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影导演的声音观念与故事建构

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49KB
约8页
文档ID:187131248
电影导演的声音观念与故事建构_第1页
1/8

电影导演的声音观念与故事建构 电影声音容易被无视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好莱坞,这根本上是一种常态但电影声音并非一直被无视,而是随着电影录音技术的开展、在声音工作人员及所有电影创作者的“欢呼〞中逐渐被无视的有声电影刚诞生时,声音是电影的焦点但之后每一次电影声音技术的进步,总会让电影工作者尤其是电影声音工作者欢欣鼓舞,随后总会因为声音工作比之前更加便利而导致电影声音及电影声音工作者地位下降,最后演变为数字时代电影声音易被无视、不够重视的现状一、从无声到有声:电影录音技术的开展与声音意识的演变1927年?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该片采用蜡盘录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能复原约300~2000Hz之间的频率,大大低于20~20000Hz的可闻声频率范围,其音质、信噪比低于现在的 声由于蜡盘录音的载体是蜡盘,无法进行剪辑及声画同步较为困难等缺陷,使得蜡盘录音很快就被光学录音所淘汰,因此不管中外采用蜡盘录音的有声电影都为数不多蜡盘录音时期电影声音属新事物,观众因为电影有了声音而进电影院观看,声音成为电影宣传的噱头为迎合观众的兴趣,短期内充满着众多“百分百〞对白片、歌舞片该时期电影声音的主要目的是把对白录得清晰,真正的电影声音意识还未形成,理论的探索还未开始。

光学录音〔20世纪20年代末至五六十年代〕紧接着也在有声电影初期得到应用光学录音采用昂贵的光学胶片进行录音,频响范围在70~8000Hz之间,人物语言声音已经能够较好地复原,信噪比为40dB左右,比蜡盘录音有了明显的提升有声电影初期摄影机噪声偏大,所以拍摄中会把摄影机放到“摄影小屋〞里隔绝摄影机马达的噪声,因此摄影机调度、运动镜头可以说被“牺牲〞掉了,这是电影史上为保证声音质量牺牲画面的唯一阶段低噪声有声电影摄影机的创造使画面从声音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据上海电影制片厂曾5次获得金鸡奖最正确录音奖提名、3次获得金鸡奖最正确录音奖的电影录音师冯德耀介绍:“我50年进电影厂时,是编、导、演、摄、录、美,依次排列的当时现场录音一条胶片声带,现场录不到对白,电影就无声〔当时沒有配音工艺的〕所以录音师地位很高,现场能不能拍他说了算他要对整个影片声音〔当时全片就一条声带到底〕负责,所以酬劳也高①〞昂贵的光学声带不能重复使用,再加上拍摄现场不能实时监听声音,在光学声带洗印后才能听到所录声音,所以同期录音时要确保录音品质,拍摄现场导演及各部门都会配合录音工作有声电影刚诞生时,电影创作者还没有对声音跟画面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有声电影就是给画面加上声音是当时较为普遍的、原始的认知。

影片?雨中曲?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原始的声音观念,创作人员起初认为只要把画面配上声音就是有声电影,表演时和无声电影时期完全一样,导演同意主角在其中一场戏中说“拍无声电影时一样的台词〞,结果一个镜头中连续说了11个“Iloveyou〞,惹来观众哄堂大笑1928年爱森斯坦等三位电影导演大师发表了“有声电影宣言〞,提出了“声画对位〞的声音观念【1】,是电影导演对声音元素最有影响的研究之一从“给画面加上声音〞的原始电影声音意识到1928年?有声电影宣言?发表,电影界开始了有机运用声音元素的探索其中有雷内克雷尔等导演的反对声音,也有让雷诺阿、布莱松等导演的全力支持【2】蜡盘录音時期及光学录音的早期阶段,是电影声音最受重视、地位最高的时候,由于有声电影诞生初期的技术限制,为了保证录音品质,创作者不得不让画面做出重大牺牲,甚至还有一批音色不好或一表演就忘台词、记台词就忘记表演的明星演员遭到淘汰磁性录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90年代〕在二战之后开始在电影创作中推行开来,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磁性录音及杜比降噪技术的开展使电影声音品质到达了模拟录音时期的顶峰与之前的蜡盘录音及光学录音相比,磁性录音有诸多的优点:磁性录音能够现场监听,使得拍摄现场能够马上发现问题;后期剪辑也比之前更加方便;杜比降噪技术使得电影声音在频响、信噪比等参数上得到较大的提升。

