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统- 1 - 第一部分人体骨骼(成人206 块)人类骨骼包括中轴骨骼、附肢骨骼两部分一、中轴骨骼(80 块)包括颅骨、躯干骨两部分一)颅骨(29 块)1、颅骨的位置:位于脊柱的上方,由23 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不包括3 对听小骨)2、颅骨的功能:各颅骨(除下颌骨、舌骨外)借连结装置连成一个整体,具有容纳、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功能3、颅骨包括脑颅骨、面颅骨、听骨三部分1)脑颅骨( 8 块)在颅的后上部,各骨之间,紧密结合,围成颅腔,容纳脑额顶颞、枕蝶筛)①【额骨】(1 块)位于前部②【顶骨】(1 对)位于后方③【颞骨】(1 对)颅顶中线两侧,为左、右顶骨④【枕骨】(1 块)位于侧方⑤【蝶骨】(1 块)位于颅底中部⑥【筛骨】(1 块)蝶骨前方为筛骨2)面颅骨( 15 块)构成了眶、鼻腔、口腔、面部的基本轮廓/ 骨性支架,容纳和保护感觉器官、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始部¤以上颌骨为中心,观察各面颅骨位置关系:(上颌鼻泪骨、颧腭下鼻甲、犁舌下颌骨)①【上颌骨】(1 对)位于面部的中央②【鼻骨】(1 对)上颌骨内上部的内侧③【泪骨】(1 对)后方是泪骨?④【颧骨】(1 对)上颌骨的外上方⑤【腭骨】(1 对)后内侧是腭骨?⑥【下鼻甲】(1 对)其内侧面连有下鼻甲?⑦【犁骨】(1 块)鼻腔中部是犁骨。
⑧【舌骨】(1 块)下颌骨的下后方是舌骨;舌骨借韧带和肌肉与颅骨相连[舌骨体 ]→[ 舌骨小角 ] →[ 舌骨大角 ] →⑨【下颌骨】(1 块)两侧上颌骨的下方为下颌骨;下颌骨借关节与颅相连分一体两支:◎下颌体:呈蹄铁形,位于前部[牙槽弓 ] →下颌体的上缘,称牙槽弓牙槽弓有牙槽容纳牙根)[颏孔 ]→下颌体两侧的前外侧面各有一小孔,称颏孔[ 颏棘 ]→[ 二腹肌窝 ] →[ 舌下腺凹 ] →骨骼系统- 2 - [ 下颌下腺凹 ] →[ 下颌舌骨肌线] →[颏隆凸 ] →[下颌底 ] →◎下颌支:位于后部[冠突 ]→下颌支后上方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突起,称冠突[ 髁突 ]→下颌支后上方有两个突起,后方的突起,称髁突[ 下颌头 ] →髁突上端的膨大,称下颌头下颌头上有关节面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 下颌颈 ] →[ 翼肌凹 ] →[ 下颌切迹 ] →[ 下颌孔 ] →下颌支内面的孔,称下颌孔下颌孔向内通下颌管并与颏孔相通)[ 下颌小舌 ] →[ 咬肌粗隆 ] →[ 翼肌粗隆 ] →◎[ 下颌角 ] →下颌体和下颌支结合处的后缘,形成一钝角,称下颌角3)听骨 / 听小骨( 6 块)①听骨是人体中最小的骨。
②序列力学系统:锤骨相连在砧骨上,砧骨相连在镫骨上,锤骨将力传递到耳蜗的卵圆窗,通过杠杆原理来放大声音的作用力③听骨在中耳内,由锤骨、砧骨、镫骨组成(依形状命名),大部分居于上鼓室内,借韧带及关节相连接,组成听骨链◎【锤骨】(1 对)锤骨柄在鼓膜的内侧面,位于黏膜层与纤维层之间◎【砧骨】(1 对)位于锤骨、镫骨之间◎【镫骨】(1 对)镫骨足板为环韧带连接于卵圆窗★颞骨乳突,在耳廓后方, 内有乳突小房★颧弓,由颧骨颞突与颞骨颧突结合而成在弓的上缘线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弓中点上方约4 厘米 , 为翼点 , 相当于脑膜中动脉经过之处弓的下方一横指处,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二)躯干骨(51 块)包括脊柱、胸骨、肋三部分1、脊柱( 26 块)包括24 块独立的椎骨、1 块骶骨、 1 块尾骨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为不规则骨;典型的椎骨,包括位于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后方板状的椎弓两部分构成:①[ 椎体 ] →位于椎骨的前方,呈短/ 扁圆柱状,是承受重力的主要部分表层为密质;内部为松质)②[ 椎弓 ] →附于椎体的后方,呈半环状、板状,左右对称[ 椎孔 ] →由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骨骼系统- 3 - [ 椎管 ] →由所有椎骨的椎孔及其连接构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 椎弓根 ] →椎弓前缩窄部与椎体相连接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 椎骨上切迹 ] →椎弓根的上缘,称上切迹[ 椎骨下切迹 ] →椎弓根的下缘,称下切迹[ 椎间孔 ] →上、下两个相邻的椎弓根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31 