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1-,*,第6章 实体特征高级应用,SolidWorks提供的特征命令是有限的,但如果能灵活使用,将完成各种复杂的零件模型另一方面,如何使用特征命令,以及出现错误时如何解决等问题,都是大部分初学者以及中级用户经常遇到的难题,本章将介绍实体特征的高级应用和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案6.1 拉伸开始、终止条件详解,“拉伸凸台/基体”特征和“拉伸切除”特征的操作步骤和选项是相似的,二者区别在于前者为添加材料,后者减去材料,本节的讲解主要以“拉伸凸台/基体”特征为例拉伸特征的开始、终止条件都有多种类型,如果组合使用,就可以生成多种不同的模型效果6.1.1 开始条件,在SolidWorks里面,为拉伸开始条件提供了“草图基准面”、“曲面/面/基准面”、“顶点”和“等距”4中类型下面分别介绍设定开始条件在“拉伸”属性管理器里“从”选项下,单击“开始条件”列表的下三角按钮,弹出类型列表,即可选择需要的类型。
1草图基准面,2曲面/面/基准面,3顶点,4等距,6.1.2 终止条件,当为一个轮廓应用拉伸特征或者编辑已有拉伸特征时,将弹出“拉伸”属性管理器,在该管理器下可以设定拉伸的终止类型方向1”和“方向2”选项下的设置一样,欲使用某类型,单击“终止条件”列表框的下三角按钮,弹出“终止条件”列表,选择需要的类型如果要使用“方向2”选项,勾选“方向2”选项前的复选框,即可激活该选项在SolidWorks里,提供了8种“终止条件”类型,下面分别介绍这些类型的功能给定深度,2完全贯穿,3成形到一点,4成形到下一面,5成形到一面,6其他类型,6.1.3 拉伸方向,拉伸特征默认的方向为垂直于草图绘制平面,如果需要,也可以为拉伸指定方向,可以使用草图线段或者模型边线来指定方向6.1.4 基准面,将拉伸的开始、终止条件组合使用,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模型结构在建模过程中,经常需要插入基准面作为参考,下面举几个例子来演示如何灵活使用基准面来建模这里仅仅演示基准面作用,因此在尺寸上不作严格限制6.1.5 实例:车刀头,本节向读者演示一个车刀刀头的建模过程本例的模型如图所示,这里如果不使用基准面来辅助建模,就比较困难。
6.2放样,对于比较复杂的模型,特别是截面变化的模型,可以使用“带引导线的放样”或者使用多个轮廓来完成,前者多用于截面形状按一定规律变化,且变化缓慢的模型建模很多模型,用这两种方案都可以解决6.2.1 带引导线放样,引导线在放样中的作用和扫描中引导线的作用类似,使用方法也一样放样轮廓之间在过渡过程中会沿着引导线发生变化这里以一个放样花瓶为例介绍带引导线放样的使用方法6.2.2 多个轮廓的放样,对于一些复杂的模型,可以利用多个草图轮廓来控制模型的尺寸,利用多个轮廓生成放样,需要建立多个参考基准面,草图轮廓仅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可以是点,也可以这两个轮廓均为点下面以一个多轮廓放样吊钩为例介绍该种放样的使用方法6.3 扫描,“扫描”特征用于生成截面沿路径变化的模型,该命令的属性管理器里包含丰富的选项,通过使用不同的选项组合,可以生成多种扫描效果扫描”特征多应用在弹簧和螺纹外形的建模上,本节介绍“扫描”特征在弹簧建模上的应用6.3.1 扭转扫描,草图轮廓在沿着路径移动的过程中,如果再对草图旋转,就可以形成一些复杂的模型,如U型弹簧该方法多用于造型设计,下面介绍该方法的操作步骤U型弹簧,2普通弹簧,6.3.2 螺旋线/涡状线,“螺旋线/涡状线”命令用于生成各类螺旋线和涡状线,以供扫描特征之用。
