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吴大禹 精神分析也译作心理分析,是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它与其他心理学派的不同之处是:它是在神经病治疗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他学派是在大学的学术机关的这一象牙塔中产生的精神分析对传统心理学的意识、感知觉、注意等课题不感兴趣,它注重的是神经病的分析和治疗,从而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解释它有两种意义:一是指神经病的治疗技术,二是指潜意识的心理学说,特别是后一方面对传统心理学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是这一学派的创立者,也代表着这一学派的正统,它与成立于美国的新精神分析有所不同,因而把弗的精神分析叫做古典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以后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及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一)弗洛伊德的历史作用弗洛伊德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家.有人把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并列称为改变20世纪的三大伟人。
之所以给弗洛伊德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他发现了人的潜意识,并建构了精神分析学说二) 弗洛伊德的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1856-1939)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1、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洲 (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弗洛伊德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将近80年2、17岁那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可是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学和科学研究课程,主要是他有许多医学之外的兴趣和爱好布鲁克 布伦塔诺3、是第一个发现可卡因止痛效能的人4、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因重整旗鼓问题而开始私人营业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她们才最后完婚生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5、1880年与布雷尔交往,1885年从学于沙可1896除名于医学会谈话法 自由联想法 自我分析 《梦的解析》6、弗洛伊德向心理分析学的发明迈出的第一步不是靠预先设计,而是针对其中一个病人的需要作出的反应她就是男爵夫人凡妮·莫塞尔,一位他在《癔病的研究》中称作弗劳·艾米冯恩的40岁的寡妇。
7、从1900年到1910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连续发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少女杜拉的故事》和《性学三论》三部重要著作,使弗洛伊德的学说逐步地在世界各地的学术界中发生影响8、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定期碰头,对他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进行探讨他们谦虚地称这个小团体为“星期三心理学研究组”, 1908年与阿德勒、兰德和荣格努力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学派成立精神分析小组因自身学术观点的冲突和争论而瓦解兰德被开除出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开,1914年荣格也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1910年,在纽伦堡的一次大会上,国际心理分析协会也成立了9、1909到克拉克大学生讲座受到国际承认10、1938年不愿离开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11、1939年12月23日,弗洛伊德死于伦敦三) 弗洛伊德工作三个阶段1.开端:95《癔病研究》沙可布鲁尔2.扩展:1900年《梦的解析》,1908心理学星期三讨论会 维精学会 ,1909霍尔,19103.发展、修改、运用 《超越快乐原则》(四)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1900年)《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年)《性学三论》《少女杜拉的故事》(1905年)《精神分析引论》(1910)《图腾与禁忌》(1913)《论无意识》 (1915)《超越快乐原则》(1920)《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 (1926)《文明及其缺陷》(1930)《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二、 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一)精神分析的社会背景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叶,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整个社会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
精神分析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弗在探索神经病的病因和治疗神经病时不面对社会现实,而以生物学的观点,从患者的精神内部即所谓潜意识中寻找治病的原因,并特别强调性的因素,这当然可以骑着掩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作用,而投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二)精神分析的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影响了弗的动力观点)、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使弗受到了启发)、赫尔巴特发展的意识阈概念,显然弗的潜意识来源于莱和赫的心理哲学,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意识的的概念在叔本华哲学内也曾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概念通过尼采对弗发生较大影响叔本华和尼采都是反理性论者的典型代表,弗的潜意识说和泛性论都强烈表现出反理性的倾向,所以弗一直赞扬二人的哲学三)精神分析的医学背景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神经病的机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关于催眠研究是偏重生理还心理,不同的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因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第二节 潜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论一、弗的早期理论1、意识和潜意识弗早期和布洛伊尔治疗癔病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体验一、二部人格说:(人格结构中的潜意识假说)(地形观)(1)二部说的心理结构:(2) 无意识的特点:(3)无意识的真实性的理由:二、三部人格学说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主张无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观或人格的层次模型,在后期,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 一、二部人格说:(人格结构中的潜意识假说)(地形观)(一)二部说的心理结构:(二) 无意识的特点:(三)无意识的真实性的理由:弗的潜意识假说的要点(一)二部说的心理结构:他以潜意识为核心把意识层分成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主要成分: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无意识的作用及状态:无意识,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对于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时时想得到解放和满足,但因社会道德、法律所不容许,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羞耻感、罪恶感、焦虑感,而对它们进行压抑,压抑的本能、冲动就被隐藏在无意识之中压抑不能使这些本能冲动消失,并时时处在躁动之中满足途径(合理与变态)文学艺术作品涤清法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意识和潜意识组成,在这两种意识的中间还有很小部分为前意识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域属于意识的一部分,前意识里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中注意、仔细回忆,召回到意识中去前庭与小房间 检查作用二部人格说意 识 前 意 识 (可 以 回 忆 起 来 的 经 验)无 意 识 (被 压 抑 的 欲 望)(二) 无意识的特点:(1)无矛盾性,这是说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按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它们是 "置身于矛盾之外",两种目标不一致的欲望可以同时积极活动,而不会相互抵抗 (2 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先后次序,时间关系是意识的一种特征而不是无意识的特征。
(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4)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只求享乐5)能量大,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三)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的真实性六点理由(1)人在催眠状态下,往往能回想起早已经遗忘的儿童期经验并且在催眠师的指示下,被催眠者做各种事,醒后却全然不知催眠时所做的一切这种催眠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无意识的假说 (2)做梦是无意识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表现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梦是愿望的满足”梦境是利用睡眠时前意识 "检查官"放松警惕的机会,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通过伪装和变形的方式混入意识中来的结果通过对梦的解析,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无意识欲望和动机 (3)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如失言、笔误、遗忘与丢失等表面上是偶然的,没有任何有意识的动机但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所谓的偶然失误却不是偶然的,它们正是暴露了一个人无意识的真实欲望和动机4)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说明在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未知的领域,即无意识领域。
(5)精神分析发现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比如,一个新兵在要上战场时突然手瘫痪了, (6)依据无意识假设而建立起来的精神分析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间接说明无意识的真实性心理分析治疗的原理就在于寻找症状背后无意识的动机,使之走进意识的层面,使患者认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意识的领悟,症状便可消失二、 三部人格学说:人格结构的三种成分(结构观)(一)人格结构的组成人格结构:本我( id)、自我(ego)、超我(supergo)1、本我:在三部人格说中,本我概念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本我 (id)这个词从德文es而来,意指它 (it)用拉丁文翻译为id,用中文则一般翻译为本我,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人的动物性凡本我的东西必然是无意识的,但无意识的东西未必是本我的,即是说本我包含在无意识之中两种本能:1 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伊洛斯Eros(希腊神话中的爱神) ,它保证人的生存,如呼吸、吃、喝、性和机体的其他需要,伊洛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2 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桑纳托斯Thanatos(希腊神话中的死神) ,指人可能表现出来的各种破坏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的本能大于死的本能,但如果死的本能达到一个临界点,就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如纵火、斗殴、谋杀、战争、受虐狂、自杀.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本我满足自己欲望、获得快乐的方式一种是反射动作,如一个婴儿可以通过打喷嚏来反应鼻中的刺激,或者反射式地移动受限制的肢体来消除自己的紧张和不适感另一种方式是想象实现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非理智的,它不能区别现实和对现实事物的想象当一个婴儿饥饿时,他可能通过在内心产生食物的形象来减轻他的紧张感,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