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书教科书上海高中历史书教科书 篇一:上海高中历史教材 1-7 分册 整理 第一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单元核心概念: (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 门槛的地区大约从公元前 3500 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 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 一批早期国家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 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 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 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佛教起 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 1 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 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 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意为“两河之间的 地方”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 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 “钉头文字” ,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 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 《汉穆拉比法典》 (B) 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 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 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 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 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 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清楚 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 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 2 课 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 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 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 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 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 的任免权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的象征意义(A)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 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 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与纸草(A)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 3500 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 字。
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笔和墨水,纸草的使用最为 普遍 第 3 课 古代印度 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种姓制度(B) 1、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 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 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对种姓制度的评价: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 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 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 趣,缺乏创造性,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 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在农业 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缓慢的,因此,种姓制度的 消极作用影响比较小,相对安定的印度依然是世界上具有 优秀文化成就的农业大国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进步 迅速,种姓制度的负面作用使印度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世 界大潮,19 世纪中期,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地点和经典(A) 1、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 6 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 3、佛教创立的地点:北印度 4、佛教的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 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 为三藏经或三藏。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 4 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印第安文明的代表:(A)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 化是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杰出代表 二、玛雅文化:(A) 玛雅人长于农耕,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 可可、烟草在内的 40 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 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单元核心概念: (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 文明的中心之一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与当时希腊社会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代 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为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史学、 文学、戏剧和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2)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崛起于地中海地区 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从一个 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与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古代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 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并形成了以“十二铜表法” 、 “公民法”和“万民法”为标志的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 共和国统治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创立了基督教 第 6 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希腊城邦的形成:(A) 1、古希腊城邦制度特点: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 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 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2、古典时代: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 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 这是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 时期 二、雅典民主政治:(C) 1、特点: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2、形成原因: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 结果 3、形成过程:公元前 594 年的“梭伦改革” ,首开雅 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 508 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公元前 5 世纪以后,尤 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引来了全盛时期, 即“伯里克里时代” 4、评价: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 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 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 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 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 7 课 希腊古典文化 一、史诗与戏剧:(A) 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 的瑰宝。
二、史学与哲学:(A)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 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 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 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的 第 8 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罗马共和国:(A)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二、罗马帝国(A) 公元前 27 年,罗马帝国建立 到公元 2 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 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 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 第 9 课 罗马法体系 “十二铜表法” (A) 1、颁布:公元前 451 年至公元前 450 年,由于罗马 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不断斗争,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 铜表法” 2、特点: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 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3、意义: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明文公示、 按律量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 生活,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从法律条文的思路 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 的渊源。
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 10 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A) 1、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公元 6 世纪前后 2、伊斯兰教产生的地点:阿拉伯半岛 3、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 4、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第 11 课 奥斯曼帝国 一、攻占君士坦丁堡:(A) 1453 年 4 月,穆罕默德二世率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 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 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二、帝国的统治:(B) 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 后,控制了亚欧商路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 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 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 单元核心概念: (1)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 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自给 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法 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 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2)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 过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3)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 争斗,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由盛转衰 (4)中世纪西欧文化在各个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 产生了相当影响。
第 12 课 封建制度 一、封建制度的产生:(A) 1、采邑改革 时间:8 世纪上半叶 推行者: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 内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 封史称“采邑改革” 影响: (1)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采邑连 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进程 (2)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 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 (3)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 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2、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 产生:6 世纪下半夜 基本确立:11 世纪前后 二、等级君主制:(B) 1、背景:12 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 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 央集权势力与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 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2、形成:自 13 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 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 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产生1265 年召开的英 国议会和 1302 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 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3、特征: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 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 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利。
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 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 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4、意义: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 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 第 14 课 庄园和城市 一、中世纪庄园:庄园的特征(A)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 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 族都是庄园领主 二、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1、城市的特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 规模都相当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一直到 14 世纪, 一般大城市也只有 2 万余人而已由于空间狭小,公共设 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一旦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 迅速蔓延 2、中世纪城市的自治: 背景: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受领主盘剥 目的: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的环境,争取城市自治,夺取司法权和 行政权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结果:经过斗争,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自治权一些 城市取得了部分自治权,由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
一 部分中、小城市仍然处于各级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 第二册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单元核心概念: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 1 万年前后,我国远 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农 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 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夏朝完成 了从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