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编)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2KB
约2页
文档ID:20054861
(新编)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_第1页
1/2

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准备和酝酿阶段,第二个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第三个是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下面将就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功绩做简单的介绍第一阶段:在上世纪的后期,巴斯德由于发现了细菌而在自然科学史上留下丰功伟绩,但是他的“活力论”观点,即认为细菌的代谢活动必须依赖完整细胞的看法,却阻碍了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直至 1890~1900 年问 suchner兄弟证明酵母提出液可使糖发酵之后,科学家们才认识到细胞的活动原来可以再拆分为更细的成分加以研究此后相继结晶了许多酶,如腺酶(Sumner,1926)、胰蛋白酶(Northrop,1930)及胃蛋白酶(Northrop 及Kunitz,1932)等,并且证实了这些物质都是蛋白质这些成果开辟了近代生物化学的新纪元事实上,分子生物学正是在科学家们打破了细胞界限之日诞生的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科学界普遍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被湮没达 35 年之久的孟德尔遗传定律(1865),又被重新发现,摩根等在这个定律基础上建立了染色体学说,使遗传学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

这个时期,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正是物理学空前发达的年代,量子理论和原子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尽管自然界的物质变化万千,但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相同,它们的运动 都遵循共同的规律那么,是否可以应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来探讨和解释生命现象呢?不少科学家抱着这个信念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从而开始了由物理学家、生化学家、遗传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等协同作战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科学家们各自沿着两条并行不悖的路线进行研究一派是以英国的 Astbury 等为代表 的所谓结构学派(structurists),他们主要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空间结构,认为只有搞清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才能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分子生物学一词正是 Astbury 在 1950 年根据他的这一思想首先提出来的另一学派称为信息学派,他们着眼于遗传信息的研究它的创始始人之一,德国的Delbruck,本来是原子物理学家,由于矢志于遗传学的研究, 由德国来到美国摩根的遗传学实验室当他无法用数学表达果蝇的遗传规律时,转而以噬菌体为研究对象,把噬菌体看成为最小的遗传单位,研究其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所以这一派也称为噬菌体学派在这个时期,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是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而不是蛋臼质,Avery 等(1944)证明了使肺炎双球菌由粗糙型转成为光滑型 的转化因子是 DNA。

随后,噬菌体学派的 Hershey 和 chase 进一步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他们用蛋白质上标记了放射性硫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发 现只有噬菌体的 DNA 被“注射”到细菌体内去并在其中繁殖,而蛋白质则留在细胞之外但在当时,由于科学界对 DNA 的结构尚少研究,所以还无从知道何以DNA 能成为遗传的物质基础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以 DNA 双螺旋的发现为标记的,这个划时代的发现正是结构学派和信息学派汇合所结出的硕果,从此以后,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信 息的研究才紧密地结合起来,Watson 和 Crick 的 DNA 双螺旋学说破天荒地用分子结构的特征解释生命现象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基因复制的机理,从而使生物学真正进入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在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同时,Watson 和 Crick 就提出 DNA 复制的可能模型其后在 1956 年 A.Kornbery 首先发现 DNA 聚合酶;1958 年 Meselson 及 Stahl用同位素标记和超速离心分离实验为 DNA 半保留模型提出了证明;1968 年Okazaki(冈畸)提出 DNA 不连续复制模型;1972 年证实了 DNA 复制开始需要RNA 作为引物;70 年代初获得 DNA 拓扑异构酶,并对真核 DNA 聚合酶特性做了分析研究;这些都逐渐完善了对 DNA 复制机理的认识。

1956-58 年 Anfinsen 和 White 根据对酶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实验,提出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是由其氨基酸序列来确定的1958 年 Ingram 证明正常的血红蛋白与镰刀状细胞溶血症病人的血红蛋白之间,亚基的肽链上仅有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别,使人们对蛋白质一级结构影响功能有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对蛋白质研究的手段也有改进,1969 年 Weber 开始应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60 年代先后分析得血红蛋白、核糖核酸酶 A 等一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973 年氨基酸序列自动测定仪问世中国科学家在 1965 年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在 1973 年用 1.8AX-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牛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为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以后的年代里,DNA 的研究始终占据着分子生物学的中心地位在短短的 20 年里,mRNA 的发现和遗传密码的破译,以及 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质粒等一系列重大发现,终于导致 70 年代初重组DNA 技术的问世这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到了更高阶段,即第三阶段这项技术使分子生物学家能够在体外按照主观愿望切割和拼接 DNA 分子,借助细菌制造大量所需的 DNA 片段,极大地促进了 DNA 本身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建立和发展、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成为新的前沿领域。

更有甚者,这项技术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家从认识和利用生物的时代进入了改造和创建物种的新时期以上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它是生命科学范围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前沿领域,推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至今分子生物学仍在迅速发展中,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分子生物学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分子生物学已建立的基本规律给人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指出了光明的前景,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还短,积累的资料还不够,例如:在地球上千姿万态的生物携带庞大的生命信息,迄今人类所了解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还未认识核酸、蛋白质组成生命的许多基本规律;又如即使到2005 年我们已经获得人类基因组 DNA3x109bp 的全序列,确定了人的 5-10 万个基因的一级结构,但是要彻底搞清楚这些基因产物的功能、调控、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要理解 80%以上不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的作用等等,都还要经历漫长的研究道路可以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光辉灿烂,道路还会艰难曲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