磁性录音时代后期,电影声音也从单声道开展到立体声、4声道环绕立体声,分配到各声道的声音元素之间的掩蔽效应大大降低,信噪比到达80分贝,细节声音和大动态的声音也能得到很好地复原,这些进步使得电影声音的表现力大大地加强了在磁性录音时期,杜比降噪技术能够降低载体噪声,但对于拍摄时录下来的噪声仍然没有方法消除两个声音只要频率上重合并录在了一起,在物理上就再也无法分开,只能在听觉和心理上将其分开,再昂贵的设备、几百万的调音台也不行〞①,这仍是一条“物理定律〞摄制组选景时会放弃噪声无法控制但景物理想的场景,拍摄时也会控制现场噪声据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国家一级录音师、金鸡奖最正确录音奖获得者詹新介绍:“一些电影厂以工作手册的形式明确录音师的地位〞“拍戏时如果录音没准备好,可以停拍……〞②可见磁性录音阶段电影声音的地位虽然不像蜡盘录音和光学录音初期,但仍然有保证同期录音质量的条件磁性录音时期电影声音的表现力大大加强,声音元素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探索,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著名导演黑泽明提出的“电影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3】,以及科波拉用声音元素建构故事的故事片?对话?数字技术是有声电影、彩色电影之后又一次电影技术革命。

数字录音〔20世纪90年代至今〕投入使用后快速淘汰了磁性录音,并从最初的DAT磁带录音迅速开展到光盘录音、硬盘录音、CF卡录音、SD卡录音同期录音技术、载体的变化使得设备越来越灵巧,动态范围、频响范围等性能参数也已远超人耳可听范围与此同时计算机音频工作站也迅速淘汰掉了传统剪辑技术电影声道数从1992年第一部数字立体声电影?蝙蝠侠归来?时的杜比5.1声道,开展到了现在的杜比全景声、AURO3D临境音、ADSS全维声等空间声制式数字技术的开展,使得电影录音工作越来越便利,其它创作部门也乐于在录音技术的进步中摆脱声音的束缚随着电影科技的开展,从最初不可剪辑的蜡盘录音、不能现场重放监听的光学录音〔电影声音部门地位最高的时期〕,到能够现场重放监听又能够进行剪辑的磁性录音,再开展到如今越来越成熟的数字录音及拾音技术,电影声音地位呈现了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由于技术的开展使得电影录音工作对相关部门的要求有所降低,间接导致其他创作部门声音意识出现淡化趋势而且电影录音技术仍在开展如近些年声音降噪技术、声音别离技术的开展,已经到了完全突破传统认知的地步就传统录音技术来说,两个声音如果频率上重合并录在一起,在物理上就再也无法别离,仅能在人的大脑—听觉感知中别离开来。

但如今Izotope、Audionamic等软件、插件已经能够较好地把跟语言声音频率重合的噪声别离开来,或者把语言声音、歌声从音乐中别离出来这类声音降噪技术、声音别离技术的开展,可能会加剧电影拍摄中无视同期录音的趋势,因为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寄希望于后期去掉噪声事实上这类降噪技术、声音别离技术虽已大有长进,但还不能真正实现完美降噪或别离,因此在纪录片场合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对于故事片来说,如果同期录音很糟糕,降噪、声音别离对声音品质的影响容易造成观众出戏,是不能够接受的其二,数字技术使得电影创作进入平民影像时代,随之出现的众多非科班导演及创作者往往对电影声音了解不够电影声音技术的开展给影片拍摄带来了便利,固然是电影声音被无视、存在感降低的一个原因,却并非是本质的、关键的原因电影声音被无视,本质上是电影声音自身属性的原因声音工作者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让普通观众无视声音,在叙事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存在隐藏起来镜头与镜头之间背景环境的不接、突兀的噪声等等,都要修理掉即便一个场景中镜头剪辑切换了,连贯的背景环境声会营造场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即便是要做声音虚化、对位等主观处理,也必定会有充足的心理依据,如故事转折了、开展到高潮了、角色及观众情绪受到冲击了等场合,用声音让观众情绪受到影响而不自知。

