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唢呐曲《百鸟朝凤》与其钢琴改编曲的对比性浅识摘要:通过“唢呐曲《百鸟朝凤》与其钢琴改编曲的对比性浅识,” 从音乐技法分析的 角度出发,从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和表情特点、音乐语言特色、音乐发展手法和结构功能及 传统曲式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实例为大家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美学上的阐释、以及中西音乐 运用的不同点就是在两个作品的文化衍变中,更好的看到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各自 的文化特征,看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的丰厚,看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对本民族文化发展 所起的作用,重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更好的丰富民族音乐文 化的表现力使其中国音乐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精妙的演奏水平,更多地受到世界的瞩目关键词:《百鸟朝凤》 唢呐曲 钢琴曲 技法 发展唢呐也称“喇叭”,起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可能于北朝时期,至迟唐代已传入中国唢呐这个名称是古代波斯诺Surna的音译,是民间吹打乐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可以去 掉)一、概述《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唢呐优秀的传统曲目之一,此曲早期流传于山东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 浓郁的乡土韵味,繁复的演奏技巧和生动的鸟鸣描摹,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童叟能详,蜚声 中外且经久不衰的名曲。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凤凰以其优 柔华贵的体态,艳丽动人的羽翼,被人视为高贵、美丽和吉祥的象征以凤凰为题,先后出 现了诸如琴曲《凤求凰》、唢呐曲《鸾交凤》、笙曲《凤凰展翅》、《水库飞来金凤凰》之类的 音乐作品《百鸟朝凤》亦然,借以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气象 万千的自然景象热爱和赞美之情此曲的旋律走向因地区或演奏者的不同而形成多种吹法, 不过大多即兴发挥,无固定结构,篇幅可长可短,演奏可繁可简,等二、唢呐曲《百鸟朝凤》技法分析以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唢呐曲谱》(二)中的陈家齐整理的《百鸟朝凤》为 例,它采用三个声部,高音部是第一唢呐(主奏),中音声部是第二唢呐(伴奏),低音部是 一把低音提琴曲式结构上采用多段体结构;在旋律创作上多用我国民族音乐中常见的四、 五度跳进来表达欢快的气氛;在节奏的安排上采用更具动力的节奏音型;在调式上选择七声 雅乐徵调式,用适当的变化音来改变音乐的色彩;在织体上多用复调手法,同时还运用了三 度叠置的和声手法就各段不同的意境,将从“山雀啼晓”、“春回大地”、“莺歌燕舞”、“林 间嬉戏”、“百鸟朝凤”、“欢乐歌舞”、“凤凰展翅”和“并翅凌空”八个段落,进行乐曲层次 的技法分析。
1、山雀啼晓本段为单一乐句引发多种鸟啼声的散板清新悠扬而开阔的旋律用弱起渐 强和有层次的连奏,以及由慢渐快的颤音演奏恰到好处的描绘出晨曦时的山野这个特定的音 乐画面音乐由半音依音进入,而后是由徵、羽、宫、商、角五声性音调上行进入,再以商 音做装饰延长,后面是一个短小的装饰性华彩鸟儿的叫声被模仿的淋漓尽致,山雀的啼啭 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晨雾霭霭的山野,冉冉初升的朝阳,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景象谱例1:《百鸟朝凤》 第1 小节2、春回大地此段音乐的曲调,由流行于鲁、豫、皖三省的民间音乐《抬花轿》的基 