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卢****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28KB
约2页
文档ID:185836109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衔接_第1页
1/2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摘 要:词汇衔接是语篇的衔接手段之一,对语篇的流畅有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从语义的重复出现和指称照应两方面对朱自清的经典名作?背影?及张培基所译的英文本中使用的词汇衔接手段进行比拟,以揭示英汉语篇在词汇衔接上表达出的各自特点 关键词:背影 词汇衔接 比照研究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根底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面对两个不同的语篇: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译者的任务就是对原文语篇的内容和结构处理之后,在译文中进行信息的传递所谓语篇,是指 “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何善芬把衔接分为:一是语法衔接手段二是词汇衔接手段,包括语义的重复同现和各种指称关系三是逻辑衔接本文将从词汇衔接的角度,对朱自清的?背影?和张培基的英译本进行比拟和分析,以揭示词汇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主导作用 一、?背影?及其英译本词汇衔接手段比拟 词汇衔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局部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 1 .语义的重复同现 语义的重复同现既包括完全相同的语义词汇的直接重复,又包括具有各种语义关系的词的同现,还包括具有因果、修饰等组合搭配关系的词的同现。

词汇衔接中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具有相同语义、形式的词汇在语篇中反复出现背影?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 “背影〞进行命题立意背影〞一词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出现的情况不同,但思想感情却一脉相承文章开头的“背影〞,点明了主题“背影〞,译者使用了和题目相同的“back〞第二次“背影〞出现在车站送别译者将名词“背影〞处理成为现在分词while I was watching him from behind,突出从作者的角度所看到的父亲的“背影〞第三次“背影〞出现在父子俩辞别后译者将其译为“figure〞,这与“混入〞的“lost〞搭配,同时也防止了重复最后一次“背影〞出现在文章结尾,作者在思念父亲时又想起了父亲的背影这次用了“肥胖的,青布马褂〞来修饰“背影〞,译者使用了“back〞一词来与“corpulent form in the dark blue cotton-padded cloth long gown and the black cloth mandarin jacket〞搭配,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不光对语篇有着衔接作用,还防止了词语的单调重复原文第三段和第四段中,写道“父亲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译者译为“He urged the waiter again and again to take good care of me〞,在父亲送作者到了火车上后又“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译者译为“He told me to be watchful on the way and be careful not to catch cold at night. He also asked the train attendants to take good care of me〞作者使用了“嘱咐〞,“嘱〞,“嘱托〞三个同义词,根据嘱托对象不同,译文使用了三个不同的表达“urged the waiter〞,“told me〞,“asked the train attendants〞,防止了词汇重复,又精确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文章的最后一段,父亲在信中写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译者译为“I’m all right except for a severe pain in my arm. I even have trouble using chopsticks or writing brushes. Perhaps it won’t be long now before I depart this life〞。

原文中“膀子疼痛利害〞和“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是因果语义搭配的同现在译文中那么靠语用实现隐性连贯 2 .指称照应 指称照应也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既有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外指,又有对语篇内语言要素的内指,既有上指或回指又有下指 人称关系模糊的情况在汉语中很常见,但相应的英语必须补入所缺的人称指称文章第一段,“到徐州见着父亲,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 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译者译为“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our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原文整句都没有主语,译文那么根据英语的语言习惯,把隐含的主语“I,our,my〞补上,整个句子变得语义连贯 文章第五段描写父亲过站台的场景时写道“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译者译为“He had little trouble climbing down the railway track, but it was a lot more difficult for him to climb up that platform after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

原文中说“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不容易〞,译者翻译的时候把这局部放在句子后面,用it来下指、后照应 二、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存在不少共同点,但区别也很明显英语语篇的语法逻辑清楚,结构清晰,前后照应汉语语篇以意统形而不注重外在形式认清两种语言间存在的衔接手段的差异,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篇分析能力,更好地学好这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何善芬.英汉语言比照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7-54.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