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举提高历史阅读能力的方法 中学历史教材是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的学科之一,它贯通古今,门类繁多,综合性很强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会阅读历史教材,获取历史知识,准确地运用历史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历史问题就成为当代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以下五方面简述阅读历史教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一、提纲举目法提纲举目法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历史教科书中的目录不仅提示了学习的内容,也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结构和联系具体地说,首先依照教材标题顺序仔细研读教材,对所涉及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从宏观上初步把握教材内容然后依次以节、章、篇为单位,逐步扩大知识容量,再回过头来认真推敲目录,按篇、章、节标题对教材细目进行联想、回味,探求其内在联系,做到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最后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词语标注法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表述,不同于其他教材,既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也反映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其中很多词汇都显示着重要的历史学信息,阅读时重视这些词语并进行个性化的标注(圈、点、画),对于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特别关键1.程度词抓住程度词,可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
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2.重复词和序数词抓住这类词可以建立同类内容的专题知识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抓住“第一次”,可以思考还有哪些思想解放潮流,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哪次,由此还能理出中国几次思想解放的知识结构3.对比词抓住这一类词可以把握同类事件的一般规律(普遍性)和某个事件的突出特点(特殊性)如,必修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要抓住句中的“进一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列强侵略是如何渐进的?对自然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如何进行的?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深层次原因三、要素定位法历史教材和历史学习有着很强的约定性和专有性,无论哪个模块的知识都有着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时间,指时间观念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时、地、人、事、义”五要素构成的,“五要素”涉及的信息点都属于历史基础知识,既是识记的基本点,也是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的“再认、再现”的基本点。
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都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组成多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等阅读过程中,经常并习惯把这些基本要素定位,对它们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可从中取得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从而奠定理解和运用的基础四、纵横联系法纵横联系法是指在阅读中将历史知识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交错,纵横比较,异同对比,从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教学方法适当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如,阅读明朝赋税制度“一条鞭法”时,先纵向联系,理出已经学过的古代赋税制度,加编户制度、租调制和两税法,分别指出各种制度实施的时间、内容和作用,再看“一条鞭法”的内容和作用,这样建构一个古代赋税制度的纵向知识网然后再横向联系,分析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杂、农民负担过重、政府财政匮乏、经济发展这样把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五、主线突破法历史知识的特点是具体性、过去性,且知识点繁杂学习历史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其学科体系。
如,学习世界近现代史,我们可以以“资本主义生产力”为主线,抓住每个阶段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的辅线来建构体系主线突破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我们驾驭具体知识的能力 总之,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立足教材,精心设计,耐心指导,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鼓励学生阅读,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ference:[1]陆秀莲.中学历史教学中阅读式学习方式认识.金色年华,2010(02).[2]崔易安.历史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成才之路,2012(05).(作者单位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