本音调衍化而成旋律呈“句句双”结构(4 小节的方整性结构),即每一乐句以变化重复 或原样重复的方式使乐句成双出现,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旋律手法之一在旋律形态上, 由半音引入后,旋律以跳进为主,尤其是上四度跳进更是这段旋律的特色,这段调式为七声 雅乐徵调式本段音乐以其明朗、优美、充满活力的旋律,质朴而浓郁的乡土韵味,色画出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风和日丽,百花吐艳,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表现了劳动 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对春天寄予的热切希冀,以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心情谱例 2:《抬花轿》第1—13 小节谱例 3:《百鸟朝凤》 第2-7小节3、莺歌燕舞。
这一段引用了“春回大地”中的歌唱性音调作为背景,但在旋律中加入 了变化音(#2、#6),调式仍是七声雅乐徵调式同时,下方两个声部彼此构成非严格性的 模仿,使得这段音乐更具有我国传统音乐中所不具备的和声效果上方声部是通过带后依音 的十六分节奏,把黄莺在枝头歌唱,春燕在蓝天飞舞的情景描绘出来谱例4:《百鸟朝凤》 第 64-68 小节4 、林间嬉戏 这段音乐是在由 E 微调形成两个短小的上下句音调基础上,通过多次 变化重复后,以音调紧缩和扩充方式,引出活跃的曲调呼应调式仍然是七声雅乐徵调式 在整段音乐的节奏格外活泼、欢快,上下呼应的旋律句式变化多姿,音乐情趣活泼、欢跃, 宛若一群小鸟在葱笼的丛林中相互追逐,尽情嬉戏的快活情景5 、百鸟朝凤这段音乐是对各种鸟叫的模仿,主要通过高音声部进行模仿的,是该曲 中演奏难度较大的一段,更具有即兴性在旋律的构成上加入了变化音(#2、#4)以及很多 下滑音演奏记号,通过这些手法以期更好的表达出“百鸟朝凤”的场面调式仍然是七声雅 乐徵调式在中间声部有一优美的旋律作为伴奏,而低音部则是四度、五度音程的跳进(见 谱例 5)谱例5:《百鸟朝凤》 第120- 125小节6、欢乐歌舞。
这段音乐主题的旋律开头1-4 小节的由两个短句构成,随即用紧缩手法 将两个短句合二为一并作扩充形成一个长句,这各由两短一长的不对称乐句构成的音乐主 题,在民族传统器乐中是不常见的(见谱例 6)这一段的低音声部是由以徵音为中心音进 行展开、装饰的乐句构成,与旋律构成对比这一段的调式由七声雅乐徵调式变成了商调式谱例6:《百鸟朝凤》 第 170-175小节7、凤凰展翅这一段由快板和华彩乐段两部分构成快板是在以微音为中心音形成音 调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变化重复构成,在节奏上由两种形态构成,一是X.X X0 XXXX X0; 二是XXX XXX,这两种节奏型把热烈、活跃地音乐气氛表现出来在这一段的中声部还出 现了三度叠置的音程,这在我国民族音乐中比较少见华彩句的音阶构成是六声商调式(加 变宫),自由性、即兴性相结合(见谱例7),最后引出并翅凌空部分谱例7:《百鸟朝凤》 第 246 小节8、并翅凌空这是由凤凰展翅部分华彩段的结尾音调引发出的快板在节奏上运用了 切分的节奏型,旋律一开始处强调商音,而后强调宫音,再后来强调属音,最后结束在徵调 式上中音声部比高音部迟一小节进入,形成对比式复调,低音部以四分音符为主,恰似贝 司演奏。
各种手法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形成火热、欢腾的情绪,描绘出“百鸟”应凤 凰的召唤,一起展翅凌空,交相和鸣的热烈、欢乐的景象《百鸟朝凤》展示出唢呐艺术家藉春天风和日暖,奇葩争艳,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抒 发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三、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分析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有突出贡献的钢琴作曲家他创作改编的许多钢琴作品成功的将 中国民族音乐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 术感染力其中《百鸟朝凤》是“经典”钢琴独奏曲中的一首,深受听众喜爱与好评,在海 内外乐坛上被多次演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钢琴曲《百鸟朝凤》在多声音乐写作上,采用了大量民族特色的四、五度和弦,以此衬 