对脊神经根和血管出入)◎[ 椎弓板 ] →椎弓后部较宽的部分,称椎弓板脊髓肿瘤,压力较高,行椎板减压术)③从椎弓板发出7 个突起:◎[ 棘突 ] →椎弓正中向后方伸出的1 个突起,称棘突◎[ 横突 ] →向两侧伸出的1 对突起,称横突◎关节突:⊙[ 上关节突 ] →两侧向上方伸出的1对突起,称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 →两侧向下方伸出的1对突起,称下关节突2) 【颈椎】(7 块)①颈椎椎体:小②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③颈椎棘突:短且末端分叉(第2~6 颈椎) ④第 2~6 颈椎,横突根部有横突孔⑤寰椎 / 第一颈椎;枢椎/ 第二颈椎;隆椎/ 第七颈椎:◎第一颈椎 / 寰椎:呈环形,由前弓、后弓、两个侧块构成;无椎体、棘突、关节突⊙前弓[ 齿突凹 ] →寰椎前弓后面正中,有一小的关节面,称齿突凹。
[ 前结节 ] →⊙后弓[后结节 ] →⊙两个侧块[ 上关节凹 / 上关节面 ] →位于侧块上面 (上关节凹与颅底枕髁相关节,点头动作)[ 下关节面 ] →位于侧块下面[ 椎动脉沟 ] →◎第二颈椎 / 枢椎[ 齿突 ] →枢椎椎体有一个向上的突起,称齿突枢椎的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构成寰枢关节/ 车轴关节,摇头动作)◎第六颈椎:棘突较短[ 颈动脉结节 ] →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较大,称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行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将动脉压向动脉结节进行止血)◎第七颈椎 / 隆椎:棘突特别长,易触摸到,棘突末端不分叉第七颈椎为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低头时,最隆突的一个椎体是第七颈椎、最隆突的二个椎体下一个是第七颈椎、最隆突的三个椎体中间的是第七颈椎骨骼系统- 4 - [ 椎体钩 ] →第 4~7 颈椎椎体上有?[钩椎关节 /Luschka 关节 ] →第 3~ 7 颈椎之间形成3) 【胸椎】(12 块)①胸椎椎体:由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②胸椎椎孔:较小,呈圆/ 心形③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胸椎棘突,硬膜外麻醉时,向前上进针)④胸椎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⑤胸椎与12 对肋相连接。
[ 上肋凹 ] →在椎体的后外侧上缘,有一半圆形肋凹[ 下肋凹 ] →在椎体的后外侧下缘,有一半圆形肋凹上、下肋凹与肋头构成肋椎关节)[ 横突肋凹 ] →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横突肋凹与肋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4) 【腰椎】(5 块)①腰椎椎体:最大,椎弓发达②腰椎椎孔:较大,近似三角形③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后伸,间隙较宽腰椎穿刺术、腰麻的进针点)④腰椎上、下关节面,呈矢状位[ 乳突 ] →[ 副突 ] →(5) 【骶骨】(1 块)骶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构成骨盆的后壁①骶骨底 / 骶骨上缘,朝上 (骶骨底与第5 腰椎椎体相连接)[ 上关节突 ] →[ 岬] →骶骨上缘中份向前突,称岬X光下,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②尖朝下接尾骨)③骶骨前面:光滑(称盆面),微凹,有4 对骶前孔[ 骶前孔 ] →[ 横线 ] →[ 侧部 ] →④骶骨后面:粗糙,隆凸,有4 对骶后孔[ 骶后孔 ] →[ 骶粗隆 ] →[ 骶正中嵴 ] →[ 骶中间嵴 ] →[ 骶外侧嵴 ] →⑤骶骨两侧:骶骨两侧上部,各有一个粗糙的耳状面,与髋骨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骨骼系统- 5 - [ 耳状面 ] →[ 骶管 ] →骶骨内纵行的管,由骶椎椎孔连接而成,称骶管。
