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 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3. 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 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5. 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的上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对秋景的礼赞,使词情趋于高昂的一句)7•《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8. 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9•《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0. 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1. 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14•《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5. 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16. 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17. 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 《雨巷》戴望舒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 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3. 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5. 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6. 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1. 《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表现夕阳下的柳树色彩美和姿态美的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2. 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3. 《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 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 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6. 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7. 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8. 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9. 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0. 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11. 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2. 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 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3. 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4. 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 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 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士皆垂泪涕泣7. 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8.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中语文必修二情景默写1. 《诗经•卫风•氓》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 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 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4. 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 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 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7.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8. 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9. 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 《离骚》(屈原)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和百姓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而深感忧愁悲伤的情感,为后面抒发小人当道、君主不分贤愚忠奸奠定了感情基调《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6.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7. 《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8. 《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中,屈原忧郁失意,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的句子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诗中表达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绝不同流合污的心志的诗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诗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9. 《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10. 《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11. 《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2. 《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13. 《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诗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的诗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文中“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两句诗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4. 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