托旋律所隐含的情趣,使民间曲调更富浓郁的乡土色彩钢琴曲中许多小二度装饰音的运用, 借鉴、移植了唢呐吹奏时的滑音、花舌音的技法特点,即展示了原曲的风貌,又突出了钢琴 的音色特点,体现了钢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特点在曲式结构上,作曲家也追求着民族的审美和思维习惯,采用了民间艺术行云流水式的 回旋结构和多段插入的曲体原则,具有传统艺术随意辅衬的即兴特点其基本结构图示如下;引子A连接插部A'连接abI鸟鸣Ib'II1—2829—50 50—7575—8788—133134—161162—173插部A''插部结尾鸟鸣 IIa' b''鸟鸣 III174—186187—232233243—2931、引子。
引子,中速这部分的曲调完全采用原曲开头的28 小节,运用民间“句句双”的手法, 句式规整音乐逗趣式的进行,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钢琴演奏时,要追求 高亢、明亮的声音特点在多声部写作上,变徵音 re 的运用,丰富了和声明快的音响色彩,尤其是把它作为装 饰音运用在第1、16、22、24、26 小节时,巧妙的展现出唢呐吹奏时各种生动、自由的演奏 特点和声进行以平行四五度音程为主,模仿民族乐器笙的伴奏效果,这种省略三音的和弦 形式是对三度叠置和弦进行改造,以适应民族风格旋律的常见手法引子部分的每一个乐句甚至乐节都结束在“E徵”调的主音上E徵”调式不仅贯穿 这首作品的引子部分,而且是统一全曲最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单一调性是这首钢琴曲的一 大特征2、A 段活泼的快板开始的 a 部分,素材来源于河南的豫剧经过作曲家的加工,句法更为短 促有力节奏上运用了节拍重音后移、休止符及切分音,突出了北方方言中声调重音的特点, 句法上以两小节为单位,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使音乐活泼而紧凑,充分表现了北方人 率直的个性b 部分,素材来源于原唢呐曲的主题音调在钢琴曲中,体现了相当强的艺术创造力 作曲家以“2+2+8”这种先分裂后综合的结构形态出现,弱起的前缀与顺分型结构相毗连, 不刻意强调节拍重音。
此外,偶尔会有小二度倚音装饰点缀其间,具有摹拟鸟儿在枝头雀跃 的自然声效果绕唱式的五声性旋律进行,营造出十分活跃的气氛左手持续不断流动着的 固定低音音型,把人与大自然息息相融的情景突出的展现出来3、 连接I音调取自唢呐曲中为是一种鸟类(连同秋蝉共十二种动物)鸣叫的固定性的伴奏旋律 这四小节音调不断反复出现33次,在原曲中以十分活跃的姿态烘托着独奏声部作曲家把它用在连接处,并采用双手平行八度弹奏,和声上追求单一的色彩强拍弱位置 上的颤音,带有起引的直向下行旋律线以及停顿在同一个mi音上所造成的特殊音调,营造 出风趣、生动的乡间情趣4、 插部“鸟鸣I ”作曲家采用了尖锐的小二度音程碰撞、快速交替等手法,在模仿民族乐器笙的四、五度 音程伴奏下,摹拟布谷鸟等多种鸟鸣声的短小乐汇群,做不定间隔的连续反复和模进转移 在钢琴上模仿“鸟鸣”声,虽然不能像唢呐模仿的那么逼真,但是钢琴发音清脆、透亮,不 同的音区可以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加上踏板的运用,更加让人联想到一群鸟儿在林中跳跃、 嬉戏的情景作曲家把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发挥的淋漓尽致,音乐一气呵成,连绵不绝,结构简练, 灵活自由,又是本曲的一大特征5、 A'段。
素材取自前面A段b的音调为了推动音乐的变化、发展,主题旋律在开始的六小节, 采用八度和弦奏出,切分节奏进行,左手琶音和弦的伴奏,使得织体加厚在主题第二次出现时,不仅变换了音区,而且变换了演奏技巧,由左手在中音区奏出主 旋律,高音区五声音阶,分解和弦快速的跑动,使音乐更为流畅,情绪更为激动6、 连接 II采用原曲中的固定性伴奏旋律素材,与连接I呼应这一诙谐性的过渡音调,在跳奏的 衬托下,音调生动、活泼7、 插部“鸟鸣 II”这是最直接体现“百鸟朝凤”这一主题含义的部分由开始黄鹂鸟婉转的鸣叫声,引来 了百鸟齐鸣的华彩段落这一长达30 小节的音乐片段,由小二度音程快速交替、震颤一气 呵成,力度对比强烈,充分展示了众鸟高飞、盘旋欢唱的热闹景象8、 A''段此段音乐材料简洁,综合了 a'b'的音调素材,使主题再次出现音乐慢起渐快,如同民 族吹管乐的合奏,情绪逐步高涨旋律中突出使用变徵音re,增添了作品的诙谐性9、插部“鸟鸣 III”这部分摹拟秋蝉鸣叫的音调篇幅虽然短小,但在音乐。