骶管是椎管的一部分,并与骶前后孔相通)[ 骶管裂孔 ] →骶管下口后壁缺如,称骶管裂孔[ 骶角 ] →骶管裂孔两侧,各有一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角是骶管麻醉确定进针部位的重要标志)(6) 【尾骨】(1 块)由 3~5 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与骶骨相接,下部游离[ 尾骨角 ] →2、 【胸骨】(1 块)属于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体表可触及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1)胸骨柄[ 颈静脉切迹 ] →胸骨柄的上缘中部微凹,称颈静脉切迹[ 锁切迹 ] →(2)胸骨体[ 胸骨角 ] →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处,稍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体表触摸非常清楚,胸骨角两侧与第2 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第二肋切迹 ] →(3)剑突:薄而狭长,末端游离3、 【肋】(12 对)包括肋骨、肋软骨两部分肋前端连胸骨,形成骨性胸廓)(1)肋骨:属扁骨,呈弓形,有12 对分前端、体、后端三部分①肋骨前端:接肋软骨②肋骨体:位于肋骨中部;分上、下缘和内、外面[ 肋沟 ] →肋骨体内面下缘处的浅沟,称肋沟肋沟内有肋间神经和肋间后动静、脉走行;胸腔穿刺时,避免神经、血管损伤,选肋骨上缘进针)[ 肋角 ] →肋骨体的后份、急转弯处,称肋角。
③肋骨后端[肋头 ] →肋骨后端的膨大,称肋头肋头与胸椎体上的肋凹构成关节)[肋头关节面 ] →[肋颈 ] →肋头稍外,肋骨变细处,称肋颈[肋结节 ] →肋头后外方,肋颈、肋体的交界处,有一向后的膨隆,称肋结节与横突肋凹相关节)◎第 1 肋骨近水平位,扁而短[前斜角肌结节] →[锁骨下静脉沟] →[锁骨下动脉沟] →◎[ 真肋 ] →第 1~7 对肋骨的内侧端/ 前端借助软骨连接于胸骨的肋切迹,称真肋◎[ 假肋 ] →第 8~10 肋骨前端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并间接连于胸骨,称假肋◎[ 游离肋 / 浮肋 ] →第 11~12 肋前端游离在腹肌内,称游离肋或浮肋2)肋软骨: 12 对终生不骨化(如:肋软骨炎)★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第2 胸椎体下缘线平齐骨骼系统- 6 -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 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可与第4 胸椎体下缘平齐★肋弓由第8~10 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是临床上腹部触诊的重要标志★骶管裂孔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骶角之间,为骶管向下的开口,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
★第 7 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二、附肢骨骼(126 块)由于功能的不同,上肢骨、下肢骨的形态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上肢骨(64 块)1、上肢带骨(4 块)人类上肢成为劳动器官,上肢骨骨体较小且灵活,更适合于劳动1) 【肩胛骨】( 1 对)¤肩胛下角对应第7 肋/ 第 7 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肩胛骨位于胸廓背面的外上方,是三角形的扁骨¤肩胛骨可分为2 个面、 3 个缘、 3 个角:①2 个面:◎肩胛骨前面:为肩胛下窝[ 肩胛下窝 ] →位于肩胛骨前面的大浅窝◎肩胛骨背面:为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冈 ] →位于肩胛骨背面的一横位的骨嵴(骨嵴将肩胛骨背面分为上下两窝)[肩峰 ] →肩胛冈外侧端,扁平游离,称肩峰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 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肩峰关节面 ] →[ 冈上窝 ] →位于肩胛骨背面的肩胛冈上方的窝[冈下窝 ] →位于肩胛骨背面的肩胛冈下方的窝②3 个缘:◎肩胛骨上缘:短而薄,外侧有喙突[ 喙突 ] →肩胛骨上缘近外侧角处,有一突向前外侧的突起,称喙突[ 肩胛切迹 ] →◎肩胛骨内侧缘/ 肩胛骨脊柱缘:薄而长。
◎肩胛骨外侧缘/ 肩胛骨腋缘:肥厚,是带蒂肩胛骨瓣转位的部位?③3 个角:◎肩胛骨上角:平对第2 肋 (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 肋/ 第 7 肋间隙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肩胛骨外侧角:肥大,有关节盂[关节盂 ] →肩胛骨外侧角朝外侧的浅凹,称关节盂[盂上结节 ] →[盂下结节 ] →[ 肩胛颈 ] →骨骼系统- 7 - (2) 【锁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