同样不可漠视上海城市规划特点纽约城市规划对北京上海的启示1 规划理念与模式更新:从功能主义规划模式转向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规划模式2 规划导向和目标转型:从产业城市规划转向循环城市规划3 规划视野拓展:从单个城市规划转向城乡统筹规划及都市圈规划4 形态扩张规划控制:从郊区化扩张转向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5 规划实施: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结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