使用该命令,需要指定一个基圆以定义螺旋线的直径,下面介绍该命令的使用方法恒定螺距,2可变螺距,6.3.3 实例:发条和弹簧,“扫描”特征主要用于各类弹簧的建模,下面向读者演示几个实例的建模过程涡状线式,2直弹簧,6.4 薄壁零件,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有些模型结构如箱体、管、薄板等,均属于薄壁零件,在SolidWorks里面,根据壁厚的特点,可以使用抽壳命令、开环草图或者薄壁特征等方法来对这类零件进行建模本节分别介绍这些方法在薄壁零件建模过程中的应用6.4.1 抽壳,前面章节介绍了“抽壳”特征的使用方法,本节将介绍多厚度抽壳的使用方法;另外如果在一个模型上既要应用“抽壳”特征,也要添加“圆角”或者“倒角”特征,那么应用这些特征的顺序不同,也将影响操作的复杂程度,甚至会导致建模发生错误,本节将解决这个问题多厚度抽壳,2带圆角或者倒角的抽壳,6.4.2 开环草图,在SolidWorks里,可以对于开环草图应用拉伸、旋转、扫描等特征,在相应的属性管理器下,“薄壁特征”将自动被激活,在该选项下可以设定壁厚,通常用于生成各种板壳零件下面分别介绍开环草图在各实体特征下的使用拉伸凸台/基体”特征,2旋转凸台/基体”特征,6.4.3 薄壁特征,在各用于生成基体类的特征属性管理器里,都有“薄壁特征”选项,激活该选项,设置相应的参数,可以生成一个薄壁特征,“薄壁特征”广义上属于“抽壳”特征的范围。
下面分别介绍拉伸凸台/基体”特征,2旋转凸台/基体”特征,3小结,6.4.4 实例:花瓶,本节以“6.2.1 带引导线的放样”节里的“放样花瓶”为例,通过两种方法来完善该花瓶的建模过程,然后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使用薄壁特征,2使用多厚度抽壳,6.5 特征复制,在SolidWorks里运用好特征的复制功能,将提高设计的效率有时候复制的生成的特征并不是预想的结果,这就需要了解特征复制的过程,从而减少建模过程中的错误,或者当出现错误时候能够及时解决本节将介绍特征复制的一些高级应用技巧6.5.1 随形阵列,通过随形阵列可以使得源特征在阵列过程中改变其尺寸本节的范例如图6-150所示,对于模型上的槽,在阵列过程中槽的长度要发生变化,这里可以使用“线性阵列”特征里的“随形变化”选项来完成6.5.2 “只阵列源”选项,“只阵列源”选项位于“线性阵列”属性管理器“方向2”选项下,用于只将源特征进行两个方向复制的阵列如果取消对于“只阵列源”选项前的复选框的选择,那么阵列的过程为先将源特征沿“方向1”设置的参数进行阵列复制,再将“方向1”下阵列的所有实例沿“方向2”设定的参数进行阵列复制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介绍“只阵列源”选项的使用。
1例1:,本例为在一条直线上沿两个方向来阵列特征在一条直线上的阵列通常都是等距的,所以从模型上无法区别阵列的结果,但两个方向的阵列的间距如果不相等,就可以观察出来例2:,本例演示的内容为在一个平面上沿两个垂直方向来阵列特征6.6 特征复制机理剖析,在SolidWorks里面,通常用于复制的源特征为拉伸特征,拉伸特征有丰富的开始、终止条件,这些开始、终止条件将影响复制的结果本节以拉伸特征为例,介绍特征被复制的过程特征复制的过程是将特征的草图、开始与终止条件,均按照设置的参数进行复制,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模型;但是对于终止条件与某个面相关的特征,如“成形到一面”,由于在镜向过程中,该目标面不被镜向,因此就使得复制的结果与欲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异本节以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6.6.1 镜向实例,本节建立一个基座零件,基座零件是一个对称性零件,因此应用“镜向”命令来建模,可以简化操作步骤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复制的特征结果可能与预想的会有差别本例的模型如图所示,下面演示该模型的建模过程(该模型的建模过程尚未完成)6.6.2 镜向特征机理剖析,使用“镜向”命令复制特征的过程是将特征的草图、开始与终止条件,均按照设置的参数进行对称复制,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模型。