观众绝对不会想到一个镜头下有几十个声音层叠、电影画面之下可能有几百个声轨,也想不到一部影片的声音可能是几十万个声音片段组成的统一体电影声音工作者矢志不渝地抹除声音创作、电影创作的痕迹,来使观众投入到故事世界中,让观众忘掉电影是人为创造的世界因此,电影声音需要隐藏创作痕迹、呈现为统一体这个特性,就是电影声音极易被无视的本质原因之一但是电影声音可以被观众无视,却不应被电影创作者无视电影创作者自身素养与知识结构是电影声音之所以被无视关键专业的壁垒让一些电影人偏安一隅,自身专业之外疏于研究如某电影学院导演和摄影老师伙伴一起给新生做始业教育,内容是“电影语法根底〞摄影老师讲到拍摄现场声音工作人员常被忽略,因为人家在忙时,他们在一旁用手撑着脑袋旁观然后导演老师开始播放影片片段发现没有声音时,导演老师马上停下来,翻开声音开关后重新播放结果发现声音又太小,导演老师又停下来,调整好音量继续播放由此可见,导演是无法忽略声音的!电影声音被无视是有先决条件的,现代的电影人和观众都已经离不开声音!如果看电影时没有声音,观众接受不了;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照样难以忍受只有当声音有问题时,他们才无法忽略声音正如有声电影初期声音技术的局限让人无法无视声音。

只有呈现出恰当的声音,他们才能忽略声音不管如何,电影声音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始终不变——帮助故事叙事、情感表现并不要让人注意到你的工作作为电影创作者假设要充分运用电影语言的手段来实现故事叙事与情感表达,那么需要深入研究画面与声音的潜力,而不能只专其一不谋全局者缺乏谋一域,尤其是导演二、深刻而獨到的见解:电影导演的声音意识声音创作在导演工作中始终应有一席之地有经验的专业导演不会抛弃电影两大根本元素之一的声音,因为导演创作凭藉的就是视听语言主题与声音相关的电影往往需要在剧本阶段就把声音作为建构故事的一种元素整合到剧本中,导演那么要把剧本中对声音元素的呈现进行总体把握,使其参与故事建构,如?对话??八月迷情??寂静之地?等影片利用声音元素导演可以提升影片叙事效能——包括影片叙事效率、效果、效益对声音元素的认识越深,声音的潜力就越能得到发挥但如前所述,对于非科班导演或新手导演来说,声音是比拟容易被忽略的虽然有一些导演并未掌握“听〞的局部,但导演向来是电影声音理论的最主要参与者之一从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到黑泽明、乔治卢卡斯等著名导演都对声音元素的作用发表过重要的论述或观点,并在影片创作中付诸实施。

如前述黑泽明所说:“电影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而乔治卢卡斯那么认为:“声音是电影体验的一半〞【4】这两位著名导演不但在声音观念上有交集,在创作上也有交集黑泽明筹拍?影武者?时,经费上遇到了困难乔治卢卡斯在与黑泽明会面交流之后,乔治卢卡斯回到福克斯公司为黑泽明争取到了经费,并且成为了该片的制片人之一【5】两位声音意识上颇有独到之处的导演成为了合作者导演的声音意识在黑泽明的?影武者?、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中都有很好的表达,这两部影片根本上都面临着预算紧张的情况下让影片效果最大化的任务在黑泽明的?影武者?中,武田家将们将武田信玄尸体沉入湖中一场戏,是比拟重要的一场戏,因敌方间谍正在偷窥,被发现真相会导致家族覆灭,雾气之中只有风的吼叫声、摇橹声、瓮入水声雾气之中画面上已看不见船只和瓮,所以这时声音承当了叙事的功能摇橹声说明船在前进,瓮入水声说明沉尸湖中这一动作而这个场景中的风声作为环境声,本是交代环境的,但对风声的精心选择、处理,那么凸显了险恶的气氛这是对声音所做的美学上的选择,是声音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声音设计作为一个职位当时还没出现,但并不阻碍导演及声音创作者在声音上的构思和设计。

武田家骑兵冲锋,对方打火枪射马,只有火枪成排发射的镜头,却没有马匹成排倒下的反响镜头,只用马鸣声音和风声来交待,不仅使得叙事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这种大场面的本钱大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