如“6.6.1 镜向实例”中步骤(6)、(7)所得到的结果,但是步骤(14)中所得到的镜向结果和预想的结果有差别,下面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编辑源特征,2机理剖析,6.6.3 圆周阵列实例,本节的模型是圆珠笔里的用于笔芯伸缩的一个零件,模型如图6-191所示该模型的建模过程中,需要用到终止条件为“成形到下一面”的拉伸特征和“圆周阵列”特征下面演示该模型的建模过程6.6.4 圆周阵列特征机理剖析,使用“圆周阵列”命令复制特征的过程是将特征的草图、开始与终止条件,均按照设置的参数进行圆周复制,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模型如“6.6.3 圆周阵列实例”中步骤(11)、(12)所得到的结果,和预想的结果有差别,但通过步骤(13)的编辑,得到了预想的结果下面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编辑特征,2机理剖析,6.7 多实体技术建模,在SolidWorks里,每一个基体特征都能生成一个实体,当这些特征生成的模型之间既不交叉也不接合时,将作为单独的实体存在;当基体特征生成的模型之间交叉或者接合时,系统默认地在这些实体之间添加布尔“和”运算,将这些模型合并为一个实体,当然也可以取消合并;如果应用切除特征,将当前实体切割成不相连接的多个部分,那么这些不相连接的部分也将作为单独的实体存在。
下面介绍多实体技术在零件建模中的应用6.7.1 多实体技术概述,零件文件现可包含多个实体,使用多实体技术可以简化建模步骤,加速零件的性能例如,当设计辐条轮时,知道了轮缘和轮轴的要求,但不知道如何设计辐条时,就可以使用多实体零件生成轮缘和轮轴,然后再生成连接实体的辐条本节对于多实体技术作如下介绍操作多实体零件,2组织和管理实体,2生成多实体零件,6.7.2 辐条轮建模,本节对于如图所示的辐条轮进行建模,建模的过程为先建立轮轴和轮缘,再建立辐条部分该零件的建模过程使用了多实体技术6.7.3 组合实体,虽然零件在建模过程中,用到了多实体技术,但在最终的零件里通常须将这些实体进行组合,或者通过设置后续的基体特征属性管理器里“合并结果”选项来将这些实体进行合并,从而得到只有一个实体的零件通过“组合”命令里的“添加”选项将零件中的实体组合为一个实体,可以一次组合2个以上的实体,也可以将组合实体再进行组合6.7.5 桥接,桥接是在多实体环境中经常使用的技术,用于生成连接多个实体的实体在首先生成部分模型,然后生成连接几何体时,此技术很有用下面演示该技术的使用方法6.7.6 局部操作,当想在多实体模型的某些部分进行操作,而在其他部分不进行操作时,可以使用局部操作来完成。
例如,设计如图所示的双头量杯,需要在两个杯子上生成抽壳,但不需要在连接两个杯子的部件上生成抽壳,对于单一实体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可以在分开的实体上生成零件并进行特征操作6.7.7 组合特征,通过“组合”命令可以将多个实体结合来生成一个单一实体零件或者另一个多实体零件组合特征包含“添加”、“删减”和“共同”三种操作类型灵活使用这三种操作类型,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零件的处理性能本节先介绍交叉实体技术,再介绍组合特征的操作类型,1交叉实体,2组合类型,6.8 圆角,“圆角”特征用于在已有零件的边线、面或者特征上添加圆角结构,SolidWorks提供了多种圆角类型,本节将介绍“变半径”圆角、“面圆角”和“圆角”属性管理器里“逆转参数”的使用方法,“逆转参数”用于生成逆转圆角6.8.1 变半径圆角,通过“圆角”属性管理器里“变半径”选项可以生成带可变半径值的圆角,当生成“变半径”圆角时,圆角边线上会出现控制点,通过控制点可以控制该处圆角的半径值6.8.2 完整圆角,通过“圆角”属性管理器里“完整圆角”选项可以生成相切于三个相邻面组(一个或多个面相切)的圆角6.8.3 逆转圆角,逆转圆角需要通过“圆角”属性管理器里“逆转参数”选项来生成。
对于三条相交于一点的边线应用“圆角”特征,那么在顶点处的圆角和边线上的圆角的过渡距离是由软件按照参数默认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